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身邊也有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嗎?
2021/08/25 18:22:29瀏覽3554|回應0|推薦22

 

1.

一位朋友,主業是經營一間販售咖啡用品的店。

朋友代理許多主流的咖啡磨豆機,其中包括知名的幾大手搖磨豆機品牌。

昨天,朋友公開抱怨:「我最怕遇到完美主義的人。」

有些買家對產品吹毛求疵,包括一些合理的、並非瑕疵的部分,也會提出許多質疑,進而取消交易。

有句話說「嫌貨才是買貨人」,這句話訴說對於真正的買家,他們往往會對產品有很多好奇和疑問,因為他們想要買,所以對產品有更多好奇心,甚至會做許多功課,問許多專業的問題。

在這種基礎上的完美主義,和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不同。

差別在於,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對用最完美的標準對待別人,但往往用不完美的標準對待自己。

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完美主義者,則是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舉凡知名的運動員、藝術家、企業家等在人群中,致力於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他們基本都有這種特質。

相反地,某些人老把「我是完美主義者」掛在嘴邊,但他們的意思更像是「我對別人很挑剔,你要小心囉!」

遇到這類人,無論是跟他做生意、交朋友,還是幹點什麼事,都會讓人壓力重重。因為他們好像是天生的糾察隊,看誰都能舉出一些毛病,但問題他們似乎看不見自己。

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牽涉到一個概念,「客體關係」。

 

2.

當我們開始懷念下雨的聲音,我們會同時忘記下雨帶來的不便嗎?

當我們想念一個人的同時,我們會同時忘記對他的仇恨嗎?

人是複雜的動物,更是矛盾的動物。而矛盾似乎對人的影響,遠勝過複雜。

就像電腦裡的CPU,現在的CPU架構比過去複雜,但是只要CPU內部的結構沒有矛盾,複雜也無妨,反而是一種進步。

人的關係就在矛盾中,呈現出自己與自己的碰撞,再以各種形式呈現於外。

有些人在矛盾中過完這一生,這個「有些人」包括你我,因為從存在哲學的角度說,沒有人不在矛盾之中。人必須在化解矛盾的張力中去完成自己,然後他會在過程中意識到,人到死之前都無法實現完整的自我,因為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再會讀書的一個人,也無法看盡一間圖書館的書。

擁有永恆的時間,是完美存有的前提,但人不是這樣的存有。只有神,神本身等於永恆,神才是完美的存有。

人不可能成為神,人也不可能跟神作戰。

人跟萬物作戰,也跟自己作戰。

作戰並不是一種野蠻的狀態,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經歷許多戰役。從爬行到行走,就是一場和身體、環境和自身意志力之間的戰爭。

除此之外,人們在和幻影作戰,這個幻影被某些治療師稱為「客體」。

客體不是不存在,而是以幻影的方式存在。

既然存在,就能和人產生作用力。可能相吸,可能相斥。有些人追求心靈的平靜,某個角度就是在尋求與客體之間的平衡。

人天生有了解自己的欲求,觀察身邊的孩子,孩子從小就會照鏡子,仔細端詳自己。在孩子還沒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前,他也會好奇的看著和他照面的臉龐,眼手並用以仔細辨識這張面孔。

但就像希臘哲人赫拉克利圖斯所言,「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萬物,唯獨看不見我們自己。」

你可以仔細想一想,我們的眼睛能看見所有人的眼睛,但我們只能通過鏡子看見自己的眼睛。但明明我們和自己的眼睛距離是那麼的近。

我們的心靈之眼也是如此,我們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心。

這面鏡子就是客體,所以客體指的不是他人,也不是某位諮詢師,或者一面具體的鏡子。客體本身是我們一種想像的作用,通過這種作用「創造」一面心靈之鏡,藉此幫助我們實現對自己的洞察。

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一面,好確認自己的模樣。當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的鏡子,他就會把身邊的人當成鏡子,好尋找自己。

 

3.

人對自己的原初認識,通過客體而展開。成長過程,某種程度就是在為一個人打造一面「客體之鏡」。

我們可以參考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裡有個非常美麗的王后,每當她問魔鏡:「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誰?」

魔鏡都會回應:「美麗的夫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就是妳!」

王后原本並不忌妒白雪公主,還照顧白雪公主成長,直到白雪公主越來越大,越長越標緻。

某天,王后問魔鏡:「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誰?」

魔鏡告訴王后,答案是白雪公主,這才引起王后想要殺死白雪公主的背後動力。

某個角度來說,白雪公主的情節,很可能是古代歐洲人對人類心理狀態的隱喻。

當我們處在風華正茂的人生高峰,我們看待生活,包括看待我們自己都會特別有自信。我們覺得未來充滿希望,我們認為眼前的困難遲早會有出路。

但隨著年齡步入中年,衰老開始一點點成為我們無法忽視的體徵,這時我們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同也隨之動搖。

這時,當我們問自己:「這工作,我真的能行嗎?」、「這個人,他會接受我嗎?」等問題,我們不再那麼有自信。

我們問自己,回覆我們的,正是我們心中的「魔鏡」。

因此王后想要除掉白雪公主,不能簡單歸咎為忌妒或仇恨。王后一開始聽到魔鏡的回答,她肯定是錯愕的。

就像有些人年時,一晚上不睡,仍舊可以精神奕奕的去上班。但打某天開始,他發現熬夜一天,補三、四天覺也沒用。又像某些人,原本運動從來不拉伸。但某天他發現,只是爬個樓梯,膝蓋都會無比酸痛。

諸如此類的信號,都會讓內心的魔鏡告訴我們:「你沒有那麼好。」

這個「你沒有那麼好」,是對自我認識的敲打,換句話就是「我對自己的了解是錯的」。

一旦我們接受「我對自己的了解是錯的」這一點,我們所有原先發自內心的判斷都會被撼動。這包括我們對外在世界的判斷,對他人的判斷,對未來的判斷等等。

 

4.

對他人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他們談不上真正的完美主義,因為真正的完美主義必須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接受現實是個體獨立生存的能力展現,也是心智成熟的依據之一。

以畢卡索為例,研究人員用機器分析畢卡索的畫,發現上面層層疊疊的顏料,意味著畢卡索一遍又一遍的重新修改上色。如果他畫了幾筆就跟自己說:「這樣就夠了。」那麼他就不會繼續修改。

但畢卡索清楚眼前的進度並不完美,他得接受眼前這個現實,然後不斷的去修正,好使現實和他腦中對作品的完美構想最終合一。

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只想改變外在的事物,卻不想改變自己。因為他們和內心那面鏡子之間產生了某種阻隔,他拒絕傾聽內心的聲音,因為內心的聲音所回應他的,跟他想聽見的並不一致。

罔顧現實,無法成就健康的,對一個人人格有建設性的完美主義。他們只會用不斷挑剔,表達不滿,就像嬰兒一樣去展現他們的自我。

但就像嬰兒,這種狀態是脆弱的,因為他們無法靠自己去實現對現實的改造。

批評總是滯後的,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狀態。畢竟別人想理他們,他們才有機會發表批評。

市場上,碰到這種買家會讓賣家十分困擾。因為跟他們講道理,說實情壓根沒用。因為對方並不接受事實,對方只想聽魔鏡說出自己想聽的話。可是他們內心的魔鏡,他們不聽,他們只好拿他人當鏡子,希望別人說出自己想聽的。

這也可以做為某些人心智是否成熟的判準,如果一個人總是只想聽見讚美自己的聲音,總是只想聽見自己想聽的聲音,那麼其他人跟這個人相處,其他人的真實自我都會被抹滅。

跟這種人在一起,無疑的會讓身邊的人很疲憊,畢竟一個健康的關係,彼此能夠互相尊重,讓彼此皆以自己本真的模樣活著。

 

5.

遇到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該怎麼辦?

我想這要看你和那個人之間的關係,比如如果你是賣家,你有權力不賣東西給他,讓他去找其他「鏡子」。

但如果這個人是我們的家人、朋友或其他重要他人,事情往往沒那麼簡單。

可至少我們能做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他說的是他想聽的,不等於他說的就是實情。他口中的我,也不等於真實的我,而是他希望我成為的樣子。」

那麼我們便能提醒自己,我們沒有過錯,也沒有滿足對方的義務。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多少能避免因為對方的投射,引發我們不必要的自我責備。

然後我們便能更加冷靜的審視眼前這個人,彼此的關係,以及我們怎麼做。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6684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