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2 17:51:45瀏覽419|回應0|推薦1 | |
一名建中學生因家境清寒,轉學到私立高中,賺一百多萬的「獎學金」,幫助家計。 私校競標「買」成績優秀學生,締造亮眼升學率,以廣招徠,就像化妝品高價請明星「代言」;私校得到廣告效果,優秀學生賺到獎學金。在商言商,算是雙贏。 有意思的是,優秀學生要轉走,建中校方不捨,竟也加入競標,提供每月五千元的獎學金。當然,這價碼缺乏競爭力,最後留人不成。 也難怪建中要留人。今年學測滿級分,建中「只有」二十二人,比去年少一人;「武林至尊」的地位岌岌可危,校方對「挖角」當然憂心忡忡。 清寒學生賺獎學金幫家計,令人感動;私校爭取優秀學生衝升學率,也可以理解;可是,建中加入「競標」卻讓人難過。試問,對家境清寒、成績卻不夠優秀的學生,建中願意提供每月五千元獎學金嗎?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應當生意做,不可只看每年的報表。辦學,不能只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還要「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光把好學生教進好大學,不算好老師,因為即使沒有好老師,好學生一樣能考進好大學。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好學生」之外的那一大群,他們才需要「好老師」。 真正的好老師,能把一籮筐破銅爛鐵當做寶,化做寶;能夠在留級、蹺課的放牛班學生身上,找到普通老師看不到的優點;即使「壞學生」已放棄自己,「好老師」卻從不放棄學生。好老師的教學成績未必反映在每年的「升學率」,卻絕對會改變「爛學生」的一生。 建中讓人失望的是,以它的傳統地位,大可堅持當「好學校」,而不追逐「好升學率的學校」。建中的價值,應是開放、自由的學風,而不是台、清、交幾人,滿級分幾人。 可是,又怎能只怪建中呢?台灣是個重績效、看數字,短視近利的社會。為了績效,政府把教育資源放到「好大學」;學校「追求卓越」,當然也把重點放在「好學生」。 既然一切都由數字說話,教育當然變生意,學校又怎能不變學店?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