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5 23:48:06瀏覽860|回應4|推薦4 | |
歷史越辯越明,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出自於許多當年的事件一一的被解密流傳,當年大陸的國民黨怎麼也想不到中央的作戰佈局,不是送到自己的部隊,而是送到了敵人部隊的手上,在中共的國共戰爭歷史中,也從不諱言的提到成功的因素是建立在潛伏於國民黨中央作戰室的「自己人」之基礎上。就連當年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杜律明,在郭汝槐病逝前,仍不放棄的要印證他當年是共產黨潛伏在國軍中的事實。翻開那一段歷史的真相,身為這一代人,也瞭解了當年「保密防諜、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教育起源,更不難理解國民黨到了台灣之後,因此成了國「敏」黨。 因為真相的晴天霹靂,到了台灣的國「敏」黨,驚訝於中共的諜報之強,敏感到1949撤退來台之後,竟開啟1950的白色恐怖,深怕最後的落腳之處也失去,成了無處可去的「呂布」,只是輸多了的國「敏」黨,在判斷力上敏感到就連軍事判斷力都失去,忘記了海峽的屏障,在當年的作戰技術與經驗中,中共幾無渡台的優勢基礎,如何統你。 然而,把偌大家業輸光的後果,取而代之的就是對自己喪失自信的草木皆兵,加上部分不肖之徒的夾帶私怨,造就了台灣史上白色恐怖的污名。 翻開這一段歷史碎片,當然不是為了國「敏」黨當年的行為正名除罪化,只是當年喪失自信的草木皆兵,所造成的悲劇,以及民主進程的遲緩,卻值得我們思考「自信」的重要。 民「激」黨,每次只要提到會談協商,江陳會等等,每每激動到不行,深怕台灣被統一,號召人民百姓防範這個、小心那個,一輛輛的遊覽車像戰機一樣的開赴現場,一群群的人民像民兵一樣,手舞著民主的槍砲,提昇地方經濟消費的同時,也獲取政治表演的舞台。然而,是我們真的沒有自信而害怕,還是政客擔心失去表演舞台而沒有自信,其答案需要我們自己深思。 歷史與民主是台灣最常被某部份人拿來消費的物件,究竟是我們的自信不夠,還是庸人自擾的無聊舉措,以台灣民主生態之複雜,恐怕不是中共的溫情或者利誘,所能夠摘去的,以台灣人民與產業對於習慣於高度自由的生活來說,恐怕也不是幾個江陳會所能夠簡單割去。 民「激」黨對共所製造的另類恐怖,會否牽拖得有點太過,也讓部分不肖人士利用成為夾帶私怨的報復工具?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