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26 21:44:46瀏覽269|回應0|推薦0 | |
3 月 23 日「電子工程專輯」有一篇文章如下方連結,標題很聳動, 叫 "全球化的報應來了"。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38279_480202_NT_39d7acc3.HTM?click_from=8800075729,9950052773,2011-03-23,EETOL,ARTICLE_ALERT 沒看之前,我心想全球化究竟是造了什麼孽,竟然會有「報應」, 我懷疑是不是譯者翻譯錯誤。果然,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點出在全球化 的趨勢下,日本製造的各種材料、元件已經在許多電子零件的供應鏈 中佔有極為重要甚至是寡佔的地位,當日本受到大地震影響,無法 正常供貨,不但電子產業受到影響,連全球經濟也陷入某種程度 的風險。這哪是什麼「報應」?台灣媒體灑狗血的歪風也吹進電子 工業的專業媒體了。。。。。。 我又看了原文,原文作者下的標題是 "Supply chain: Too lean, too mean, too late",符合文章內容。原文作者說的很清楚,這次的震災 顯示電子供應鏈的全球化是有一定代價的。不過作者的提醒毫無意義, 因為刻意分散零件來源以避免潛在的風險不符合經濟效益。試想若是 為了分散貨源以降低戰爭風險,HTC 或 Apple 刻意減少使用韓國生產 的 NAND flash,這兩家公司會受到立即的影響(機率 100%),而大量 使用韓國的 NAND flash,雖有南北韓爆發戰爭的風險,但那是潛在的 風險(機率不高)。類似的經濟選擇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大家都 知道騎機車有風險,但為了方便,很多人還是選擇騎機車(即使擁有 汽車);大家也都知道飛機有墜毀的風險,但出國時還是會搭飛機。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所以說「全球化對供應鏈的影響」其實不是問題, 刻意去擔心才會引發問題。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