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3/24 06:24:11瀏覽1930|回應1|推薦0 | |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台灣如果沒有民進黨,台灣人民是否仍生活在戒嚴 統治的長夜,民主化與本土化能否有今日的成績, 想必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馬英九當年反對總統直選,現在卻成了總統直選最大 的受益人,當年大力為戒嚴統治辯護,被稱為國民黨 最好的化妝師,如今卻坐享民主的果實。 而推動民主化、本土化,功在台灣的民進黨,執政 八年後卻徹底被多數選民所否定,喪失了立法權與 行政權,連帶的司法、監察、考試的權力場域, 也勢必染上濃濃的藍色。 民進黨的挫敗,當然不是台灣民主的失敗,但敗選 原因何在? 除非民進黨能夠找出癥結所在,面對事實,反省 改造,否則民進黨將很難走出谷底,重新找回成長 的動能。 民進黨遭逢重大挫敗,幾乎回到黨外運動年代, 這幾年的成長等於一筆勾銷,彷彿春夢一場。 民進黨為何走到如此悲慘的地步? 謝長廷說是他個人的失敗,不是台灣民主的失敗, 而更多的責難則指向陳水扁總統。阿扁的施政成績 與領導風格,引發相當多的爭議,如今選民的抉擇, 似乎意味多數民眾認同藍營對阿扁的批判。 但民進黨的失敗絕對不是因為特定的一個人。 執政團隊部分成員在嚐到權力滋味後,是否難以 抗拒誘惑,而墮落腐化? 黨內是否將執政權力當成利益分配? 台灣主體路線的堅持是否堅定? 這些結構性問題的檢討,才是正確的反省方向。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