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足人


馬英九自戀?這個說法已經不是不稀奇了。2009年八八風災後,南方碩寫了一篇文章,說馬英九是「自戀型領袖」、「崇禎皇帝」。新聞挖挖哇還做了一個特別節目,精神科潘醫生直指馬英九就是「自戀型人格違常」。過了兩年之後,重新用這個角度來看馬英九,不僅拍案當初的神準,也可看清當今局勢。

對青春肉體的迷戀

鄭宏儀在挖挖哇講一個故事:有一天馬英九去助選,頭髮被風稍微吹散了;結束造勢後,他立刻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梳子,擺出帥氣姿勢整平頭髮。

很多小動作都顯露馬英九極度重視自己的外表:天天游泳慢跑,試圖維持自己的健康;喜歡穿短褲或泳褲,露出自己健美身材或蛋蛋;長年帶隱形眼鏡,但卻從未被拍過帶眼鏡;擔任總統之後,立刻把健康檢查費用從五萬元增加到五十萬。對於自己的青春和外表珍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都是自戀人格的外顯特徵。

媒體塑造的電影明星

姚人多說:「這個世界上有兩個馬英九。一個是媒體上的馬英九,一個是真實的馬英九。」真實的馬英九隨著從哈佛回到台灣後就一點一滴消失,到了他當上台北市長後,媒體上的馬英九已經取代了真實的馬英九。一直要到富邦魚翅宴和特別費案,真實的馬英九才稍微露出檯面,但旋即在媒體保護下掩蓋下去。我們能夠知道的馬英九,都是在媒體在精心設計的拍攝角度、剪接和敘事下,所呈現的馬英九。

馬英九就像是一個電影明星,我們很難知道螢光幕下的他是怎麼回事,只能看到螢光幕上光鮮亮麗的那一面。他不僅是個媒體寵兒,還是一個神蹟,每一分鎂光燈的照射都增加了他的魔力。當所到之處都充滿粉絲的瘋狂尖叫時,他開始染上了幻覺:解決問題靠得不是實際的政策或作為,而是靠著是他的形象、他的肉體、他的登場。

神蹟降臨,四海皆平

馬英九的經典名言是:「你不是見到我了嗎?」儘管身邊的人提醒多次,馬英九勘災時就是不帶錢;現場陪同的地方人士掏出一袋錢,要馬英九親手交給受難家屬「壓驚」,但馬英九就是不願意碰。他不給錢、不指揮救災體系、不願意拿紅包壓驚,那麼他去勘災做什麼呢?

有人說,他去作秀。錯了,如果作秀就會配合演出給紅包。他認為他得出席能夠解決問題,當民眾看到他、摸到他的手、聽到他的聲音時,他的神奇魔力就能夠解決問題。「你不是看到我了嗎?」就是你看到我了,問題就解決了,你可以走了。

難堪的噓聲

這是為什麼馬英九在國光石化時會受到那麼大的羞辱。馬英九當時出席地方人士舉辦的餐會,底下滿滿都是抗議石化的人潮。蔡英文和蘇貞昌先後站台,簽了名再發表演說,支持廢除國光石化,受到熱烈鼓掌。在場的人都知道,馬英九要是不簽名、不說出廢除國光石化,場面絕對很難看。果不其然,不簽名的馬英九在民眾的噓聲中難堪下台。

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都知道不能這樣幹。先在媒體上放風聲、派人地方上丟消息,然後陪同經濟部長發表聲明,場面會漂亮很多,地方人也會感激。但是他在沒有任何「前戲」下,直接單挑暴怒的群眾。為何如此不智?我想到的唯一的解釋:他相信他的出席,能夠像觀音顯靈一樣,平息民眾的怒氣。

馬英九的自戀是被媒體養壞的。媒體不願意檢討政府政策的失敗,把焦點轉移到馬英九的個人特質上面:不穿內褲騎腳踏車、露出白色小褲褲、屋主女兒害羞拿毛巾等等;或是棉被用了多少年、如何認真學語言等等。

直到今日,馬英九仍然相信,他的個人形象遠比政績來的重要。點開總統府的網站,你會發現在歷屆總統介紹中,馬英九是唯一敘述出身背景、求學經歷和個人喜好的;在電視廣告中,馬英九自己學客語或台語與否,比政府的母語政策更重要;在最近發行的面紙上,馬英九自己假裝挺起大肚子。唉,一個自戀者的毀滅,就是注視自己的倒影而死。

南方碩[崇禎併發症]

https://city.udn.com/59141/3724451?tpno=23&cate_no=0

新聞挖挖哇[馬英九的下一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H9sehyXHKM

馬英九在國光石化被噓下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MlItvUfcE

姚人多[一個社會學者眼中的馬英九]

http://formosan-ideology.blogspot.com/2008/10/20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