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客家美食 ----記2012共夏食飯
2013/04/21 19:16:21瀏覽1232|回應0|推薦8

                    分享客家美食

去年夏天(九月),回台灣參加「海外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是我人生中最充實愉快,值得大書特書的學習之旅。除了感受台灣熱情親切的人情味和鄉親、鄉土的溫暖外,也四處品嚐道地的家鄉風味、土產小吃。同時,重溫兒時農村農忙的點心,如;客家粢粑、米苔目、牛汶水、湯圓和粄條等記憶。

此次參加「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更有如重返年少時期的努力求學。用心學習,溫故知新,習得許多。同時也重新熟悉記憶中母親拿手的私房好菜「炒肉」。「炒肉」,即「四炒」中的客家小炒。這是童年兒時中的客家廟會、拜拜和過年節慶最好的食材料理和下酒菜。以前年節豐收,殺雞拜拜、作醮、殺豬公、敬拜神明後;母親切大把青葱加上魷魚細條和三層肉絲,醬油爆香的香味撲鼻,漫天香氣瀰漫、滿庭飄散芳香。一家炒肉萬家香,加上起鍋前,母親用米酒嗆鍋、灑胡椒粉、青葱末段提增香氣等。齒頰留香的回味無窮,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垂涎三尺。緬懷難忘慈母料理,格外濃厚的古早懷舊和鄉情思親,反覆躍然心上

*基本上,客家人是遷徙的民族。敬天法祖,熱情好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艱困生活養成內斂儉樸、就地取材的傳統美德。故客家食物以醃漬文化的飲食元素等為代表,如客家菜的醃菜、筍乾、梅干菜、福菜、豆腐乳---都是客家人勤儉持家,就地取材之食材。

*按;和是客家菜的兩大特色之一。「四炆四炒」是客家菜的典型。客家菜的特色;肥、香、鹹。「四炆四炒」這八道菜色,不僅色香味俱全,也保有客家人節儉不浪費的美德。所謂「四炆」係指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炒」則為客家炒肉、豬腸炒薑絲、鴨血炒韭菜、豬肺黄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

*學習心得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玆摘錄檢視上課的一些心得領悟和感想體驗;

「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開業式的第一堂課,開宗明義;由弘光科技大學廖清池教授講解客家料理元素之認識,客家菜的特色,客家文化和傳統食材,客家飲食文化的概念和基本認知。

廖清池老師的做菜理念;強調職業道德和經驗專業,非本身專業妄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說---自己不敢吃的,不敢用的,勿用。凡事遵循道德良心,衛生、安全、健康為重要。

李佳其老師說;「講義、食譜提供做菜參考,自己斟酌、心領神會再變化,融入老師的教法,加入自己的心得創意、配合 喜愛再調配變通」。中國菜重火候口味,老師的做菜定律是;材料平均,做的菜較好。即材料切丁則全部切丁,切絲全部切絲。老師的教學很有規律,簡單扼要,且易懂易學。

羅進雄老師也主張學習方法,心領神會再創新變化。做菜---重選料、爆香和醬油。因為爆香是料理中菜最重要的處理和技術問題。而爆香處理好的話,做菜有層次,菜吃起來有韻味、有感覺Feeling---。例如;爆香→有肉先爆肉再撈起→洋葱 →香葱→蒜頭→辣椒。傳統的爆香處理方式,慢工爆香、爆料處理過程細膩。而調味料味素或以糖取代之非常實用。相較速成的現代料理,一切求速成,多人工香味、化學香料添加物,易口乾舌燥,大不利於人體健康。這就是「食品烹飪的道德良心」。

秉持專業敬業、道德良心和堅持食品衛生、安全繼續不斷傳承和創新客家美食文化。每位授課老師均不約而同的強調「食品烹飪的道德良心」。耳提面命的以高道德標準檢視要求自己,令人牢牢謹記,戒慎在心。

『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言簡意賅,振聾發聵。術業有專攻。以愛心、耐心、歡心、關心為前提,凡事講求道德良心、衛生健康的道德觀念,經驗專業、敬業樂業。這也是無論從事何種行業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如此人人奉行,那麼違害國民身心健康的食品添加物如;地溝油、氯毒奶粉、回收菜以及塑化劑等不再漫天橫行、並將消聲匿跡。如此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之,如果人格敗壞,道德淪喪和價值觀偏差,功利主義下,媚世阿俗,百姓趨炎附勢,全民交相爭利,笑貧不笑娼,國力焉能強盛?同時也是國家的競爭力向上提昇的絆腳石。

努力推廣,好好發揮客家元素,主張把客家菜做成國際菜和套餐的駱進漢老師認為;「做廚房的幸福就是;感受媽媽的溫暖,享受做菜的樂趣」。阿基師說;「學做菜,無絕對值。只要用心去做,不論面對何人---父子、夫妻、父母、子女,社會倫理、家庭倫理,用心去做就好。」廖羅雪鉁老師談到;「生命無常,把握現在,愛與健康、親情、快樂是最重要的」。這些名廚的智慧人生,不謀而合,都深深地打動我心,由衷認同。

 *以食會友

2012年聖誕節的週日,我在泰國朋友家,辦了一桌客家盛宴。

朋友移居泰國多年,事業有成,家大業大,廚房裡瓦斯爐灶設備俱全,適合煎煮炒炸,辦桌宴客,游刃有餘。英雄有用武之地,外加台灣帶來的食材統統派上用場,物盡其用,得心應手,我也借機大顯身手,展現廚藝,充分的發揮了9月份返台參加「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的烹飪手藝。天時、地利、人和,豐盛美味的菜色和餐點,聖誕節前的圓桌共聚,好友歡聚一堂,氣氛融洽,賓主盡歡,其樂融融。海外畢生最難忘的圍爐共慶,有除夕年夜飯的喜悅氛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是泰國涼季裡的溫暖,也是參加「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訓練薰陶的我,個人小小的成果展和廚藝顯現。

以食會友---天涯共此時。當晚呈現於桌上的菜色,有道地傳統的苗栗家鄉風味和熟悉的台灣鄉情。在這色香味俱全、歡笑滿堂中,看著同桌友人興高采烈的大快朵頤,客家美食輕而易擧的擄獲並征服眾友人的芳心。

滿桌佳肴,其中典型客家菜的「四炆四炒」均創意變通,取其一、二特色代表上桌。有;酸菜肚片湯(炆豬肚) ,大骨炆筍乾福菜、白斬雞、紅燒豬腳滷蛋,客家小炒、苦瓜炒鹹蛋,甜點有炸紅豆年糕及鳳梨、西瓜、龍眼等當季水果。而紅豆年糕(紅豆粄)、蘿蔔糕(菜頭粄),是前一天事先蒸製準備好的。其實,自2012年末以來,我已開始蒸製紅豆年糕、蘿蔔糕,陸陸續續的分享餽贈給同在海外打拼,離鄉背井的台灣遊子。讓滯留異鄉的遊子,在異國風情的年關中,重溫鄉情和緬懷傳統年味。

原本就喜歡美食、烹飪和寫作的我,透過客家美食的學習,能夠獨當一面的掌廚辦桌,以食會友。親手做羮湯,能夠做一手好菜和友朋分享是幸福的。

----記2012共夏食飯     

作者 梁秀菊

 

 

 

 

( 興趣嗜好烹飪烘焙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gsusan543&aid=752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