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死一線
2006/11/12 11:34:03瀏覽191|回應0|推薦1
 產房與太平間僅一璧之隔,生與死也僅僅一線之間。
 
 二○○四年十月初的某一夜,下班途中我突然路倒,經路人相救急送醫院腦部開刀,醒來,已經是十月杪了,當時,如若我一病不起,豈不也就因此而死去。
 
 所以,當我醒來之後,心裡想著許多事,往昔的、現在的、未來的。雖然,我猶如站在十字路口那樣徬徨,卻也大致抵定了自己今後的道途該如何行進,從此,對於人生的態度迥異於前,我的新生從此開始,並且不斷在我開過刀的腦袋裡,思索著「生」與「死」的諸種問題。
 
 死,沒有那麼可怕,反倒是「生」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也許,這就是那些因解不開生之死結,而尋求短見的人;以自己的雙手結束生命的原因吧!
 
 人類因為有了思想而偉大;相同的,人類也由於有了思想而煩惱。這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人類自我束縛的矛盾心理作祟。
 
 也許會有人說:不必去想那麼多吧!過一天算一天,哪一天地球毀滅了,還論甚麼生死?難道這不是另一種的駝鳥心態嗎?是人就會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會有煩惱,不是嗎?

 如果,以平常心來看待煩惱,煩惱也就像家常便飯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煩惱只是生活中的一項課題,只要我們當作日常事物一樣將之一一處理,也就不成其為煩惱了。

 有煩惱而想不開,想要提早離開世間的人們,想想你們的身後事將要煩勞多少人;要傷害多少人的心,死與生僅僅只在一線之隔,死有如泰山也有如鴻毛,「泰山」與「鴻毛」之間,聰明如你,一定會有所定奪。雖然這些話都是聖人的哲言,但也非常適用於凡人身上,「聖」、「凡」的認定,在家人眼中不是那麼重要,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家人的「寶」,在結束自己生命之前,先想想家人的感受及哀傷,也許,就不至於如此急於解脫在世間的形體了。

 台灣有句俗諺:「未註生;先註死」,意思就是:人的生死天註定,人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死期。這雖只是民間諺語,而且也不見得天就真正掌握了人類的生死,但也不難由此句話中看出:先人對於生死大事的達觀見解。
 
 人生在世確有許多煩憂,這是因為人類有思想的原因,世界隨著文明的演進而不斷改變,物質文明往往快速於精神文明,職是之故,人們常常不能滿足私慾,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常常忘了精神文明的修習與塡充,於是,身心之間就此失去平衡,「煩惱」便不斷衍生。
 
 生命的意義在於「存在」,生命一旦消失於人間,任何曾經擁有的實體包括:窮困與潦倒;輝煌及燦爛,都將化為烏有,更遑論理想與抱負。因此,我們活著,便要認真思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有形的肉體隨著死亡而煙飛灰滅,唯有精神層次的靈魂產物──「思想」,才得以永垂不朽於天地之間。
 
 人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不敢確定自己今後是否真正有福,但可以確定的是:歷經此次人生中的浩劫,我已將「過去」全然放下;將一切歸零,雖說我已達知天命之齡,但,卻深信:從此宛若新生亦不枉然。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gc1952&aid=53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