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鵑花的歌聲又在雪梨響入雲霄
2010/10/20 07:26:41瀏覽226|回應0|推薦3

杜鵑花的歌聲又在雪梨響入雲霄

 

闊別數十年的杜鵑花開在山坡上的歌聲,在澳洲雪梨北岸的藝術表演中心再度響入雲霄,這是華聲合唱團舉辦的一次黃友棣先生百年紀念音樂會的結尾高潮,這樣的一首通俗感人又易唱的經典名曲,和我們的社會有著一起成長的歷史,70年前的人們風靡它,如今才20歲的年青人,更是大聲的隨著鋼琴伴奉起舞了,如此亙古不衰的經典之作,已經深深的坎印在每一代人們的心中,黃老先生留下了一首這麼動人的歌曲,足以令他含笑安息了。

黃老先生一生創作了2千件音樂作品,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幾乎每一兩周就有一件作品問世,如此豐富的創造力和靈感令人敬佩不巳,因為音樂作品不像文學有連續性,音樂的創作要靠靈感和經驗,所以西方的歌聖舒伯特要在餐館的菜單上譜下了著名的鱒魚頌,因為不即時寫下來,一會功夫就會忘去,而失去了創造偉大旋律的機會,相信黃老先生也有同樣的經驗,所以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定是天才,在他們的生活中,隨時都會譜出美妙的樂章,黃老先生有如此大量的創作更是中華民族十三億人口中的天才之最。

自古以來,音樂一直不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所以它的發展遠低於西方社會,所以迄今中華古樂傳世的也只有300首而己,然而7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己發現有五音階的骨蕭,三千年前有周公制禮作樂,其後又有孔子提倡禮樂並重,如今更發現,現代的中華嬰兒們從小就知道聞歌起舞,代表著音樂原本就寫在我們的遺傳基因之中,它是我們天賦的才能,因此音樂沒有在我們的古老文化佔有地位,應該是受到後天的影響了。

然而前者己去,如今的中華民族正享受著史上少有的富裕,當今有不知其數的青少年,他們的時光是和小提琴與鋼琴為伴,近年來又有更多的人們手持iPod在街上行進,加上萬計的歌手們,音樂己成為現代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應該是發展中華音樂的最好時機。然而不知為何,我們至今還不見,有如高山青澗水藍那樣浪漫活潑,望春風那麼哀怨,人人會唱頌的美妙旋律出現。這不是同胞們沒有天才,而是天才被今天的現實社會環境遮蓋了,他們的靈感和創作還找不到一處掀洩的地方,這種現象也正是西方社會的通病,例如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如果沒有Peter, Paul & Mary的唱頌,它不會成為1960年代的反戰聖歌, Simon GarfunkelThe Sound of Silence如果沒有獲得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小廣播電台的青睞播放,他們也不會遇到一位好的經理人,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畢竟會玩樂器的人們,不一定會譜曲,而能譜出一首好曲的天才更是鳳毛麟角,他們需要有人慧眼識英雄,排除一切障礙給他們一次表現的機會,才能讓不朽的作品脫鳞而出,如今我們的社會有這樣的機制嗎?

歷史上的偉大音樂家和美麗的旋律幾乎都是在清寒的環境下創造出來的, 正是所謂的英雄出於草芒,因此對於那些在掙扎邊緣的天才們我們需要額外協助他們了。

誰都知道一首好歌的說服力遠勝於千言萬語,黃老先生的杜鵑花是一例,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又是另外一例,雖然它不是我的國歌,但是在國際場合聽到它的旋律也同樣的會感到一份驕傲,因為它的動人旋律畢競不同凡響。

黃老先生的杜鶰花、中秋怨、叫我如何不想他,啟發我們的思人思親和思鄉之情,前輩們如趙元任和徐志摩等又為我們留下了另外一些不朽的傳世經典,所以希望十年後的音樂會,會有比杜鵑花更美妙的旋律出現,讓它在每一位同胞的腦海中餘音繞樑,也希望這個旋律有如普希尼的公主長夜未眠(Nessun Dorma) 和中國的古民謠茉莉花一樣,征服了西方人的心靈。

 

寫在華聲合唱團在澳洲北雪梨舉辦黃友棣百年紀念音樂會之後。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zhi12&aid=451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