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埔褒忠廟(義民廟)剪影
2011/01/03 19:47:42瀏覽1098|回應3|推薦63

義民廟的設立可追溯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爆發的林爽文事件。當年林爽文於大里杙(今臺中大里鄉)起兵造反,亂事一路延燒北上,竹塹城(今新竹市)亦失守,六張犁地區(今竹北市六家庄)旋遭波及,六張犁當地林姓族長林先坤聯合石壁潭庄劉朝珍、陳資雲等人之力,共組義民軍,率領客家以及竹塹社人,援助清軍對抗林爽文部眾,不僅成功保衛了六張犁、員山仔(今竹東鎮員山里、頭重里一帶),隨後更收復了竹塹城,並一路隨清兵南下平定叛軍。

 亂事平定後,各地方士紳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將此次戰役中不幸犧牲的二百餘名義民屍骨合葬於新埔枋寮庄,並立「粵東褒忠義民總塚」,乾隆皇帝且特頒親書「褒忠」敕令獎勵,先由林先坤於六張犁建聖旨樓安置,次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地方仕紳捐地出資籌建義民廟,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冬,峻工落成。

 之後同治元年(1862年)彰化戴潮春亂事發生,義民再次成軍參加平亂,百餘人捐軀,忠骸拾葬於原有的義民墓旁,是為「附塚」。1895年義民廟遭受戰爭回祿之災,墓塚亦受毀損,直到1899年才由湖口庄輪值經理徐景雲等號召十四大庄信眾捐資重建,並於1904年廟宇重建完成。1921年開始修建廟後義塚,於1923年十二月六日完工。

 新埔義民廟早在設置之初便是墾荒時期客家移民心靈的寄託,現今更成為客家人不畏艱苦、開疆闢土的精神象徵。義民廟從道光十五年〈1835〉起每年舉行中元祭典,由祭祀圈內各庄輪流舉辦。從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開始,依序為六家、下山、九芎林、枋寮、新埔、五分埔、石岡、關西、大茅埔、湖口、楊梅、溪北、溪南等。到了光緒三年(1877年),大隘地區加入輪值,成為第十四大庄。民國六十五年,溪北區因祭典區域太大,又劃分為新屋、觀音二區,變為十五大庄祭典區。十五聯庄信仰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為全台首屈一指,義民廟也漸漸由枋寮庄、六張犁庄的私家信仰,成為全台客家人民共同的信仰中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ica88&aid=4760278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24 10:44
終南山(leica88) 於 2021-01-24 12:14 回覆:

            謝謝寧靜格主的分享。



恩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1/01/07 11:56
謝謝 千曲川 詳盡的解說..當史實融入圖片中..就會動了真情.彌足珍貴.謝謝..
終南山(leica88) 於 2011-01-10 17:37 回覆:
謝謝造訪指教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為客家的硬頸精神加油
2011/01/04 14:16

該義民廟癡是去過的

終南山(leica88) 於 2011-01-10 17:38 回覆:
謝謝造訪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