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癌症可治癒嗎(六): 工業革命的啟示-上篇
2010/08/30 12:30:55瀏覽252|回應0|推薦0


人類迄今文明史九成以上的時期都可由馬爾薩斯模型解釋:科技進展或資源開發使人口增加,增加的人口又抵銷了增加的資源,因此長期平均而言,人類社會的生活水準維持恆定.

這個定律,顯然由工業革命打破了.從1800年開始,工業國家的每人生產力與所得就持續上昇,直到最近才趨緩.這幾年經濟史學家問道:為何工業革命是從英格蘭開始,擴展到歐美,然後才到亞洲?中國在宋朝時如此先進,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命?中國的全面工業化,為什麼會拖到二十世紀中葉才發生?

當然,工業革命史和癌症治療有甚麼關係?這跟工業污染可沒有關係喔.

二十一世紀以來,許多經濟史學家都認為,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在於歐洲特有的人口結構與模式.我要先賣個關子,從中國的人口結構說起.

黃仁宇先生認為,中華文明發源於大平原地帶,自成一完整單元.又因為長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以及季風氣候不穩定型態造成農業生產的變動,使得中原自周朝以來就有統一的動力.不僅如此,對付游牧民族的最佳武器是人口.漢文帝時宦官中行說降匈奴,對單于言,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一大郡.史記記載,伐匈奴北輸糧草,率十石致一石,都是明顯的例子.在這種環境下,中央政府的政策就是盡量鼓勵農業與增加人口,所謂足糧足兵是也.首先採用這個政策的是秦商鞅,遂為秦滅六國打下基礎.

秦國的政策有三大支柱:

1. 開放農地,取消封建層級,讓所有的人成為自耕農,中央政府直接徵稅徵兵.

2. 土地是不會變動的,各地的產出應與人力成正比,但有其極限.因此由土壤調查就可以估計每一個地方的稅收與人口數.

3. 為了鼓勵生育,土地繼承採依親疏關係而均分的制度,如此每個家族分支都會盡量增加後代,才能分到更多的地.如此形成的宗法制,也使得政府的行政成本極小化:任何繳稅服役的責任由家長依親疏關係劃分指派即可.

秦國因為此一"變法",掌握了其他六國完全無法競爭的稅源與兵源,遂無敵天下,一統中原.秦漢之際,華夏版圖擴張,於是政策上加入了第四支柱:

4.使用以會意象形為主的成熟漢字,脫離發音,因此不受各地方言影響,全國可以統一通訊.

二千多年前,這四大政策是非常偉大的發明,使得華夏帝國享有巨大的優勢,老百姓有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政府有源源不斷的稅源與兵源.即使對付遊牧民族需要五比一的優勢,中國也打的起.

對當時的人而言,這是久經歷史考驗後人類所能想出的最合理政策,又因為其與宗法制度相結合,顯示出一種從個人,家庭,宗族,地方,乃至國家一體適用,一氣呵成的特點,遂賦與此政策一種自然秩序的觀感,因此經過陰陽學家的詮釋,儒家的補充,成為中國人的集體意識,而無須宗教的裝飾.

但是重農宗法制度有其代價:

1.即使總產出很高,人均收入一直維持低點,無法擺脫馬爾薩斯循環.

2.人口增加到某一程度,就超過政府所能管理的極限,上下隔絕,貪污腐敗開始出現,朝代開始衰亡

待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randbleu&aid=436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