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04 22:16:05瀏覽3061|回應0|推薦3 | |
豈可馬上治天下?
四百年天下的第一位開國君主漢高祖。漢高祖即位之初,功臣戰將遍 布朝廷,使朝廷紛紛擾擾毫無秩序,漢高祖真的不知道怎麼來統治這 個國家。當時有個儒生叫做陸賈對漢高祖說:「你馬上得天下,豈可 馬上治天下?」這個話讓漢高祖非常震驚,便接受了陸賈的意見。於 是漢高祖設法重用一些文士而不重用武將來治理國家,所以做了丞相 的人不是那位立了第一戰功的韓信,而是文士蕭何。從此以後,歷代 的開國君主莫不以「馬上得天下,豈可馬上治天下」做為座右銘。 馬背上英豪的特質 為什麼可以馬上得天下而不能馬上治天下呢?我們先來解釋「馬上」 這兩個字的意義。「馬上」,指的是馬背上的英豪,也就是在戰場上 衝鋒殺敵的武人將軍們。這一類的英雄人物往往具有以下三個特質: 第一個是動作敏捷,甚少能長遠思考 在戰場上,兩軍決戰是要快速行動,往往誰能快速誰就能取得勝利, 所以在戰場上需要行動敏捷移動快速來取勝,所以《孫子兵法》記載 :「兵之情主速」,《三國志‧郭嘉傳》也記載郭嘉說:「兵貴神速 」。因此在瞬息萬變的沙場上,很少有機會能讓一個馬背上的領兵大 將做長時間思考,因為他必須要能立刻應付眼前的戰況,也必須要在 短時間內就做出重要的戰術戰略決策,所以馬背上的英豪必須動作敏 捷思慮快速。 我們且看戰國時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強盛起來變成戰國七 雄之一的例子,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實際上就是訓練騎兵,本來漢人是 以步兵車戰為主,趙武靈王學習擅長騎馬打仗的胡人來訓練自己的趙 國騎兵,於是趙國在當時戰國群雄中強盛起來,即是因為騎兵比步兵 、車兵更加快速,而快速本就是戰爭致勝的要件之一。我們再看一個 例子,唐朝末年黃巢之亂時,黃巢軍掃遍中原,大半個中國都被他騷 擾過,唐朝中央軍對他無可奈何,但是黃巢最後卻敗在來自北方的沙 陀軍手中。其實沙陀軍的數目並不多,但為什麼能打敗黃巢?一個最 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沙陀軍全都是騎兵,移動非常迅速,以步兵為主的 黃巢部隊是不容易對付他們的。所以黃巢軍一看到沙陀軍就十分恐懼 ,就好像獵犬在趕羊群一樣,獵犬既快速又凶惡勇猛,羊群卻緩慢而 溫和怯懦,所以「快」是戰爭中主要致勝要素之一。我們再看宋朝後 來為何被蒙古所滅?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為蒙古軍大多是騎兵,所以 勢力非常強大,以步兵為主的宋軍無法抵抗,故宋朝最後被蒙古所滅 。所以馬背上的英雄都是要講究迅速、敏捷,沒有時間作深遠思慮, 這是他們的第一個特質。 第二個特質是視人如敵,殺敵絕不手軟 在戰場上面對的是敵人,對付敵人絕不能手軟,因為你不殺敵人就會 被敵人殺掉,所以在戰場上看到不是和自己一樣制服的弟兄便是敵人 ,都要奮力砍殺他們,這是種自衛,也是想取勝,戰場上這種行為看 起來雖凶暴,但戰場上生存之道即是如此。如果在戰場上遇敵而不視 之為敵,不能果決地砍殺下去,那這場戰爭恐會失敗。我們在《左傳 》內看到歷史上宋襄公「不殺二毛」,也就是不忍殺頭髮黑白相間、 鬢髮花白的老年軍人,結果反而讓宋襄公失敗,不能稱霸業,主要就 是宋襄公不能視人如敵,不能「殺敵不手軟」,這便是馬背上英豪的 第二個特質。 第三個特質是爭取戰爭勝利為唯一目的 馬背上英豪任何手段都可以運用,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爭取勝利。在戰 場上,爭取勝利幾乎是所有戰將們一致追求的目標,所以戰將們常會 為得勝利不顧一切。殺人,本來是不道德的,也是犯法的。可是在戰 場上殺人卻不被認為是犯法和不道德,這些馬背上的英豪久居戰場後 ,便會產生一種心態,就是任何的法律道德都可不顧,絕對要取得最 後勝利,否則必不罷休。我們試看在戰場上的戰俘被集體屠殺、虐待 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從戰國時代秦國坑殺趙國降卒40萬,項 羽坑殺秦兵20萬,這種集體屠殺的例子不但在中國史上很多,在西方 亦復如此。譬如德國人屠殺猶太人就是最明顯例子,或是最近美國攻 打伊拉克,對伊拉克俘虜的殺害、虐待也是如此。因為在戰場上,勝 利是最高目標,為達勝利便會不擇手段,這是馬背上英豪長期久居戰 場下養成的心理特質。 馬背上的英豪既然有這三個特質,確實是有助於得天下,因為要想在 亂世中奪得政權,便要靠武力問鼎中原,所以需要用武力打天下,而 馬背上的英豪確實可以打敗群雄奪得最終政權。但是要馬背上的英豪 治理天下是否合適?我們且看上述三個特質是否適合治理天下。 「馬上」無法治天下 先說第一個特質:「敏捷迅速、欠缺長遠思考」,是否適合治理天下 ?我們知道在治理國家,為國家制訂政策,或為國家推動政治措施, 都必須經過長期思考深思熟慮,才可能決定治國大策,治國之大策斷 非匆忙之間即可做出決策,匆忙間所制訂的政策往往是漏洞百出前後 矛盾。所以有第一個特質的馬背上英豪是沒有辦法做出良好且有遠慮 的治國政策,因為他無法做出長遠思考。 再說第二個特質:「視人如敵、殺敵不手軟」的人是否適合治國?當 一個人取得國家政權後,面對的是已經服從命令的百姓臣民,這些馬 上英豪已成統治者,難道他面對順服的人民也要將之視為仇敵?也要 將人民殺之不手軟?若如此治理天下最可能的結局便是導致殘酷的「 恐怖政治」。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秦始皇用武力統一全國後,他所實行 的法家政治就是視人如敵,用重刑施於天下,使天下臣民惶恐受難, 最終導致秦朝被受不了苛政的人民所推翻。所以馬背上英豪的第二個 特質,實際上也不適合統治面對順服權力的人民。 前述馬背上英豪第三個特質也就是追求勝利是唯一目標,為求勝利不 擇手段,不顧法律與道德,這又適不適合用來統治天下呢?當馬背上 的英豪們取得政權後,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果實就是權力。權力,是一 種可以滿足心理慾望的東西,但有了權力之後的人往往又會進一步要 求滿足肉體,所以馬背上的英豪們取得天下權力後,很容易就不顧法 律與道德奪取戰勝品,也就是財富,利用權力來滿足財富慾望,於是 他在政治上往往會出現貪汙、殘暴、虐民事件層出不窮,不顧法律與 道德約束,自傲自大目中無人。這樣子治理國家,那國家會是什麼樣 的光景呢?絕對是非常混亂。 所以我們根據馬背上的英豪所具備的三個特質,可以發現他們確實不 能來治理天下,若用他們治理天下則會弄得一塌糊塗。在歷史上我們 舉一個例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馬背上的英豪們治理天下會如何:西 漢末年王莽篡位自稱皇帝,由於施政措施失當,十多年後便導致天下 大亂,各地百姓都起來反抗王莽,英雄好漢紛紛組成抗暴團體,其中 最著名的團體就是赤眉兵、綠林兵等等,後來赤眉兵攻進首都長安, 王莽自殺,赤眉兵控制了首都。 當時赤眉兵的領袖叫做樊崇,而當時全國流傳一個共識,就是「劉氏 必起」,也就是西漢是原來劉家的天下。王莽雖篡位,因施政不當導 致天下反抗,也使天下人心思漢,懷念以前的漢朝舊政,認為劉氏必 定再起來復興,故赤眉領袖樊崇便擁立了漢朝一個旁支宗室叫做劉盆 子來做皇帝。劉盆子不過是個十幾歲的鄉下農村小孩,沒什麼知識, 不過是樊崇的政治傀儡而已。劉盆子做皇帝後,這些赤眉兵的馬背上 英豪將領們個個都做大官,但是他們上了朝卻完全不懂得秩序法紀, 更不懂得如何談論治理國家大事,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一 言不合就在殿堂之上打架,刀劍到處橫飛,大將互相砍殺,弄得小皇 帝劉盆子躲飛刀都來不及,整個朝廷也雜亂無章、毫無秩序。 這且不論,再看看長安城內,赤眉軍控制了所有城門,原本長安附近 很多地方官是按西漢與王莽時期規矩,要按時把賦稅進貢到中央。可 是當他們將貢賦送到長安,經過城門時,赤眉軍皆一擁而上,不管這 是否公物都先搶了再說,於是赤眉軍把地方官送來的貢賦搶奪而光,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附近的地方官都不敢再上貢中央。同時長安城市 區內的商人也是赤眉兵搶劫對象,商人都不敢開店,因為一開店便被 赤眉搶奪一空,弄得長安蕭條不堪。這種混亂情形連劉盆子皇帝也受 不了,有天上朝,劉盆子當著樊崇等人的面,從皇位上站起來當場跪 下痛哭說:「請各位饒了我吧!我不要做這個皇帝了!」這時劉盆子的 哥哥劉恭,也在朝廷做官,見弟弟這種情形,加上心疼弟弟又沒唸過 書也沒口才,就跑上殿站在弟弟旁邊對著赤眉將領說:「我弟弟沒能 力統治這國家,請各位另外再選高明人士吧!」樊崇等赤眉將領見皇 帝跪了下來,覺得有史以來沒看過皇帝下跪的,也一時嚇著,連忙把 皇帝劉盆子扶起來說:「都是我們不對,我們應該好好收斂。」但是 ,樊崇他們就硬是不讓劉盆子退位。等退朝後,樊崇也下令赤眉兵不 得再騷擾民間,赤眉兵收到命令後,就不再搶劫各地方官送來的賦稅 ,也不再搶劫長安城內的店家。 過了幾天,長安人民見到赤眉的軍紀改好了,漸漸放心,又開始開店 營業,長安城外地方官本該入貢的物資也陸續開始進貢。但赤眉兵一 看又有那麼多財富進來,又都忍不住,再度開始大搶特搶,長安仍舊 陷入混亂局面。最後這種荒唐政權當然不能維持太久,等到不久後, 漢朝劉氏另外一旁支的劉秀,帶著軍隊打敗赤眉進入長安城,才逐漸 恢復社會秩序,建立了日後的東漢王朝,所以赤眉政權只有很短的幾 個月便垮台。這即是我們所謂用馬上治天下,立刻就失敗的明顯例子 。 劉秀得天下後,即是東漢光武帝,依舊不能不任用他的開國功臣(馬 背上的英豪們),擔任大官。但劉秀卻把政治大權都交給由文士們組 成的尚書台。所以,東漢立國後,實際上是由文士來負責政務。 此外我們再看唐朝滅亡後的五代時期,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 漢、後周)都是短命的朝代,因為這些開國君主都是武人出身,當了 皇帝後,仍舊重用昔日打天下的武將夥伴治理天下,所以五代沒有一 個朝代是長命的。相反的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即是五代之後的宋 朝,宋太祖趙匡胤能夠即位做皇帝,靠的也是他的拜把兄弟也就是武 將們的擁立,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說這個故事。然而宋 太祖趙匡胤在做了皇帝後,他知道不能重用這些馬背上的英豪兄弟們 來治理天下,所以他邀請了這些戰場上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將們一 起喝酒,暗示他們交出軍權,告老退休,也承諾給他們相當優渥的退 休待遇,就是不希望他們這些武人弟兄們再過問政治,於是這些將領 們很識趣地在第二天紛紛上辭呈要求告老還鄉,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 「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後,宋太祖訂定了一個政策,即是「重 文輕武」,這個政策一直是宋代立國政策,也就是說從杯酒釋兵權以 後,宋朝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一定要由文人擔任而不用武將,這即是 治國是由文人治國而不由武將。於是宋朝雖是繼承五代之後的朝代, 卻不會步上五代的短命後塵,而是一個享國310多年的長命朝代,政權 維持很久,主要便是宋朝一開始就不用馬背上的英豪來治理國家。 文士治國的好處 我們要接著問:為何要用文士來治理國家?因為文士是讀書人,做事 之前都會深思熟慮,訂下的政策乃至推行的政治措施,不會像馬背上 的英豪們一樣,一時衝動就提出來,所以文士們所擬定的政策與措施 ,都是比較有可行性也比較周延,容易推展施行,不容易造成錯誤。 此外,也同樣因為文士們是讀孔孟之書,孔孟等儒家思想是主張愛民 ,主張民本,也就是認為國家要以民為本,所以不能視民如敵,而是 視人如子,所以會有仁愛心懷,做了統治者或大官也不會故意殘害人 民百姓,這樣便容易讓被統治者心服。此外,文士們從小就懂得遵守 道德與法律,不敢輕易違反,也因此不敢為所欲為。當然我們沒有說 文士做官就一定不會貪汙腐化,而是說這些讀孔孟之書的儒家文士們 縱使做貪汙腐化害民之事,心理多少會有愧疚而不至於太過明目張膽 恬不知恥。而且就算他們貪汙腐化,表面上也會冠冕堂皇的講自己是 如何愛民,而不會赤裸裸的直接害民,就算他們真的想害民也不敢明 講,會做一些虛掩的動作,這種政治虛掩至少對百姓而言也是個緩衝 ,總比赤裸裸地一刀砍下去的感受好許多。以上是說明用文士們治國 ,確實有其好處。 當文明進入了民主時代之後,獲得政權的方式,當然不需再用靠騎馬 打仗、殺人盈野的武力方法奪得天下,而是用選票的方式即可為之, 所以表面上看好像民主政治裡就沒有馬背上的英豪那樣人物,其實卻 不然。因為雖然在民主時代,不需再用武力方式奪取政權,但是社會 上仍舊存在那些擁有馬背上英豪特質的人,如果讓具有這些心理特質 的人物來治理國家,一樣會導致如同古代「用馬上治天下」的那種悲 慘結果。因為在民主政治之下,雖沒有形式上的馬背上英豪,可是社 會上永遠有具有馬背上英豪特質的人存在,如果一個政權都是用這種 特質的人物來居政府高位治理國家,那這個政府絕對不會成功,也不 會長久。所以縱使在民主政治時代,我們在政治上希望避免的便是如 此,也希望居政府高位的政務官們,都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要變成 馬背上英豪特質的人來危害百姓,民主政治才能真正上軌道。 有些政府官員,常常在宣布政策或措施之後不久,便來個一百八十度 的大轉彎,這就是欠缺深思熟慮,符合馬背上的英豪人物特質之一; 有些政府官員,常常視人民為敵,防範人民的作為,宣布許多「禁止 令」,這又是馬背上的英豪特質之一;有些官員貪汙違法,行為乖張 ,目無法紀,玩弄特權,這又是馬背上英豪的另一個特質。有些政府 官員喜歡用「拚經濟」、「拚治安」做為口號。然而,經濟是要經過 縝密計畫,切實地執行,絕不是「拚」出來的,如果是「拚」的話, 那經濟就會四分五裂了;治安是要人民和諧安樂,社會和平安定,才 能有好的成績,所以,治安的重點在「安」字,如果治安用「拚」來 做的話,豈不搞得不安了嗎?有些政府官員在施政時喊出「衝衝衝」 ,然而政府施政是要安穩,有步驟地推動,只會衝的話,這個施政會 讓國家翻了車。以上所說的這些現象都表示政府官員是馬背上的英豪 。 最重要的是,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用民主用選票形式選出來的政治人物 ,就不會擁有上述馬背上英豪的三特質,歷史上就是有一位用人民選 票選出來的獨裁者希特勒,殺人無數,危害天下。檢視希特勒的人格 特質,便可發現他恰恰具有馬背上英豪的三種特質,才會缺乏長遠的 治國宏觀,才會為求消滅政敵的勝利,不惜任何不道德的卑劣手段, 最後使希特勒自己也使德國變成殺人不手軟的恐怖獨裁政治,也導致 這個政權顛覆滅亡。我們不希望民主制度的社會中,人民還會用選票 選出第二位希特勒,那將會是國家之禍,全民之災。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23期】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