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9 20:08:04瀏覽244|回應0|推薦0 | |
樓蘭文明 100 年來,有關樓蘭的每一次發現都炫人眼目,但是一個發現和一個發現似乎有某種聯繫,又都彼此孤立,人們無法找到文明和文明之間的聯繫。樓蘭就這樣被擺在歷史空蕩蕩的舞台上,沒有任何佈景和說明。 100 年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 艾爾德克找到鐵鏟時已是傍晚,突然沙漠裡刮起一陣狂風。沙塵起處,遮天蔽日,天地一片昏黑。艾爾德克被風吹裹著,迷迷糊糊不知跑了多遠,到了何處。風停時,他發現自己的面前有一片廢墟。斯文·赫定從艾爾德克撿回的幾片木彫殘片上一眼就看出了希臘化藝術風格。他斷定,這片沒有人跡的沙漠裡一定埋藏著一個古老的文明。 1999年12月,在斯文·赫定發現樓蘭這個100 年將盡的時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又公佈了一條關於樓蘭的消息:在距樓蘭古城4.8公里的風蝕台地上發現兩座樓蘭人墓葬。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戳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 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 新王即位時間不長便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 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嚮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嚮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係惡化。 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係,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後,樓蘭再次背叛。(有點像美國與其傀儡國間的關係) 專家分析發現,水源和樹木是羅布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並曾有水土滋養中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儘管更多學者指責樓蘭人不加控制的砍伐了樹木,毀掉了自己的生存根基,但科考隊通過本世紀初發現的琺櫨文和竹簡等文獻資料瞭解到,世界上最早的保護森林的法律正出自於這裡。 從法令的嚴厲程度不難看出,保護已是刻不容緩,樹木與水源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沒了綠色的依托,綠洲變沙漠就是指日可待了。 樓蘭曾有積粟百萬、威服外國的壯舉,曾有狹制絲路、左右西域的輝煌,然而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樓蘭地區由綠洲變成了荒漠。成敗興衰之間的落差只能給後人留下未盡的思考,憑弔遠去的文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