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滿田疇稻葉齊
2023/03/13 20:28:21瀏覽588|回應0|推薦9

偶然間讀到徐璣的〈新凉〉,感覺活脫脫就是這時節家鄉風景的寫照,也想起從前第一期水稻播種時父親忙碌的身影。

 

我年幼的時候還沒有插秧機,過完春節,父親便要忙著培育秧苗。他要先盤算這一期打算播那些品種,像是蓬來、在來或糯米,各是幾分地,然後將種穀重新篩選,接著分別倒進不同的竹簍裡,浸泡過井水後,用厚塑膠布覆蓋保暖,放在庭院的角落,早晚要各搬出來再淋一次井水。冬天的井水從地底下打出來時,往往還微微冒著熱氣。

 

在這同時,靠近防風竹林的田邊,也要整出一塊溼地,作為育苗田,大小要足夠栽培出家中那一甲多地需求的秧苗。

 

等幾天後泡過井水的種穀露出白嫩芽尖,就可以準備撒進育苗田了。種穀撒播的密度要適中,如果太密秧苗生長空間不夠,長得太瘦弱,插秧後就不好照顧了。撒得太稀疏又擔心秧苗不敷使用。小時候就看過沒有估算精準的村人,插秧時心急如焚的挨家挨戶詢問有沒有多餘的秧苗。

 

撒完種穀,還有一項重頭戲,那就是每隔50公分左右,要在育苗田的兩個側邊,架上一根竹篾,遠遠看去,就像一道道的小拱門。然後再在拱門上覆蓋一層透明的塑膠布。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預防小鳥啄食稻穀;二是這時天氣還十分嚴寒,常常下霜,塑膠布密不透風,有防寒效果。架拱門是讓稻穀有生長空間。等到穀子落地發芽,晴天時就要掀開塑膠布,讓秧苗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秧苗長到約莫15公分上下,就可以插秧了。我當時年紀小,還不會這項技術,倒是常常要幫忙拔秧苗。因為天一亮插秧的大人就要到來,通常清晨四點多就得摸黑下到育苗田裡,搬張小凳子坐下來,雙手各往接近秧苗根部的地方一小撮一小撮拔起,累積一定數量後將兩手中的秧苗集合起來,利用秧田裡的水稍微清洗一下根部,再放進鏤空的秧簍。每一把的大小要剛好方便插秧的人手握,擺放的順序也要疊落分明,才好抓取。

 

大約國中畢業後,我到田間幫忙的時間就十分有限了,等到年歲足夠大,耕耘機普遍使用了,傳統的育苗方式也由專業育苗場接手了。插秧變得輕省多了,昔時七八個人一字排開、彎腰退步是為向前的插秧畫面也成了過去。

 

不過,每每站在田埂間,吹著徐徐春風,聞著泥土氣息,看著一朵朵白雲映在水面、綠油油的稻秧之間,小時候家人忙碌的身影,彷彿都進化為溫暖的回憶,成了生命中最珍貴的畫面。


這幅字以草體字為主,字寫得有點壯,也許在落筆的當下,心裡懷的是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7859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