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2008/08/13 07:51:22瀏覽1621|回應0|推薦5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bossco/2098115061

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僅以本文向來自大陸與台灣的在美留學生致意

(包括已在美國畢業而在美國工作與奮鬥的留學生)

一群一群的年輕人,早年多數來自台灣,在父母親的不斷叮嚀下,勉強籌足了機票費用,再加上少許的生活費,隻身到了美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涯。在餐廳打工,又得顧及到學校的功課,初到美時,上課聽不懂英文,還得在夜裡開夜車(啃書本)。找不到同學問,只好一邊唸那繁雜的英文課本(還得到圖書館去借一簍一簍的書),一邊想著家,想著父母叮嚀與期待的面容。

回到台北,台北不見得容得下你,我有三位在美國工作了十幾年的,學建築的朋友,回到台灣開了一個顧問公司,五年不見我再去找他們,他們跟我敘述著他們在台灣悲慘的際遇,包括離婚、錢被騙等,辛苦工作,但是沒存到一點錢。

美國的白種人,大部份,固然有著開放的心胸,但是對亞裔、拉裔和非裔還是滿懷歧視的,也許不會表現得那麼突兀,但是多少總是會讓你感覺到。這些,你都得忍耐。你的父母既期待看到你,但是又不願你回到東方,因為那會讓他們感到沒面子!你的父母整天想著你,但是到美國與你同住,又住不習慣。我的妻子有一段時間在台北擔任地區社會義工的團長,經常接到美國陌生留學生(已畢業但留在美國就業)的電話,告知他孤單的老父或老母在台灣生疾病需要照顧,而他(她)們遠在美國,無法回來,懇求我們去幫他(她)照顧。

你(妳)們在美國堅強的讀書、就業,再堅強的活著,你(妳)們也不容易打入美國的社會,到了假日,中國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唱卡拉OK,大家發抒一些心聲。千辛萬苦將孩子培養長大,希望他(她)們能夠容入美國這個社會。又怕他們太過於西化,到了暑假又得把他(她)們送回東方學中文,到了東方,回了祖國,又被稱為ABC。好不容易在公司裡面立足,升遷機會還是少於白種美國人,必須全力以赴,努力的付出,才能有所收獲。

你們年紀大了,想家,想到台灣,想到大陸,參加旅行團回來了,卻又覺得自己看不慣東方的髒亂、野蠻,東方也不見得容得下你(妳)。父母親過逝,你(妳)趕回來,能看到最後一面,那便是幸運了。看不到父母的最後一面,人家又會說你(妳)不孝順。早年是台灣留學生到大陸的辛酸故事,後來就開始了大陸留學生往美國的去,同樣的故事,同樣的場景。……這一代台灣孩子出國比較享福了,用不著打工,到了美國,父母還為他(她)們準備好汽車、房子,或者父母乾脆去美國照顧他(她)們。

於梨華的小說,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在描述那些早年到美國去留學的一批、批「失落的一代」。《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是其中的一本代表作品,也許她描寫的故事與你(妳)的不盡相同,也許你(妳)的故事比她描寫的要幸運,要美的多;也許你(妳)已經信了主,有著主的幫助,但是我還可以在你(妳)的筆觸,在你(妳)的笑容,在回憶你(妳)的名字與面頰時,看到你(妳)仍舊懷著一顆、隱藏著的,孤獨的心。

在此,我僅以本文向來自大陸與台灣的在美的留學生致意(包括已在美國畢業而在美國工作與奮鬥的留學生),也向於梨華女士致敬!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

圖片來源 http://www.flickr.com/photos/konaboy/56316625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212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