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卡夫卡(Franz Kafka)的蛻變(變形記)帶給我們的啟示
2008/07/22 09:49:36瀏覽10578|回應0|推薦2

http://www.malaspina.com/jpg/kafka.jpg

卡夫卡(Franz Kafka)的蛻變(變形記)帶給我們的啟示

李常生  1/7/2007

 

男主角原來是一位正值善良的旅行推銷員,一天早上,當他睡覺起來以後,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甲蟲,躺在床上只能蠕動著巨大的身子,於是故事開始展開,從此,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都是他在是一個的時候所沒有也沒法想像的。

當一個善良、勤勞、正直、有責任心的優秀青年變成醜陋的甲蟲後,雖然他依然在為不能按時上班而著急,他為老闆要炒他的魷魚而焦慮;他也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他為妹妹明年上音樂學院的事而正在傷腦筋,他為今後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然而,他卻失去了一切人對他的關心,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妹關係突然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顯示出一幅極端自私、冷漠、殘酷、無法溝通的可怕圖像,親情、倫理蕩然無存。

最初主角的父親生意失敗而破產,全家的生活重擔全放在主角一個人身上,他靠著當旅行推銷員而賺取全家的生活費,家裡的人,包括父母與妹妹都以他而自豪。一旦變成了甲蟲以後,大家都驚嚇住了,父親不准他爬出房間;母親原來還有一顆憐愛之心,但是日子久了以後,也失去了對自己兒子的母愛;妹妹最初還會走進房間做一些照料工作,但時間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著向父親請求:我們必須設法擺脫他他必須離開這兒。並無情的說:這隻大甲蟲並不是我哥哥,如果是的話,他就應該自願跑掉。這時主角已經成了一家人的累贅。

後來,一家人在對主角的飲食不管不問下,在家庭的巨大的壓力和傷害下,主角一邊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一邊悄悄地死去了。主角死後,一家人如釋重負,一身輕鬆出外郊遊去了。完全沒有失去兒子,失去哥哥的悲痛,有的只是甩掉包袱,丟掉累贅的快樂和輕鬆。主角在一家人的期待中悄悄的走了,留下的是他深深愛著的一家人。

而主角的死去完全沒有影響一家人的生活,因為這時他早已不是大家依靠的對象了,早已成為了大家的負擔。在這樣的社會裏,無論你是朋友還是親人,失去了金錢的關係,你就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失去了一切人間溫情,失去了你原來所擁有的一切。(註01)

在人與人之間還沒有取得和諧關係的世界裏,人的變形也是一種象徵,一切倒楣人的象徵:人一旦遭遇不幸(喪失工作能力的疾病、傷殘、政治下野、年老多病等),他就不再被社會承認,甚至不再為自己的家庭所接受,從而失去作為人的價值的自我,成為無異於低等動物的非人類。(駐02)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當一個家庭的孩子得了愛滋病時,在現代這個社會中,就跟主角變成了一個醜陋的大蟲一樣,無論這個孩子原先在家的地位多麼重要,大家多麼喜歡他,但是他因為愛滋病的關係,實際上已經被判了死刑,人人避而遠之。

同樣的,家裡的老人常年衰殘不起,久而久之,也成了家庭的累贅,老人死去,反而是一家人的幸運。政治上被判了死刑的人,企業裡被打入冷宮裡的人,都會受到同樣的漠視與人人避之的命運,不論他以前對國家、社會、企業等有多少貢獻,當一個人被遺棄時,他就會蛻變成為一個醜陋的大甲蟲。

人的命運原本就有生老病死,原本就有興衰起落,活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像是一艘船上,有著同樣命運的一群人,如果人與人之間,因為有利用價值才有關懷與喜愛,因為沒有利用價值而將之遺棄,這是原始人的特性,不應該繼續發生在這個世紀。

附記:卡夫卡小傳

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學學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卡夫卡是位影響遍及全球的作家,然而他的同代人卻並不理解他。我們今天還能從整體上較全面地瞭解卡夫卡,還能看到他較豐富的創作,得感謝引導卡夫卡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馬克斯布羅德先生,卡夫卡臨終時囑託他燒毀所有的手稿,但他沒有遵囑行事,而是將其整理出版,為世界文學寶庫保存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此功此績是不可磨滅的。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為我們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一陣陣震驚和恐懼,因為他仿佛在為人類的明天敲起陣陣急促的警鐘,他為人類的未來擔憂。每位讀者在讀卡夫卡時都會有自己的感觸、理解、認識、聯想,但我們希望讀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繪的迷惘中。(註03)

 

文獻參考

註01:http://blog.sina.com.cn/u/4922a609010003ib

註02:http://baike.baidu.com/view/260408.htm

註03:http://friend.ppej.com/artfriendppej.asp?art_id=4270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206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