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穴道、經絡、acupuncture study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jack_lee
作家
jack_lee
文章推薦人
(1)
如瞬間即逝
其他創作
‧
13、臟腑保健
‧
12、膽腑保護
‧
11、三焦保護
‧
10、膀胱保護
‧
9、小腸保護
‧
8、胃腑保護
‧
7、大腸保護
‧
6、肝臟保護
‧
5、心包保護
‧
4、腎臟保護
最新創作
‧
a6/53: My relative
‧
a1/122:Saliva 唾液能幫助消化和具有殺菌作用
‧
a5/88:小常識 essential tips
‧
22/Hand clinic organs 手診
‧
a5/87:Lemon with cold 檸檬養生
字體:
小
中
大
9、小腸保護
2007/04/06 08:54:01
瀏覽
2239
|回應
0
|推薦
1
21g、小腸腑保護。
一、
小腸腑
簡介及保護之穴道。
六腑屬性屬
【陽】
1、是將食物與胃液一起攪拌維泥狀並消化吸收的長管是消化器官系統中的重要器官
2、是由胃的出口(幽門)、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等所構成。在腹腔的空間,幾乎是由固定在後壁上的十二指腸與小腸、大腸所佔滿。
3、長約3公尺,小腸前面五分之二是空腸,肛門方面五分之三是迴腸,迴腸較粗,管璧也較厚,血色紅。
二、
小腸腑
:中醫六腑學說之一。
1、六腑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將經胃初步消化的飲食,進一步消化,把飲食中 那些精華養料吸收後,通過脾的運化,滋養全身。
2、並將消化後糟粕樣的化 物傳送到大腸,而其中的水液則通過其他臟腑的作用而滲入膀胱,故小腸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起很重要的分清別濁的作用。
3、飲食的精華和糟粕,主要 通過小腸的消化作用來加以分別。
4、另外,小腸經和心經相表裏,心經有熱 可以移到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等症候。
5、小腸腑之保健,保護六腑之穴道如下
(1)中脘穴。
治六腑:1、小腸。2、胃腑。3、大腸。4、膀胱。5、膽腑之發炎。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主瀉六腑1、胃。2、大腸。3、小腸。4、膽。5、膀胱。6、三焦之熱氣,及消炎。
中脘 Chung1 Kan3 (cv_am_12)任脈conception (C V)
又名太倉、胃脘、上紀、中管、胃募。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之所生,任脈之會穴,為胃之募穴。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臍上4寸。
【主治】
1、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2、胃擴漲dilatation of stomach。
3、胃痙攣gastrospasm。
4、食慾不振anorexia。
5、消化不良dyspepsia。
6、胃出血gastrorrhagia。
7、吐瀉vomiting。
8、霍亂cholera。
9、子宮病hysteropathy。
10、一切胃病gastragia皆取之。
【取穴】
仰臥,臍上4寸處,上脘下1寸取之。
【解剖】
在腹白中線上,有腹壁上動脈、靜脈;分佈第七肋間神經前支的內測皮支;當胃幽門部。
【方法】
針0.6~1.5寸。灸15~25分鐘,灸3~5壯。
【應用】
1、難經云:「腑會中脘」。疏云:「腑病治此」。
2、中脘穴為六腑之會,胃之募穴,能治一切胃病。不論虛、實、寒熱。都可有效治療。
3、由於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之氣,聚於中脘穴,又為中焦之中心,胃之募穴,故列為回陽九針之一。
4、胃痙攣gastrospasm。急性腸胃卡他acute entero- gastritis。慢性胃腸卡他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catarrhea:中脘穴配、足三里是特效穴。
5、霍亂cholera吐瀉:補中脘穴,瀉足三里是特效。可壯腸胃,引氣下行,扶脾健胃,強運化,升清降濁的作用。
6、瘧疾Malaria:針刺中脘穴,誘導病氣向四肢散出,常是一針見效。
7、哮喘病。胃病:特效五柱灸。中脘穴為中心,上巨闕穴,下為下脘穴,左、右為梁門穴。常是一灸雙治。
8、孕婦嘔吐vomiting of pregnancy:灸治中脘穴,特效。 9、手足冰冷。怕冷。唇青。厥逆無脈者,既死。謂中寒症:速灸中脘穴,有救。
10、下焦虛寒:中脘配、氣海穴。
11、上焦鬱熱:中脘配、合谷穴。
12、五臟氣微弱:灸中脘穴、補期門穴。
13、治腸中氣滯、瘴氣:灸中脘穴,瀉天樞,上脘穴。
14、治九種胃痛:灸中脘穴,配內關,公孫穴。
15、胃病。氣痛:灸中脘,配足三里,內關穴,梁門穴,肩隅穴。
16、肝發炎。吃不下食物:灸中脘,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平肝化鬱,消化水穀。 17、胃寒。胃痛:灸中脘、灸脾俞,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溫和脾胃而調中。 18、大腸漲鼓,大便不通:灸中脘、灸天樞穴,以利消導。
19、化瘀行血:灸中脘穴、瀉隔俞穴。
20、治蚘(蛔蟲)痛:灸中脘、針地倉穴。
21、胃痛不飲:灸中脘穴、配天樞、陰稜泉。有健脾化濕之作用。
22、解除孕婦惡阻、並使生產順利:灸治中脘穴。
23、【糖尿病】。蛋白尿者:灸中脘穴、配陽池、脾俞。三焦俞。這個疾病是脾臟發生障礙,糖份遂從尿中排出,所以治好脾臟,糖尿及蛋白尿,亦隨之而癒。
24、【診斷上】:胃痙攣症,中脘穴上有壓痛感。如患12指腸潰瘍者,可用食指按壓中脘穴5分鐘,患者感覺出熱氣滿腹,且有一股熱氣,循著任脈至喉間。
25、【霍亂cholera】(1)
『治療』:先針刺10宣、再針曲池、尺澤、委中、崑崙、內關、中脘、霍亂cholera少衝。然後以鹽放在臍心,置艾草灸之,待患者呼吸有熱感,疼痛停止,嘔瀉亦停。
『服藥』:再進六和湯有奇效。
26、【霍亂cholera】(2)
『治療』:先針刺水溝、少商、關?、10宣、委中出血,繼針合谷、曲池、素?、太?、內庭、中脘、間使、懸鐘。可以不要而癒。
27、【胃下垂】:
『治療』:先針刺中脘、配大椎、大杼、梁邱、足三里,用重刺激法,使全身瞬間有強烈刺激感,神經緊張,間接使胃肌肉,亦因而上縮。如此可使下垂部份,縮至原來位置,而告痊癒,臨床經驗,效果良好。
28、【胃癌】
『治療』: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下脘、「硬塊之頭尾」各刺一針,繼之隔薑灸,或針上灸,又灸痞眼(奇經,背部腰椎lumbar第一節之下外開3.5寸處取之)。
『補助穴』:公孫、內庭,針灸癒後良好,約十餘次可癒。
【回臟腑保建】
有病大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脊椎配穴,僅供參考。
(
心情隨筆
|
家庭親子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87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