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8、胃腑保護
2007/04/05 07:44:26瀏覽6866|回應0|推薦5

21h、胃腑保護。

一、胃腑簡介及保護之穴道。六腑屬性屬【陽】

1、胃是暫時聚集由食道進入人體食物與胃液一起攪拌,進行消化的第一個階段。

2、而十二指腸是消化器官系統中的重要器官


二、胃腑:中醫六腑學說之一。

1、六腑之一。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即消化飲食),由於胃受衲飲食,故又有 "水谷之海","五谷之腑"或"太倉"之稱。

2、胃和脾相表裏,它們的分工 是:胃主受納並消化飲食,脾主運化飲食精微,故脾和胃往往相提並論。

3、胃的功能一般稱為"胃氣"。胃須將經過初步消化的飲食送到小腸;故胃氣以下降為順,如果胃氣不降,就會嚴重影響胃的功能產生種種病症。

4、前人認為:"納榖者昌,絕榖者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把胃的功能看得十 分重要。

5、胃的內腔昨"胃烷",胃腔中部叫"中烷",胃的上口叫"上烷",下囗叫"下烷"。

5、小腸腑之保健,保護六腑之穴道如下


(1)中脘穴。


治六腑:1、小腸。2、胃腑。3、大腸。4、膀胱。5、膽腑之發炎。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主瀉六腑1、胃。2、大腸。3、小腸。4、膽。5、膀胱。6、三焦之熱氣,及消炎。

中脘 Chung1 Kan3 (cv_am_12)任脈conception (C V)

又名太倉、胃脘、上紀、中管、胃募。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之所生,任脈之會穴,為胃之募穴。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臍上4寸。

【主治】

1、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2、胃擴漲dilatation of stomach。

3、胃痙攣gastrospasm。

4、食慾不振anorexia。

5、消化不良dyspepsia。

6、胃出血gastrorrhagia。

7、吐瀉vomiting。

8、霍亂cholera。

9、子宮病hysteropathy。

10、一切胃病gastragia皆取之。

【取穴】

仰臥,臍上4寸處,上脘下1寸取之。

【解剖】

在腹白中線上,有腹壁上動脈、靜脈;分佈第七肋間神經前支的內測皮支;當胃幽門部。

【方法】

針0.6~1.5寸。灸15~25分鐘,灸3~5壯。

【應用】

1、難經云:「腑會中脘」。疏云:「腑病治此」。

2、中脘穴為六腑之會,胃之募穴,能治一切胃病。不論虛、實、寒熱。都可有效治療。

3、由於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之氣,聚於中脘穴,又為中焦之中心,胃之募穴,故列為回陽九針之一。

4、胃痙攣gastrospasm。急性腸胃卡他acute entero- gastritis。慢性胃腸卡他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catarrhea:中脘穴配、足三里是特效穴。

5、霍亂cholera吐瀉:補中脘穴,瀉足三里是特效。可壯腸胃,引氣下行,扶脾健胃,強運化,升清降濁的作用。

6、瘧疾Malaria:針刺中脘穴,誘導病氣向四肢散出,常是一針見效。

7、哮喘病。胃病:特效五柱灸。中脘穴為中心,上巨闕穴,下為下脘穴,左、右為梁門穴。常是一灸雙治。

8、孕婦嘔吐vomiting of pregnancy:灸治中脘穴,特效。 9、手足冰冷。怕冷。唇青。厥逆無脈者,既死。謂中寒症:速灸中脘穴,有救。

10、下焦虛寒:中脘配、氣海穴。

11、上焦鬱熱:中脘配、合谷穴。

12、五臟氣微弱:灸中脘穴、補期門穴。

13、治腸中氣滯、瘴氣:灸中脘穴,瀉天樞,上脘穴。

14、治九種胃痛:灸中脘穴,配內關,公孫穴。

15、胃病。氣痛:灸中脘,配足三里,內關穴,梁門穴,肩隅穴。

16、肝發炎。吃不下食物:灸中脘,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平肝化鬱,消化水穀。 17、胃寒。胃痛:灸中脘、灸脾俞,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溫和脾胃而調中。 18、大腸漲鼓,大便不通:灸中脘、灸天樞穴,以利消導。

19、化瘀行血:灸中脘穴、瀉隔俞穴。

20、治蚘(蛔蟲)痛:灸中脘、針地倉穴。

21、胃痛不飲:灸中脘穴、配天樞、陰稜泉。有健脾化濕之作用。

22、解除孕婦惡阻、並使生產順利:灸治中脘穴。

23、【糖尿病】。蛋白尿者:灸中脘穴、配陽池、脾俞。三焦俞。這個疾病是脾臟發生障礙,糖份遂從尿中排出,所以治好脾臟,糖尿及蛋白尿,亦隨之而癒。

24、【診斷上】:胃痙攣症,中脘穴上有壓痛感。如患12指腸潰瘍者,可用食指按壓中脘穴5分鐘,患者感覺出熱氣滿腹,且有一股熱氣,循著任脈至喉間。

25、【霍亂cholera】(1)

『治療』:先針刺10宣、再針曲池、尺澤、委中、崑崙、內關、中脘、霍亂cholera少衝。然後以鹽放在臍心,置艾草灸之,待患者呼吸有熱感,疼痛停止,嘔瀉亦停。

『服藥』:再進六和湯有奇效。

26、【霍亂cholera】(2)

『治療』:先針刺水溝、少商、關?、10宣、委中出血,繼針合谷、曲池、素?、太?、內庭、中脘、間使、懸鐘。可以不要而癒。

27、【胃下垂】:

『治療』:先針刺中脘、配大椎、大杼、梁邱、足三里,用重刺激法,使全身瞬間有強烈刺激感,神經緊張,間接使胃肌肉,亦因而上縮。如此可使下垂部份,縮至原來位置,而告痊癒,臨床經驗,效果良好。

28、【胃癌】

『治療』: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下脘、「硬塊之頭尾」各刺一針,繼之隔薑灸,或針上灸,又灸痞眼(奇經,背部腰椎lumbar第一節之下外開3.5寸處取之)。

『補助穴』:公孫、內庭,針灸癒後良好,約十餘次可癒。



(2)上廉穴。


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2)

上廉 Hsang4 Lien2 (li-9)手陽明大腸經。

【部位】

下廉上1寸,微向外斜,曲池下3寸。

【主治】

1、咽喉痛pharygodynia。

2、淋病gonorrhea。

3、頭痛headache。

4、手足麻痺limbs。

5、膀胱麻痺cysto paralysis。

6、半身不遂hemipelgia。

7、喘息panting。

8、橈骨神經痛radial neuralgia。

【取穴】

屈肘拱胸側置,在陽谿穴上7寸,曲池穴下3寸取之。

【解剖】

在橈骨橈側,有伸腕短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佈有前臂,背測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

【方法】

針1寸。灸15分鐘。

【應用】

主治胃發炎:上廉、下廉、氣衝、足三里、巨虛等穴。


(3)下廉穴。


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1)

下廉 Hsia4 Lien2 (li-8)手陽明大腸經。

【部位】

輔骨下,去上廉1寸。

【主治】

1、支氣管炎bronchitis。

2、胸膜炎pleuritis。

3、肺結核tuberculosis。

4、喘息panting。

5、乳腺炎mastitis。

6、下腹部痙攣subabdominal spasm。

7、尿血hematuris。

8、膀胱麻痺cystoparalysis。

【取穴】

溫溜穴上1寸,分肉之間是穴位,微向外斜,在曲池下4寸,屈肘取之。

【解剖】在橈骨橈側,有伸腕短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分佈有前臂,背測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

【方法】

針斜刺1寸,留針15分鐘。灸10分鐘,灸1~3壯。

【應用】

主治胃發炎:上廉、下廉、氣衝、足三里、巨虛等穴。


(4)氣衝穴。


主治胃中之熱(3)

氣衝 Chi4 Chung1 (s-30) 足陽明胃經。

又名氣街、羊屎。衝脈之所起。

【部位】

歸來穴下1寸,鼠蹊上1寸。臍下5寸,旁開2寸。

【主治】

1、不孕症infatitity。

2、男女生殖器疾病genital disease。

【取穴】

仰臥,在恥骨相接縫際,上緣,外開2寸取之。既歸來穴下1寸,曲骨穴外開2寸。

【解剖】

恥骨結節外上方,有腹外斜肌健膜,在腹內斜肌、腹橫肌下部;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脈;正當髂復股溝神經經過處。

【方法】

針3~5分。灸15分鐘,灸3壯。

【應用】

主瀉胃中之熱,主治胃發炎。


(5)足三里。


肚子腹部疾病(4) abodemen illness

足三哩 San 1 Li 3 (S_36) 足陽明胃經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指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1) 、消化不良dyspepsia 。

(2) 、胃痙攣stomack spasm 。

(3) 、食慾不振anorexia 。

(4) 、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e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beriberi。

(9)、頭痛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6)上巨虛。


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

上巨虛 Shang4 Chu4 Hsu1 (s_37)足陽明胃經。

又名巨虛、上廉、足上廉。

【部位】

在足三里下3寸。

【主治】

1、腰痛腳麻痺lumbago and limb paralysis。

2、浮腫性腳氣edematoous beriberi。

3、胃腸疾病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4、腹痛。

【取穴】

正坐、屈膝、垂足,以足尖、足根落地,足背聳起。足三里直下3寸取之。

【解剖】

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脈、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處,深層正當腓深神經。

【方法】

針6~8分。灸10~15分鐘,灸1~3狀。

【應用】

盲腸炎用上巨虛止痛

【中藥】

再服用大黃牡丹皮湯,如未化膿大多可治好,免開刀。


(7)下巨虛。


主治胃中之熱及發炎。(6)

下巨虛 Hsia4 Chu4 Hsu1 (s_39)足陽明胃經。

又名巨虛、下廉。

【部位】

足三里下6寸。

【主治】

1、腳氣beriberi。

2、風濕病rheumatism。

3、膝關節炎gonarthritis。

4、下肢麻痺痙攣 m.spasm or paralysis of the lower limbs。

5、腦貧血cerebral anemia。

6、食慾不振anorexia。

7、下痢diarrhea。

【取穴】

正坐、垂足、從足三里直下6寸取之。

【解剖】

在脛骨前肌與伸趾長肌之間,深層為伸拇長肌;有脛前動脈、靜脈;佈有腓淺神經分支,深層正當腓深神經處。

【方法】

針7~8分。灸15分鐘,灸3壯。

【應用】

1、下巨虛治手肘痛:(曲池至溫溜之間)。

2、下巨虛治膝蓋下內側:(陰陵泉至中都之間。)以上疼痛之特效穴。

3、保護胃之食物─大蒜
國外研究發現,飲食中常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機率比較低。

【回臟腑保建】


有病大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脊椎配穴,僅供參考。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87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