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穴道、經絡、acupuncture study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jack_lee
作家
jack_lee
文章推薦人
(1)
柳情風創作室
其他創作
‧
a2/37:血液循環(13).(14).
‧
a2/36:血液循環(11).(12).
‧
a2/35:血液循環(9).(10).
‧
a2/34:血液循環(7).(8).
‧
a2/33:血液循環(5).(6).
‧
a2/32:血液循環(3).(4).
‧
a2/31:血液循環(1).(2).
‧
a2/30:新陳代謝 (11). (12).
‧
a2/29:新陳代謝 (9). (10).
‧
a2/28:新陳代謝 (7). (8).
最新創作
‧
a6/53: My relative
‧
a1/122:Saliva 唾液能幫助消化和具有殺菌作用
‧
a5/88:小常識 essential tips
‧
22/Hand clinic organs 手診
‧
a5/87:Lemon with cold 檸檬養生
字體:
小
中
大
a2/32:血液循環(3).(4).
2013/06/02 04:15:32
瀏覽
492
|回應
0
|推薦
1
血液循環要穴皆是絡穴(3)豐隆穴。(4)公孫穴。
(1)列缺穴。(2)偏歷穴。(3)豐隆穴。(4)公孫穴。(5)大包穴。(6)通里穴。(7)支正穴。(8)飛揚穴。(9)大鐘穴。(10)內關穴。(11)外關穴。(12)光明穴。(13)蠡溝穴。(14)長強穴。(15)鳩尾穴。以上是十五個血液循環重要穴道。皆是絡穴。詳解如下;
十五絡穴概述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稱“十五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足少陰之絡穴大鐘一絡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于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于胸脅部。
(1). 絡穴各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證。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皆可取其絡六通裡治療。
(2). 絡穴可溝通表裡兩經 。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證。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少數絡脈還深入到內臟,如足太陰絡"入絡腸胃",手少陰絡"入于心中"。這種聯系不僅表明該絡脈與內臟在生理功能上的聯系,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該絡穴的主治所及。
(3). 凡有急性炎癥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 絡穴在臨床套用時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
(5).俗話說:“久病入絡”。絡穴是治療慢性病的要穴首選。
總之,絡穴是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之處的穴位。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病及裡、裡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的見證;任脈督脈及脾之大絡有通調軀干前、后、側部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癥的作用。
(3)豐隆穴。 Meridian of (ST)Stomach。
40、豐隆 feng
1
lung
2
(s_40)足陽明胃經脈 Meridian of (ST)Stomach。
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足太陰脾經。
【部位 area】
在外踝骨上8寸,去本脛骨約0.8寸,與下巨虛穴相並,水平微上些。
【主治 heal】
1、 下肢肢神經痙攣及麻痺。
2、 頭痛 headache。
3、 便秘 constipation。
4、 尿閉 retention of urine。
5、 癔病 hysteria。
6、 胸腔內之疾病。
【取穴 find point】
正坐垂足,當外踝骨上8寸取之。
【解剖 disect】
在伸指長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正當腓淺神經處。
【方法 method】
針1~2寸。灸20~30分鐘,灸3~7狀。
【應用 application】
1、 豐隆穴有溝通脾與胃之功用;「治療」:哮喘症及痰症肢特效。可清胃熱、滌痰濁、化濕降逆。
2、 高血壓hepertension及腦溢血cerebral congestion;刺百會、豐隆、飛揚穴,出血少許有神效。
3、 通大便;豐隆穴、配陽陵泉。加灸神門穴,則相得益彰。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足太陰脾經,性通降,從足陽明胃經下行,而陽陵泉性亦沉降,斜針可達足三里,從木以疏土,有承氣之功,無承氣之峻。
4、 治哮喘 aasthma;豐隆配天突穴
5、 胃部氣漲;豐隆配內關穴。
(4)公孫穴。 Meridiab of Spleen Pancres (SP)。
(2)公孫穴
公孫 Kung
1
Sun
1
(Sp-4) 足太陰脾經。Meridiab of Spleen Pancres (SP)。
足太陰脾經絡穴別走足陽明胃經。為八法交會穴之一。
【部位 area】
在大拇指本節後1寸,赤白肉際。
【主治 heal】
1、下腹部痙攣 m .spasm over hypogastrium。
2、腸出血 enterorrhagia。
3、顏面浮腫 facial edema。
4、癲癇 epilepsy。
5、嘔吐 vomiting。
6、食慾不振 anorexia。
7、心內膜炎 endocarditis。
【取穴 find point】
1、正坐,在太白穴後1寸處。
2、按足背第一蹠骨,與第一揳狀骨接合之處。為足背最高點,按其高點,向內側滑下,當骨邊陷中取之,強壓時,足跖有痠麻處是穴位。
【解剖 diset】
在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緣,在外展姆肌中;有附內側動脈足背靜脈網;分佈有隱神經(小腿內側脾神經)。
【方法 method】
針尖向足掌心進針4分,留針15分鐘。灸10分鐘,灸3狀。
【應用 application】
1、脾冷。胃痛。胸。腹。臍下等疾病;用針刺公孫,是要穴。用強刺激及留針,以欄之(要閉氣)。是欄法之一,針感到病灶才有效。
2、腸。胃切痛為『實症』:宜瀉公孫穴。
腸。胃鼓脹為『虛症』:宜補公孫穴。
3、腹痛 celialgia;針刺公孫、配內關穴。
(
知識學習
|
隨堂筆記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770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