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2/31:血液循環(1).(2).
2013/06/01 08:29:30瀏覽466|回應0|推薦2
血液循環要穴皆是絡穴 (1)列缺穴。(2)偏歷穴。

(1)列缺穴。(2)偏歷穴。(3)豐隆穴。(4)公孫穴。(5)大包穴。(6)通里穴。(7)支正穴。(8)飛揚穴。(9)大鐘穴。(10)內關穴。(11)外關穴。(12)光明穴。(13)蠡溝穴。(14)長強穴。(15)鳩尾穴。以上是十五個血液循環重要穴道。皆是絡穴。詳解如下;

十五絡穴概述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稱“十五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足少陰之絡穴大鐘一絡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于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于胸脅部。

(1). 絡穴各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證。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皆可取其絡六通裡治療。

(2). 絡穴可溝通表裡兩經 。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證。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少數絡脈還深入到內臟,如足太陰絡"入絡腸胃",手少陰絡"入于心中"。這種聯系不僅表明該絡脈與內臟在生理功能上的聯系,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該絡穴的主治所及。

(3). 凡有急性炎癥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 絡穴在臨床套用時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

(5).俗話說:“久病入絡”。絡穴是治療慢性病的要穴首選。

總之,絡穴是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之處的穴位。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病及裡、裡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的見證;任脈督脈及脾之大絡有通調軀干前、後、側部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癥的作用。


(1)列缺穴。 Meridian of Lung (LU)。
喉中無物乾嚥沫,似癢非痛嗆咳多。列缺

列缺 Lieh4 Chueh1 (l_7) 手太陰肺經。Meridian of Lung (LU)。

又名童玄、腕勞。是手太陰之絡穴,別走陽明大腸經,為四大總穴之 一。1.足三裏、2.委中、3.列缺、4.合谷。

【部位 area】

去腕側1.5寸,在前臂橈側之下端,橈骨莖狀突起之直上。

【主治 heal】

1、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2、陰莖痛溺血 phallalgia。

3、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痺 facial palsy。

4、感冒 common cold

5、橈骨部肌炎 radial myositis。

6、咳嗽 cough。

7、哮喘 asthma。

8、鼻炎。

9、頭痛 headache。

10、齒痛 dentagia。

11、衄血 epistaxis。

12、指掌痛。

13、腦貧血 cerebral anemia。

14、口不開。

15、手無力。

16、健忘。

17、驚悸。

【取穴 find point】

1、兩手之拇指張開,兩虎口接成交叉形,右手食指壓在左手之橈骨莖狀突起之上部,食指尖到達處。

約去腕關節1.5寸,橈骨外緣是穴位。

2、以手側置,穴位向上,食指爪甲在莖狀突起部,之直上探取筋、骨陷中按定下針。

【解剖 diset】

在肱橈肌腱與外展拇長肌腱之間,橈側身長肌腱的內側;有頭靜脈、橈動脈、靜脈分支。

佈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方法 method】

針尖向肘方面臥刺進針,針身在皮下2分,留針10~15分鐘,列缺穴可用放血。灸10分鐘,灸1~3壯。

【應用 application】

1、列缺穴是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之絡,是四總穴之一。主治頭頸之疾病。

2、八法交會穴中;是列缺穴、配照海穴。對任何熱病,有退燒之效用。

3、『診斷』:絡穴有助於辨症之虛、實。『特點』:脈氣實時;列缺穴腫硬或隆起。脈氣虛時;列缺穴有陷下現象。

4、頭痛:用列缺穴是截法。從列缺穴下針,針尖直透太淵穴;這是一針兩穴的擔法;又名過樑法。

5、喘息 asthma:針刺列缺穴、配足三里。

6、心煩坐臥不安:針刺列缺穴、配心俞穴。

7、頭痛、熱汗不出:針刺列缺、配太淵穴。


(2)偏歷穴。Meridian of Large Intestine (LI)。

6、偏歷 pien 1 li 4 (li_6) 手陽明大腸經 Meridian of Large Intestine (LI)。

為手陽明大腸經之絡穴。別走手太陰肺經。

【部位 area】

在腕後3寸。

【主治 heal】

1、 衄血(流鼻血) epistaxis

2、 耳鳴 tinnitus

3、 耳聾 deafness

4、 齒痛 toothache

5、 癲癇 epilepsy

【取穴 find point】

1、 臂側放,以手肘屈置,自陽谿穴與曲穴池對直,上行3寸,當橈骨之外側,稍稍陷凹處是穴位。

2、 古法取穴;虎口張開,兩手交叉,以中指尖盡處是穴位。

3、 陽谿穴後3寸,用力握拳,拳後垂視,陷有凹處是穴。

【解剖 disect】

在饒骨遠端,饒側伸腕短肌腱與外展拇長肌之間;有頭靜脈經過掌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和饒神經淺支,背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方法 method】

針3分。使用斜刺法時,針尖向肘方下針,可深1.5寸。灸10分鐘。

【應用 application】

1、身體上肢、肩膀、胳膊以下的後腕部,神經痛及麻痺痙攣,皆用偏歷穴。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77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