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e、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骨熱如燒身似癱,其苦難受。
一、西醫解釋。
1、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顯得不安。
2、出血現象: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
3、四肢冰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
4、嚴重甚至休克、死亡。
5、死亡率可高達10%至50%。
二、中醫解釋。
陰虛火動用拯陰,皮寒骨蒸咳嗽侵,食少痰多煩少氣。
陽虛氣弱用拯陽,倦怠惡煩勞則張,表熱自汗身痠痛。
腎虛午熱形消瘦,水泛為痰津液傷,咳嗽盜汗失精血,消湯淋濁口咽瘡。
(1)午熱,午後發熱也。
(2)水泛為痰,謂日食飲食所化津液,腎虛不能攝水,泛上為痰也。
(3)盜汗,謂睡而汗出,覺而即止之汗也。(4)失精,遺精也。(5)消渴,謂飲水而即消,渴仍不止也。
(6)淋者,尿淋漓不利也。
(7)濁者,尿之前後有濁液也。
(8)口咽生瘡,
三、中醫研究。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束骨然谷循大杼,膈膽膏盲俞穴安。
四、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束骨穴。(2)然谷穴。(3)大杼穴。(4)膈俞穴。
(5)膽俞穴。(6)膏盲穴。
(1)束骨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束骨 Shu4 Ku3 (b_65) 足太陽膀胱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脈之所注,為俞穴屬木。
【部位】
在腳小趾外側,末節後陷中。
【主治】
1、頭痛headache。
2、眩暈dizziness。
3、耳聾deafness。
4、淚管狹窄stricture of lacrimal canals。
5、內眥炎innercanthitis。
6、眼球黃色。
7、癰疽、疔瘡keratitis and furunculosus。
8、頭部前面及後面之神經痛frontal and occipital neuralgia。
9、頸項肌收縮neck muscle spasm。
【取穴】
正坐,按取腳小趾外側,本節之後陷中取之。
【解剖】
在外展小趾肌外方;有第四趾蹠側總動脈、靜脈;為第四趾蹠側,神經分佈處。
【方法】
針3~4分。灸15~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凡足太陽膀胱經之實症;皆宜瀉束骨穴。
對癰疽、疔瘡keratitis and furunculosus有奇效。
(2)然谷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然谷 Jan2 Ku3 (k_2) 足少陰腎經脈。
又名然骨,龍淵,龍泉。別走足太陰脾之隙穴,足少陰腎之所溜,為榮穴屬火。
【部位】
在內踝之前之商骨下,公孫穴後1寸。
【主治】
1、咽喉炎angina。
2、心肌炎myocarditis。
3、扁桃腺炎tosillitis。
4、嘔吐vomiting。
5、糖尿病diabetes。
6、盜汗night sweat。
7、膀胱炎cystitis。
8、睪丸炎orchitis。
9、失精aspermia。
10、月經不調menoxenia。
11、子宮出血uterus congestion。
12、小兒破傷風infantile tetanus。
【取穴】
正坐,從內踝骨前下方,既足踝前下,當公孫穴,後1寸取之。
【解剖】
在舟骨結節前下方外展拇肌中;有蹠內側動脈;分布有跗內側神經分支,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方法】
針3分,留針10~15分鐘。灸10分鐘。
【應用】
1、然谷穴;主瀉腎臟之熱及發炎。如出血,使人立即飢餓。
2、初生嬰兒患臍風撮(聚合)口tetanus neonatorum(新生兒破傷風);
「治療」:灸然谷穴3壯,或針3分,不令見血,立即見效。
3、腳轉筋foot cramp。眼發花(眩暈)vertigo;速針刺然谷穴,配承山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3)大杼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主瀉胸中之熱及主治胸部發炎。大杼穴。
大杼 Ta4 Chu4 (b_11)足太陽膀胱經。
又名背俞,為督脈別絡。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之會穴。『為骨之會穴』。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下。為陶道穴外開1.5吋取之。
【主治】
1、支氣管炎bronchitis。
2、肺疾病lung disease。
3、胸膜炎pleuritis。
4、頭痛headache。
5、眩暈dizziness。
6、頸項肌痙攣M.spasm of neck。
7、肩凝不動frozen shoulder。
8、膝關節炎癲癇gorarthritis。
【取穴】
在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下。為陶道穴外開1.5吋取之。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最深層為最長肌;有第一脅間動脈、靜脈背側支;佈有第一胸神經後支內側皮神經;深層第一胸神經後外側皮支,上位2~3個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
【方法】
針4~6分。灸15分鐘,灸5壯。
【應用】
1、大杼穴為骨之會穴,凡是骨病應取大杼穴。袁氏:「肩能負重,以骨會大杼也」。故大杼穴是骨病主治要穴,亦為治療脊椎骨瘍的要穴。
2、內經有云;衝脈者12經之海其輸於大杼穴。大杼穴是衝脈經氣所輸注的地方。
3、大杼穴主治胸中之熱及消炎。肺結核trberculosis。肺門琳巴腺結核微熱hilar lypgnode T.B.的常用穴。
4、頭頸項強痛cervical M. spasm不能迴轉:針治大杼、配天柱穴。
5、扁桃腺炎tonsilitis:針刺大杼穴,是要穴。不宜太深。
6、肺卡他lung catarrhal:大杼、配中府穴。
7、小兒疝氣intestinal hernia:大杼配長強穴。
(4)膈俞穴。 貧血至極痛可追,虛弱無顏體力虧。
膈俞 Keh3 Ssu2 (b_17) 足太陽膀胱經脈。
血之會穴。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七節之下,去脊外開1.5寸。
【主治】
1、心臟內外膜炎endocarditis pericarditis。
2、心臟肥大cardiomegalia。
3、胸膜炎pleuritis。
4、喘息panting。
5、支氣管炎bronchitis。
6、胃炎gastritis。
7、食道狹窄esophagostenosis。
8、食慾不振anorexia。
9、腸出血enterorrhagia。
10、盜汗night sweat。
11、腸炎enteritis。
12、小兒疳積及營養不良malnutrition。
13、肺結核tuberculosis。
14、胃癌gastric carcinoma。
【取穴】
正坐、伏臥,按胸椎thoracic第七節之下,為至陽穴,外開1.5寸取之。
【解剖】
在斜方肌下外緣,有背擴肌,最長肌;分佈有第七肋間動脈,靜脈背側支,內側支;第七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七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上位有二至三個胸神經外側皮支。
【方法】
針尖向外斜刺5~8分。或針尖向上沿皮進刺,可進刺2寸,留針15~30分鐘。
灸15~60分鐘,灸3~7壯。
【應用】
1、膈俞穴;是血之會穴,凡是血病,均應用膈俞穴。
2、膈俞穴:上為心俞穴,心主血。下為肝俞穴,肝藏血。足太陽膀胱經又是多血之經脈,故血病之要穴。
3、胃酸過多。神經衰弱。心悸亢進。歇斯的里。膈俞穴是要穴。
4、針刺膈俞穴;針感會循脊柱放射到環跳穴。有時亦會至心窩部。沿肋骨,間神經傳至期門穴。
5、『腦溢血症』apoplexia;在膈俞穴及左頸不會有鬱血。按壓肺俞穴外側之魄戶穴,頭部會有脹痛之感覺。「治療」:先針刺肩中俞。膈俞穴。點刺。再用拔罐器吸出紫紅色瘀血。同時在合谷穴,委中穴放血。
6、『上肢痛』;膈俞穴上方會有硬塊,針刺膈俞穴硬塊可消除。
7、肺結核;針刺膈俞穴,膽俞穴。
(5)膽俞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膽俞 Tan3 Ssu3 (b_19) 足太陽膀胱經脈。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十二節之下,外開1.5寸。
【主治】
1、膽囊之疾病gall bladder disease。
2、黃疸janudice。
3、嘔吐vomiting。
4、嚥下困難dysphagia。
5、腋腺炎axillary adenitis。
6、胸膜炎pleuritis。
7、咽喉炎pharygolaryngitis。
8、惡寒發熱頭痛。
9、結核病tuberculosis。
【取穴】
正坐或俯臥,按取胸椎thoracic第十二節之下,外開1.5寸。
【解剖】
在背擴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十肋間動脈、靜脈背側支、內側支;第十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十胸神經外側皮支,上位二至三個胸神經外側皮支。
【方法】
針尖向外斜刺5~8分。灸30~60分鐘,灸3~7壯。
【應用】
1、膽俞穴;治肺結核tuberculosis。虛弱weakness。用四花穴灸法。膽俞穴為其方之灸點。
(6)膏盲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膏盲 Kao1 Huag1 (b_43_38) 足太陽膀胱經脈。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四節之下,外開3寸。
【主治】
1、一切慢性疾病chronic duseases。
2、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3、胸膜炎pleuritis。
4、支氣管炎bronchitis。
5、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6、遺精,失精emission。
7、健忘amnesia。
8。嘔吐vomiting。
9、胃出血gastrorrhagia。
10、喘息asthma。
11、瘧疾malaria。
【取穴】
正坐,左手掌指搭在右肩俞穴。右手掌指搭在左肩俞穴。使肩胛骨外開。醫者自患者的第四、第五胸椎間。外開3寸處,以中指按取第四肋骨間,有酸痛感是穴位。
【解剖】
在肩胛岡內端邊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有第四肋間動脈背側支;有第二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及外側支,與上位一至二個胸神經後支、外側支,此外並有肩胛背神經分佈,最深層正當第四肋間神經幹。
【方法】
針尖向外斜刺6分~8分。灸30~100分鐘,灸7~15壯。
【應用】
1、在古書上,膏盲穴是無所不療。可以多灸。能治一切慢性病及結核病。
2、「注意」;
膏盲穴灸後;一定要灸足三里,以降身體上部之充血,否則會發生吐血或高血壓,及其他病變。
3、灸治膏盲穴;當覺似水流之狀,亦當有所下。若無停痰宿飲,則無所下也。
4、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其上臂,取穴而灸之。又灸臍下,氣海。丹田。關元。中極。四穴中任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氣導下。
5、世世皆以,膏盲二穴;為起死回生妙穴。殊不知病有淺深而醫有難易,病淺者針灸可保十全,病深者不亦為力。
6、扁鳩云:病有六不治。經云:色脈不順,而莫針也。盲鬲也,心下為膏。又曰:凝者為脂,釋者為膏。又曰:膏連心,脂膏也。
7、人年二旬後,方可灸此兩穴。仍灸足三里二穴,引火氣下行,以故其本。
8、若未出幼年而灸之,恐火氣盛,上焦作熱,每見醫家,不分老少,又都不針瀉足三里。以致虛火上炎,是不經口授而妄作也。豈能療其疾哉?患者灸膏盲穴,必須針足三里或氣海穴,更清心絕慾,善為調攝,何患乎疾之不療也。
9、二十歲以上方可灸膏盲穴,如脈洪象,切勿艾灸,以免虛火上炎。
10、胃酸過多;灸膏盲穴。如膏盲穴與足三里穴,同時灸時,反而會生胃病。故必先灸膏盲穴,再灸足三里穴。
11、陽氣虛損。神魄勞倦night mare。氣鬱suffocating。
眠多drowsiness。夢遺nocturnal pollution。健忘amnesia。等症『治療』;灸膏盲穴,無不痊癒者,醫家之寶穴。
12、膏盲穴與足三里,可同針刺。不可同灸。
13、膏盲穴;專治肺結核及哮喘。
注重配穴;
有病到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相關配穴,僅供參考。
|
參考網頁請按Body fiery, . 骨熱如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