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風疹塊起
2007/10/25 07:24:23瀏覽16733|回應0|推薦8
13d、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奇癢無比。

一、西醫解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病。病人因某些刺激因素,造成全身大小不一的塊狀浮腫,奇癢無比。

治療上應儘可能的避免過敏原,加上抗過敏治劑。

二、中醫解釋。

全身皮膚出現形狀、大小不一,非常癢的塊狀浮腫。浮腫可能只出現幾個小時就消失,其他區域會有新的浮腫出現。

這種疹子如果出現再眼睛周圍或是嘴唇時,常常會造成很厲害的浮腫。俗語稱蕁麻疹為「風疹塊」


三、中醫研究。

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

屋翳風門兼肺俞,曲池血海三陰交。

四、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屋翳穴。(2)風門穴。(3)肺俞穴。(4)曲池穴。

(5)血海穴。(6)三陰交。(7)肩隅穴。



(1)屋翳穴。
 

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

屋翳 Wi1 I1 (s-15) 足陽明胃經脈。

【部位】

在庫房下1.6寸陷中,在第三肋間部。

【主治】

1、小兒疳蟲。

2、咳嗽cough。

3、胸膜炎pleuritis。

4、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

5、胸肌風濕病thoracis muscles rheumatism。

6、全身浮腫edema。

【取穴】

仰臥,自庫房下一肋間,與乳頭在垂線上,既是穴位。

【解剖】

在第二肋骨間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層為肋間內、外肌;有胸肩峰動脈、靜脈,及胸外側動脈、靜脈分支;正當胸前神經胸大肌支處;內部有肺臟。

【方法】

針3分,針尖向外斜刺1寸。灸10分鐘,灸3壯。


(2)風門穴。
 

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

主瀉身體之煩熱及消炎。

風門 Feng1 Men2 (b_12)足太陽膀光經脈。

又名熱府。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部位】

在第二胸椎thoracic之下,外開1.5寸。

【主治】

1、哮喘asthma。

2、心悸palpitation。

3、嗜眠somnolence。

4、鼻炎rhinitis。

5、胸膜炎pleuritis。

6、支氣管炎bronchitis。

7、百日咳pertussis。

8、頸項部痙攣m.spasm of neck。

9、背部癰疽keratitis(中醫;毒瘡,因血液運行不良,毒素淤積而生。淺的為癰、深的為疽,以長在背、肩、臀部為多)。

10、感冒common cold。

【取穴】

正坐,胸椎thoracic第二節之下,外開1.5寸取之。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有第二肋間動脈、靜脈背側支內側支;部有第二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二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上位2~3個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

【方法】

針5~8分,針尖向外斜刺1.5寸。灸15分鐘,灸5壯。

【應用】

1、風門穴,是主瀉全身之熱,及消炎之特效穴。

2、風門穴,有解消身體外表退熱之功效。治感冒、發熱、惡寒,有其特效。

3、支氣管炎bronchitis。肺炎pneumonia。頭痛headache。鼻疾病rhinopathia。扁桃腺發炎tonsilitis。等疾病,針灸風門穴均有效。

4、長灸風門穴、配身柱穴;可預防感冒。

5、劇烈哮喘vicious asthma;長溫灸風門穴,1~2個月後可痊癒。

6、背部癰疽;長針刺風門穴,瀉諸陽之熱消炎,永不復發。

7、咳嗽肋脅痛;針刺風門、配列缺穴。


(3)肺俞穴。
 

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

氣喘虛實病經年,配合食療邁向前。

肺俞 Fei4 Ssu2 (b_13) 足太陽膀胱俞。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三節之下,為身柱穴。外開1.5寸,風門穴之下。

【主治】

1、肺結核tuberculosis。

2、肺炎pneumonia。

3、肺出血lung-hemorrhage。

4、支氣管炎bronchitis。

5、心臟內外膜炎endocarditis pericarditis。

6、黃疸jaundice。

7、皮膚搔癢pruritis。

8、口腔炎stomatitis。

9、小兒怐僂病(軟骨病)rickets。

10、一切肺病lung disease。

【取穴】

正坐俯臥,在胸椎thoracic第三節之下,為身柱穴。外開1.5寸取之。風門穴之下。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佈有第三肋間動脈、靜脈背側支,內側支;正當第三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上位有2~3個胸神經後之外側皮支。

【方法】

針尖向外斜刺5~8分。灸30~100分鐘,灸3~7壯。

【應用】

1、肺俞穴是肺臟精氣,轉輸出入,流注聚結,於體表之所。具有內外相應作用。

2、肺臟疾病。喘息。針刺肺俞穴是特效穴,前胸後背,針不宜深,過深傷及肺部或肋膜。易致窒息或出血,造成「開放性氣胸」。

3、灸年氣喘,天氣轉變,氣喘如牛,不能安睡。

     『治療』:

     灸治大椎。風門。肺俞。膏盲俞。配中府。氣舍。缺盆。連治七天,霍然痊癒。

4、肺俞穴可多灸,灸後應灸足三里。以免上身充血。

5、風寒喘哮。有無痰而喘者。皆應灸肺俞穴。

6、風邪感冒而咳嗽。或喉痛;灸中府。針肺俞可痊癒。

7、咳嗽連聲:針刺肺俞。豐隆。配天突穴。


(4)曲池穴。
 

青春痘心情重,睡眠食物最重要。Li-11曲池穴

曲池 Chuch3 Chih2 (Li -11)手陽明大腸脈

又名陽澤、鬼臣、十三鬼穴之十二,手陽明大腸脈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

【部位】

在屈肘橫紋處。

【主治】

1、肱神神經痛Brachial neuralgia。

2、臂肘神經痛。

3、肩胛神經痛Scapula neuralgia。

3、半身不遂Hemiplegia。

4、腦充血Cerebral congestion 。

5、扁桃腺炎Tonsilitis 。

6、胸膜炎Pleuritis 。

7、部分癱瘓Monoplegia 。

8、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取穴】

1、屈肘拱胸,在上下臂相連處,紋盡處是穴位。

2、既肘窩橫紋端,近肘關節部取穴。

【解剖】

在肱饒關節的饒側,饒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饒肌的饒側;有饒返動脈的分支;分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饒神經。

【方法】

1、針1-1.5寸,留針15-20分鐘。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曲池穴是整體治療必用穴,有強壯內臟器關之作用。

2、預防皮膚病及皮膚病化膿之要穴。

3、消除全身癬疥之癢的特效穴;針曲池穴,可清熱、袪風、涼血、潤燥作用。

4、凡針、灸、據烈刺激:引起氣逆上沖,而頭痛、齒痛,速針曲池既可導氣疏散。

5、遍身突感痛癢,如蟲齧,皮膚脫落、爛壞成瘡等症。凡皮膚中毒速灸曲池穴30分鐘:

6、臂痛紅腫大如茶杯:速針曲池捻針60分鐘,次日平復如常。

7、中風癱瘓半身不遂:1、曲池。2、肩隅。3、環跳。4、陽陵泉,長灸之可痊癒。

8、中風癱瘓半身不遂;『治療』:1、曲池。2、支溝。3、環跳。4、陽陵泉。5、懸鍾。臨床經驗,針曲池針感下放射至拇指、食指。上至肩胛地帶放射,有的至面頰,此為針感隨經絡路線而放射。

9、中風預防及治療:1、曲池。2、肩井。各灸1-3小時屢試屢驗。

10、腦膜炎Meningitis:1、曲池。2、人中。3、大椎。4、中脘。5、承山。

11、頭痛諸症、手不如意:1、曲池。2、合谷。

12、結膜炎Conjunctivitis,眼臉炎Blepharitis:曲池是特效穴。

13、齒槽(牙週病)出血:灸曲池。

14、肺結核Tuberculosis 肺炎Pneumonia:用曲池是互為表裡,隔經取穴,以大腸脈合穴,瀉肺經鬱熱。

15、風痺:1、曲池;搜風理濕。2、委中;疏化利濕。3、下廉;通暢燥熱。

16、胸痛Chest pain、熱結腸、胃腹脹、便瀉:1、曲池。2、陽陵泉。

17、風濕諸痺。腳氣Beruberi。腰痛Lumbago。婦女血崩。經痺Amenorrhea:針1、曲池。2、三陰交。因曲池配三陰之分,清血中之熱。三陰交乃脾、肝、腎之樞扭,為血科之主穴。因此痛症用此穴則腫消痛止。

18、清血熱:1、曲池。2、少沖。

19、痿仆(肌肉麻痺不能行動):1、曲池。2、水溝。

20、肘拘攣(手腳抽筋)手足不伸:1、曲池。2、尺澤。3、隙門。

21、神經衰弱Neurasthenia:1、曲池。2、肩井。3、足三里。4、三陰交。 22、腦溢血Apoplexia:1、曲池。2、手三里。3、列缺,穩定後灸4、百會。5、天柱。6、身柱。7、風門。8、足三里。

23、頭、項、肩、背神經痛:1、曲池。2、懸鍾。3、肩井。4、陽陵泉。

24、咽喉出血:1、曲池。2、尺澤。3、太谿。

25、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及肌肉風濕症。

     1、曲池。2、陽陵泉。3、手三里。4、足三里。5、環跳。6、懸鍾。7、腎俞。8、委中。9、肩井。10、膝眼。

26、肩關節炎Shoulder arthritis:1、曲池。2、懸鍾。3、陽陵泉。4、肩隅。

27、肘關節炎Anconitis:1、曲池。2、手三里。

28、腕關節Wristarthritis:1、曲池。2、支溝。3、懸鍾。

29、大小便失禁Gastism、遺尿Urorrhea:1、曲池。2、外關。3、三陰交。

30、甲壯腺腫Goiter:1、曲池。2、肩井。3、天突。

31、對側膝蓋關節疼痛(右側):用左側1、曲池。2、天井。3、少海。

Copyright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5)血海穴。
 

貧血至極痛可追,虛弱無顏體力虧。

血海 Hsueh3 Hai3 (Sp_10) 足太陰脾經脈。

又名百蟲窩。足太陰脾經脈氣之所發。

【部位】

在膝臏上2寸,內側,赤白肉際。

【主治】

1、慢性腹膜炎chronic peritonitis。

2、月經不順menoxenia。

3、子宮出血metrorrhagia。

4、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

5、睪丸炎orchitis。

6、淋病gonorrhea。

7、兩隻腿生瘡濕癢。

【取穴】

正坐垂足,醫者以右手掌按其左膝蓋,食指中指等四指在膝蓋上面,拇指在膝蓋內側之上方,拇指尖指到處,是穴位。強壓之深部有痠麻感取之。

【解剖】

在股骨內上踝上緣,骨內側肌下部;有膝上內動脈;分布?骨前皮神經及骨神經支。

【方法】

針5分。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血海穴;是治療所有血病之主穴。

2、『外科。癰瘡(中醫是一種毒瘡,血液運行不良而積之毒素。)』。

     血海穴;清血。利濕。導濁疏泄,脾經脈所停滯之溼熱。消除血中所積之毒素,而起之瘡瘍。要穴。

3、『診斷』:血海氣海是氣血之海。

     血多時:血海穴顯出脹滿之病狀。

     氣病時:氣海穴顯出空虛之病狀。

4、月經不正常menstrual aberration :針刺血海、配地機穴。

5、癇癖lepra(性病之一,在腿腹之間,淋巴腫脹,有時潰爛。)

     「治療」:針刺血海穴、配衝門穴。

6、五淋「治療」:針刺血海、配氣海穴。

7、淋巴腺:

     散佈在淋巴管裡面的核形小體,在人體內有兩種作用;

     (1) 生成淋巴細胞。

     (2) 消滅或截留侵入體內的病原菌。

     (3) 阻擋各種異物,而截留侵入體。


(6)三陰交。
 

三陰交 San1 Yin1 Chiao1 (sp_6)足太陰脾經。

又名承命、大陰、下三里。為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三脈之會穴。

亦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在內踝骨上3寸處。

【主治】

1、男女生殖器疾病。

2、子宮出血metrorrhagia。

3、陰經痛penis-pain。

4、遺精emission。

5、淋病gonorrhea。

6、睪丸炎orchitis。

7、慢性胃弱chronic indigestion。

8、食慾不振anorexia。

9、消化不良dyspepsia。

10、腹部膨脹tympanites。

11、腸絞痛intestinal colic。

12、腸雷鳴borborygmus 。

13、下痢diarrhea。

14、下肢神經痛及麻痺neuralgia and paralysis in lower limbs。

【取穴】

正坐或仰臥,以三橫指按在內踝骨上邊。當內踝骨正中心,之直上3寸處,在脛骨之後緣取穴。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影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候動脈靜脈;分布有小腿內側脾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方法】

針6分。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三陰交穴是氣、血兩補之要穴。它是脾、肝、腎三脈之會穴,所以補脾之中,間接可補腎陽、養肝陰。

2、三陰交是婦科要穴。亦是內科、勞雜症之要穴。有鎮靜、退熱作用。是回陽九針之一。

3、男、女生殖器。陰莖痛。淋病治療要穴。

4、三陰交和三陽絡是對照,三陽病可用三陰交治療。三陰病亦可用三陽絡治療。

5、引邪氣之方法;是以針聚氣。散氣之法;是以針迴逆。

     「方法」;引邪氣時、要聚氣,氣聚後、需使其散氣。則用散氣法。內經有云:「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既此一也。

6、痔瘡出血。腸炎。神經衰弱。皆用針刺三陰交穴。

7、催月經。催帶;針三陰交,灸中極,灸血海灸之奇效。

     灸陽陵泉;可止月經行,止帶。

8、避孕contraception;可在三陰交置針,針尖向上刺。

     「方法」

     (1) 應再經來前八日至入,經來時取出。

     (2) 另法;月經來置入,經過8~9日出針,一般可延至,下月經來時取出。『需用特製不銹鋼短針』。

9、經脈不通;瀉三陰交既通。補三陰交,經脈亦盛則通。

10、治癒瘡。去頭皮;灸刺三陰交。因三陰交,有排泄瘀血作用。

11、男、女夢中之交而遺精emission;既灸三陰交15分鐘,既可。

12、手掌收縮症contraception of palm。瘢痕(皮膚上斑點,雀斑、白斑)scascar時作局部治療;針刺三陰交。

13、失眠insomnia。全身乏力lassitude。遺尿enuresis;灸治三陰交。

14、月經不調menoxenia。閉止amenorrhea。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白帶leucorrhea。下腹膨脹tympanites。

     淋病gonorrhea。腳氣berberi;針次三陰交卓效。

15、初期妊娠;禁止、針灸。有殞胎之反應。

16、女人難產dystocia。月經不禁menorrhagia。

     赤白帶下uterine dischage and leucorrhea;應先瀉三陰交,後補穴。

17、小腸疝氣hernia of intestines。偏墬。木腎腫痛。

     小便不通dysuria。渾身浮腫edema;應先補三陰交,後瀉三陰交穴。

18、【胰臟癌】;針刺少府穴配三陰交。

19、遺精、白濁emission;針刺三陰交、配氣海穴。

20、腳氣。腳痛。膝腫。指頭麻木;針刺三陰交、配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懸鐘。

21、胸膈痞腫dysphagia;針刺三陰交、配承山穴。


(7)肩隅穴。
 

主瀉四肢及胸部之熱,主治消炎。肩隅

肩隅 Chien1 Yu4 (li_15)手陽明大腸經脈。

又名肩井、偏骨、扁骨、肩尖、隅骨。

手太陰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陽脈三脈之會穴。

【部位】

在肩尖下寸許,罅陷中,舉必有空陷處。

【主治】

1、半身不遂hemiplegia。

2、頭部及肩胛部諸肌之痙攣。

3、肱神經痛brachial neuralgia。

4、肩胛關節炎scapular arthritis。

5、三角肌風濕病deltoid M. rhematism。

【取穴】

1、屈肘,臂平舉。於肩端之上,膊骨大結節與鎖骨外端,之關節間,空陷中央取之。

2、手臂向前平舉,在肩端關節間,出現兩個凹陷,取在前方小凹部,以指按之凹處是穴位。

【解剖】

在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的中央;有旋肱後動脈;分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方法】

針0.6~1.5寸,留針15分鐘。灸15~20分鐘,灸7~15壯。

【應用】

1、主治四肢之熱消炎。有疏風、化濕、消腫之功效。肩隅是要穴。

2、急性症狀;肩隅穴用針。慢性症狀;肩隅穴用針後,用灸或溫針法。奇效。

3、針刺肩隅穴時;常見腕部肌肉搐動,並有痠麻感覺放射到大椎。

4、溫灸時;亦有脹麻感覺向肘部放射。

5、調理肺臟氣脈:肩隅、配曲池穴。

6、汗疹sudamina。蕁麻疹urticaria。狗皮癬疹。毛囊炎epifolliculitis。溼疹。表層皮膚炎:針灸肩隅穴。有特效。

7、肌肉痙攣local muscle spasm。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灸治肩隅穴,可恢復機能。

8、關節固粘,動作困難:針灸肩隅穴、臑俞、天聊、大杼、天柱、肩外俞。

     『方法』視痛點所在,以便針、灸,用針效力大,止痛強。

9、凡上臂(手指、腕、肘、肩各部疼痛)關節痛、活動障礙:

針灸肩隅穴、配曲池、合谷。

     『方法』

     用豪針捻轉進針,肩隅、合谷各直刺1吋,合谷針7~8分,根據症狀,留捻10~20分鐘,一次既可痊癒。慢性患者每入一次。

注重配穴;

有病到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相關配穴,僅供參考。

參考網頁請按Urticaria 蕁麻疹,又叫做風疹塊,台灣話(起侵膜)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