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盜汗陰虛
2007/10/23 07:09:59瀏覽11219|回應0|推薦9
13b、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一、西醫解釋。

男性更年期初始常發生性功能衰退,容易疲勞、盜汗、潮紅等現象。

醫師表示,男性荷爾蒙在巔峰期之後,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血中濃度就會以每年百分之一至二的速率緩緩消減,而一般男性大約在四十歲就漸漸步入更年期。

二、中醫解釋。

凡虛損之由, 具道如前, 無非酒色, 勞倦, 七情, 飲食所致。

故或先傷其氣, 氣傷必及于精, 或先傷其精, 精傷必及于氣。 但精氣在人, 無非謂之陰分。

蓋陰為天一之根, 形質之祖, 故凡損在形質者, 總曰陰虛, 此大目也。

若分而言之, 則有陰中之陰虛者, 其病為發熱燥煩, 頭紅面赤, 唇乾舌燥, 咽痛口瘡, 吐血, 便血尿血, 大便燥結, 小水痛澀等證。

有陰中之陽虛者, 其病為怯寒憔悴, 氣短神疲, 頭暈目眩, 嘔惡食少, 腹痛飧泄, 二便不禁等證, 甚至欬嗽吐痰, 遺精盜汗, 氣喘聲瘖, 筋骨疼痛, 心神恍惚, 肌肉盡削, 夢與鬼交, 婦人月閉等證。


三、中醫研究。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復溜外關迎膈俞,後谿陰郤然骨追。


注重配穴;

四、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復溜穴。(2)外關穴。(3)膈俞穴。(4)後谿穴。(5)陰郤穴。(6)然谷穴。


(1)復溜穴。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復溜 Fu4 Liu1 (k_7) 足少陰腎經脈。

又名昌陽,伏臼,外命。足少陰腎經脈之所行,為經穴屬金。

【部位】

在內踝上2寸。前交信穴,後腹溜穴,之間差5分。

【主治】

1、脊髓炎myelitis。

2、腹膜炎peritonitis。

3、淋病gonorrhea。

4、睪丸炎orchitis。

5、腸雷鳴borborygmus。

6、赤痢dysentery。

7、下肢麻痺lower limb palsy。

8、盜汗night sweat。

9、痔hemorroid。

10、視力減退visual defect。

【取穴】

正坐,內踝後緣直上2寸處,以手指深摸有筋一條,在筋後為腹溜穴。筋前為交信穴。

【解剖】

在脛骨後方,比目魚肌下端,水平移至跟腱處之內側;深層前方有脛後動脈、靜脈;分佈有腓腸肌,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前方為脛神經。

【方法】

針尖斜向骨下,進刺約4~6分,留針15分鐘。灸15~30分鐘,灸5~7壯。

【應用】

1、腹溜穴是腎經金穴,金生火,是腎經母穴。凡腎虛症,皆可補之。

2、寒飲喘逆。水腫等症;腹溜穴、配合谷穴。奇效。腹溜穴能溫腎中之陽,滋腎中之陰,能振陽行水。

3、腳氣beriberi。水腫dropsy。腰痛lumbago。濕氣自下沖上,漸入小腹,麻木不仁;速針腹溜穴、配合谷穴。補腎益氣,除濕泄毒之功。

4、澤田氏、永富氏;治水腫法,看水腫顏色『治療』:青色取井穴。赤色取榮穴。黃色取俞穴。黑色取合穴。

5、止汗;補合谷穴、瀉腹溜穴。      發汗;補腹溜穴、瀉合谷穴。


(2)外關穴。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損虧。

偏頭疼痛苦難挨,耳鳴眼花相繼來。【中藥】:吳茉萸。

外關 Wai4 Kuan1 (t_5) 手少陽三焦經。

為手少陽脈絡,別走心主厥陰心包脈,陽維脈之所會。

【部位】

陽池後2寸,兩筋之間。

【主治】

1、半身不遂hemiplegia。

2、前臂神經痛antibrachial neuralgia。

3、上關節炎。

4、書痙writer's spasm。

5、耳聾deafness。

6、齒痛toothache。

7、一切目疾eyes disease。

8、腺病adenopathy。

9、熱病fever。

【取穴】

手平伸,掌心向下,陽池上2寸,兩骨縫際間取之。

【解剖】

在尺骨與橈骨之間;伸指總機和伸拇長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與前臂骨間掌側動脈本幹;分部有前臂背側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方法】

向內關方向直針,針4~6分,要針感,才有效,避開血管。

【應用】

1、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的絡穴,手少陰心經相連擊。對實症時;瀉之。虛症;不收之症,補之。

2、手臂扭傷brachial sprain:針刺外關、配陽池穴。採循經取穴法。

3、中指麻木;針刺外關穴,需留針30分鐘。

4、手指麻木;針刺外關、配合谷、中渚、後谿、用隔薑灸,各7~9壯。3~5次痊癒。

5、傷寒typhoid。頭痛headache;瀉外關以截之。

6、肚子痛。便秘celialgia constipation;針刺外關、配大陵、支溝,捻針10分鐘,留針60分鐘。


(3)膈俞穴。
 

貧血至極痛可追,虛弱無顏體力虧。

膈俞 Keh3 Ssu2 (b_17) 足太陽膀胱經脈。

血之會穴。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七節之下,去脊外開1.5寸。

【主治】

1、心臟內外膜炎endocarditis pericarditis。

2、心臟肥大cardiomegalia。

3、胸膜炎pleuritis。

4、喘息panting。

5、支氣管炎bronchitis。

6、胃炎gastritis。

7、食道狹窄esophagostenosis。

8、食慾不振anorexia。

9、腸出血enterorrhagia。

10、盜汗night sweat。

11、腸炎enteritis。

12、小兒疳積及營養不良malnutrition。

13、肺結核tuberculosis。

14、胃癌gastric carcinoma。

【取穴】

正坐、伏臥,按胸椎thoracic第七節之下,為至陽穴,外開1.5寸取之。

【解剖】

在斜方肌下外緣,有背擴肌,最長肌;分佈有第七肋間動脈,靜脈背側支,內側支;第七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七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上位有二至三個胸神經外側皮支。

【方法】

針尖向外斜刺5~8分。或針尖向上沿皮進刺,可進刺2寸,留針15~30分鐘。

灸15~60分鐘,灸3~7壯。

【應用】

1、膈俞穴;是血之會穴,凡是血病,均應用膈俞穴。

2、膈俞穴:上為心俞穴,心主血。下為肝俞穴,肝藏血。足太陽膀胱經又是多血之經脈,故血病之要穴。

3、胃酸過多。神經衰弱。心悸亢進。歇斯的里。膈俞穴是要穴。

4、針刺膈俞穴;針感會循脊柱放射到環跳穴。有時亦會至心窩部。沿肋骨,間神經傳至期門穴。

5、『腦溢血症』apoplexia;在膈俞穴及左頸不會有鬱血。按壓肺俞穴外側之魄戶穴,頭部會有脹痛之感覺。「治療」:先針刺肩中俞。膈俞穴。點刺。再用拔罐器吸出紫紅色瘀血。同時在合谷穴,委中穴放血。

6、『上肢痛』;膈俞穴上方會有硬塊,針刺膈俞穴硬塊可消除。

7、肺結核;針刺膈俞穴,膽俞穴。


(4)後谿穴。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耳聳氣閉行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後谿穴。

後谿 Hou4 Tsih1 (si_3)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之所注,俞穴屬木。

【部位】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主治】

1、癲癇epilepsy。

2、衄血epistaxis。

3、耳聾deafness。

4、角膜炎keratitis。

5、白膜翳。

6、扁桃縣炎tonsilitis。

7、肘痺痙攣。

8、頸項痙攣neck m.spasm 。

【取穴】

手握拳,小指本節後橫紋頭,壓之有酸痛感處,陷中取之。

【解剖】

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外展小指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脈,手背靜脈網及掌背神經(尺神經分支)。

【方法】

1、握拳,橫紋頭上1分處進針6~8分。灸15分鐘。

2、可用點刺放血。

【應用】

1、八脈八法中。後谿與督脈相通,另一支線與膀胱經相通,因而後谿穴,有下列功能。

2、清熱,袪風,醒腦,開鬱,鎮痛analgesic,腿痛painful leg      :a、針刺後谿穴、配b、環跳。

3、後頭痛post headache。風濕痛rheumatism。肘。臂。

     頸項痙攣:後谿是特效穴。

4、 癲癇epilepsy:1、後谿。2、大椎。3、間使。4、鳩尾。5、百會。6、豐隆。有卓效。

5、肺疾病lung disease。肺炎。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後谿為名灸穴。

6、頭痛發熱headache pyrexa。脈浮急。身疼腰痛lumbago。無汗而喘:後谿名針穴。

7、黃疸laundice 消渴diabets:a、後谿。b、勞宮。

8、盜汗night sweat:a、後谿。b、陰隙。

9、胸頸痛painful chest and neck:a、後谿。b、列缺。

10、頸。項。耳。肩。背。上肢痛:a、後谿。b、申脈。


(5)陰郤穴。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損虧。

陰隙 Yin1 Hsi4 (h_6)手少陰心經脈。

又名陰隙。為手少陰心經隙穴。

【部位】

在通里穴下0.5寸去腕橫紋5分。

【主治】

1、衄血epitaxis。

2、眩暈dizziness。

3、神經性心悸亢進neurogenic palpitation。

4、扁桃腺炎tonsilitis。

5、上肢之神痙攣。

6、意病hysteria。

7、逆氣hiccough。

8、惡夢paroniria。

9、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

10、盜汗nightsweat。

【取穴】

手平伸,從通里穴下行5分處取之。

【解剖】

在尺側,屈腕肌腱與屈指淺肌之間,深層為屈指深肌;下正當尺動脈通過處;有前壁門內側皮神經,內側為尺神經。

【方法】

針3分。灸10分鐘,灸3壯。

【應用】

1、盜汗不止;用強刺激法:患者兩手露出被外,掌向上,用熱度強燙患者兩手之陰?穴,驚痛之餘,兩手急縮,汗自止。

2、盜汗:針刺陰隙穴。配五里穴。間使穴。中極穴。氣海穴。


(6)然谷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然谷 Jan2 Ku3 (k_2) 足少陰腎經脈。

又名然骨,龍淵,龍泉。別走足太陰脾之隙穴,足少陰腎之所溜,為榮穴屬火。

【部位】

在內踝之前之商骨下,公孫穴後1寸。

【主治】

1、咽喉炎angina。

2、心肌炎myocarditis。

3、扁桃腺炎tosillitis。

4、嘔吐vomiting。

5、糖尿病diabetes。

6、盜汗night sweat。

7、膀胱炎cystitis。

8、睪丸炎orchitis。

9、失精aspermia。

10、月經不調menoxenia。11、子宮出血uterus congestion。

12、小兒破傷風infantile tetanus。

【取穴】

正坐,從內踝骨前下方,既足踝前下,當公孫穴,後1寸取之。

【解剖】

在舟骨結節前下方外展拇肌中;有蹠內側動脈;分布有跗內側神經分支,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方法】

針3分,留針10~15分鐘。灸10分鐘。

【應用】

1、然谷穴;主瀉腎臟之熱及發炎。如出血,使人立即飢餓。

2、初生嬰兒患臍風撮(聚合)口tetanus neonatorum(新生兒破傷風);

     「治療」:灸然谷穴3壯,或針3分,不令見血,立即見效。

3、腳轉筋foot cramp。眼發花(眩暈)vertigo;速針刺然谷穴,配承山穴。

     骨熱如燒身似癱,偏體無力兩腿痠。

注重配穴;

有病到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相關配穴,僅供參考。

參考網頁請按, 疲勞、Night sweat 盜汗、Flushing 潮紅等現象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31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