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病例二:夏天感冒﹝麻黃湯證﹞
2013/01/15 18:37:46瀏覽4923|回應0|推薦5

病例二:夏天感冒【麻黃湯證】

寫這篇感冒記主要想凸顯三件事:

第一、水果吃多了會感冒

第二、八月大熱天裡會得『傷寒』感冒

第三、感冒症狀的變化非常快速

我雖然不吃水果,但偶爾還是會買一點來吃,主要是夏天會買荔枝或龍眼一兩次,絕不會多吃。其它季節則不吃。

2010820日買了荔枝,當天室溫下吃了20來顆,沒有問題,因天熱就放冰箱保存。第二天8/21星期六午飯後,從冰箱拿出來的荔枝沒有放溫,就直接吃了,當時只覺得很冰。到了下午就覺得喉嚨不舒服,要感冒的樣子,但沒有惡寒【怕冷】,也還能夠出汗【汗孔沒有閉住】,於是煮了桂枝湯來喝,但是沒有改善。

當天 (8/21) 晚上睡覺時就覺得很冷,尤其是上臂的皮膚冰得難以入睡。第二天星期日 (8/22) 起床時就感覺轉成麻黃湯證了:一點惡寒、但無汗【汗孔閉住了,於是煮了麻黃湯喝。體力還好,並不累,也沒有難過到需要躺在家裡,所以下午還跟朋友出去逛街,大熱天裡出了許多汗。

第三天星期一 (8/23) 早上喝完一副麻黃湯的第三碗,覺得已無麻黃湯證,就換成桂枝湯來收尾。結果下午開始喉嚨癢、咳嗽,便將桂枝湯加上五味子、乾薑、細辛、厚朴、杏仁。

星期一到三 (8/23 ~ 8/25) 一直在喝以上的湯藥,而且出了很多的汗,特別是只要一喝稀飯或是吃飯,就會出滿身的汗。但食慾都很旺盛,也沒有倦怠,也沒有惡寒,只是一直有喉嚨癢、咳嗽。

星期三 (8/25) 才突然領悟,其實『感冒』早就在星期一已經痊癒了【喝完一副麻黃湯之後】,之後的喉癢、咳嗽、痰多是因為喝了桂枝湯,將肺中的『伏飲』引動、致使水氣往上衝之故。難怪星期二、三兩天每次喝了藥後就覺得頭脹脹的、有不清晰感,卻一直以為感冒沒好。覺悟後就將感冒藥倒掉,另煮了苓甘薑味辛夏仁湯《金匱要略》中的方】,當晚喝新藥後頭就不脹了。

【說明一:因為我在2006年初得過肺炎,當時尚未學經方,只能吃西藥抗生素吃了許久,從此以後肺中的痰就變得很多,隨時需要吐痰,成為『飲病』了。真是年幼無知啊。】

【說明二:中藥的感冒藥是『發表藥』,作用是往上往外發散的,因為要將寒氣往體表外面推之故。所以肺中素有水飲之人,服用發表藥會牽動水飲往上走,造成水氣上衝而咳嗽還有頭昏頭脹的結果。】

星期四 (8/26) 去蕭老師診所站樁,邊站邊汗流浹背,之後去書店看書,更是汗出如漿,但是體力精神都很好,也沒有感冒的那種難過的感覺。開車回家的路上就思考,應該是傷寒論中的『發汗,遂漏不止,小便難』的桂枝加附子湯證,因為前兩天連續喝感冒藥導致發汗太過,而且回想起來,過去兩天的尿量的確很少【因為出汗太多】,雖然沒有條文中所說的『四肢微急』之症狀。

於是回家後就吃粉劑,科中桂枝湯三匙加上半匙炮附子,只吃了一次,當天下午就不出汗了,晚上吃飯也不流汗了,基本上出汗就此恢復正常。咳嗽痰多、喉嚨癢則繼續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調整,星期五 (8/27) 紀錄此病案時已經好了八成。

【後記】

也許有人會說,感冒是因為吃了冰的荔枝而不是荔枝本身造成的。但我的經驗是,喝冷飲並不容易導致感冒【除非連續喝很多很多】,而且今年一月份我又有一次吃了半顆梨而感冒的經驗,那次可是室溫的梨造成的。

另外,學院出來認同溫病派的中醫,基本上會認為感冒當中有一類『風熱』型,而會說夏天的感冒是風熱型。我的經驗剛好打破此說,所有的感冒都是『傷於寒』,而且大熱天裡照樣得『傷寒』裡最重的麻黃湯證,這也就是為何醫聖張仲景將其不朽醫學著作名為《傷寒卒病論》的原因:基本上張仲景認為,萬病皆傷於寒。

最後,此病例證明,感冒的症狀變化非常迅速,基本上一副藥三碗湯治好某類證型,有可能轉變成其他證型,素有水飲的人會如何變化,發汗太過的人會如何變化,複雜無比。也因此張仲景《傷寒論》基本上全是在討論,傷於寒的感冒以及各種各樣體質、變症、兼證、壞病等等的全面應對方式,極度細膩巧妙。所以不要小看感冒,感冒中藥也不應該一開一個禮拜,因為變化太快了,證如果不對吃了反而會出問題【壞病】,證如果對了,一兩副就會好了【一劑知、二劑已】。

 

〈作者:李珊珊中醫師。版權所有,引用請註明出處及連結。〉

 

【附錄】《傷寒論》相關條文參考

◎ 太 陽 之 為 病 , 脈 浮 , 頭 項 強 痛 而 惡 寒 。

◎ 太 陽 病 , 發 熱 汗 出 , 惡 風 脈 緩 者 , 名 為 中 風 。

◎ 太 陽 病 , 或 已 發 熱 , 或 未 發 熱 , 必 惡 寒 , 體 痛 ,嘔 逆 , 脈 陰 陽 俱 緊 者 , 名 曰 傷 寒 。

◎ 太 陽 中 風 , 陽 浮 而 陰 弱 , 陽 浮 者 , 熱 自 發 , 陰 弱者 , 汗 自 出 。 嗇 嗇 惡 寒 , 淅 淅 惡 風 , 翕 翕 發 熱 , 鼻 鳴 乾嘔 者 , 桂 枝 湯 主 之 。

桂 枝 湯 方

桂 枝 三 兩 ( 去 皮 )   芍 藥 三 兩   甘 草 二 兩 ( 炙 )  生 薑 三 兩 ( 切 )   大 棗 十 二 枚 ( 擘 )

上 五 味 , 口父 咀 三 味 , 以 水 七 升 , 微 火 煮 取 三 升 ,去 滓 , 適 寒 溫 , 服 一 升 。 服 已 須 臾 , 歠 熱 稀 粥 一 升 餘 ,以 助 藥 力 , 溫 覆 令 一 時 許 , 遍 身 漐 漐 微 似 有 汗 者 益 佳 ,不 可 令 如 水 流 漓 , 病 必 不 除 。 若 一 服 汗 出 病 差 , 停 服 後, 不 必 盡 劑 。 若 不 汗 , 更 服 依 前 法 。 又 不 汗 , 後 服 小 促其 間 , 半 日 許 令 三 服 盡 。 若 病 重 者 , 一 日 一 夜 服 , 周 時觀 之 , 服 一 劑 盡 , 病 證 猶 在 者 , 更 作 服 。 若 不 汗 出 , 乃服 至 二 三 劑 。 禁 生 冷 、 黏 滑 、 肉 麵 、 五 辛 、 酒 酪 、 臭 惡等 物 。

◎ 太 陽 病 , 發 汗 , 遂 漏 不 止 , 其 人 惡 風 , 小 便 難 ,四 肢 微 急 , 難 以 屈 伸 者 , 桂 枝 加 附 子 湯 主 之 。

桂 枝 加 附 子 湯 方

桂 枝 三 兩 ( 去 皮 )   芍 藥 三 兩   甘 草 三 兩 ( 炙 )  生 薑 三 兩 ( 切 )   大 棗 十 二 枚 ( 擘 )   附 子 一 枚 ( 炮 ,去 皮 , 破 八 片 )

右 六 味 , 以 水 七 升 , 煮 取 三 升 , 去 滓 , 溫 服 一 升, 本 云 : 桂 枝 湯 , 今 加 附 子 。 將 息 如 前 法 。

◎ 太 陽 病 , 頭 痛 , 發 熱 , 身 疼 , 腰 痛 , 骨 節 疼 痛 ,惡 風 , 無 汗 而 喘 者 , 麻 黃 湯 主 之 。

麻 黃 湯 方

麻 黃 三 兩 ( 去 節 )   桂 枝 二 兩 ( 去 皮 )   甘 草 一 兩( 炙 )   杏 仁 七 十 個 ( 去 皮 尖 )

右 四 味 , 以 水 九 升 , 先 煮 取 麻 黃 減 二 升 , 去 上 沫, 內 諸 藥 , 煮 取 二 升 半 , 去 滓 , 溫 服 八 合 , 覆 取 微 似 汗, 不 須 啜 粥 。 餘 如 桂 枝 法 將 息 。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cacucenter&aid=722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