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5 21:56:41瀏覽5708|回應2|推薦32 | |
在地人說在地,中壢瞎子巷回憶
中壢美食有一個所謂的“瞎子巷“。許多人根本不清楚怎麼回事,只看到電視藝人介紹就蜂擁而至,新上任的里長由於並非本地人,也只能胡扯一些,卻讓一群更不懂的人以訛傳訛!早期因為緊鄰鄰近的番薯市(已經拆除了),成為許多菜販賣完菜后墊肚子的地方(許多菜販來自觀音、新屋一帶,而公車站正好就在附近)。這條巷子是市區居民通往當地最早的土地公廟捷徑,每逢初一十五(居民)、初二十六(商家),信徒們絡繹不絕,每每都在拜完土地公后,順便在這裡吃個點心,許多本地人稱它做「點心巷」。 一邊違建,一邊可通行機車,這種場景在台灣可是非常常見,也是許多美食發迹之處 巷子往學校方向有許多盲胞在幫人算命,每家都只有一坪大小的空間,旁邊的中壢國小學童一般都不大敢獨自往那裡走,有些學童就戲稱為瞎子巷(似乎有點不文雅,真正中壢客家人是不這麼稱呼的)。本來是小孩無心的言語,結果卻變成了地方特色?不知道是喜還是糗? 這就是所謂的“瞎子巷” 在「點心巷」本來有五家麵店,印象中還有一家糖果鋪(專賣小孩)以及後來才有的漫畫屋,其中有頭尾兩家麵店生意特好,那是因為他們用的高湯是用土鴨煮出來的(其他都是豬大骨),飼料鴨口感不好,加上市場用瀝青去毛,煮出的湯有股怪味,甚至會浮上去除未凈的瀝青,這兩家採用土鴨以及傳統除毛法,雖然成本較高,卻也成功得到顧客的好評。土鴨的口感不輸鵝,價格又實惠,搭配薑絲或者九層塔就著醬油,相當美味(據說鴨子來自中壢傳奇的鴨子大王,他的鴨子是每天凌晨三四點,從鄰近村莊抓來的,加上以麥芽除毛,口感特佳)。而他們選用本地傳統手工做的板條、黃面、米粉、米苔目,口感也比較好,搭配自己酥炸的紅蔥頭與鴨子高湯,這就是成功之道。尤其一大早自己製作米苔目,在夏天,許多人都直接停留吃碗冰涼的米苔目,不僅消暑也可墊墊肚子。其他幾家並非不好,只是少了鴨湯清甜,只好大量使用味精,以及多放豬油增加香氣,卻造成吃過的人感到膩口!店家都是用木板隔間的違建,下大雨的時候還會滴水,最後難逃拆遷的命運。 都市更新,建築物都被拆掉了 如今以瞎子巷為名的店家不下十家,除了一家改用豬頭熬湯(豬頭肉也是重點美食),已經看不到鴨子高湯了(敵不過機器,鴨子大王早就不賣鴨子了),正宗土鴨已經很難尋找,因此改以紅面番鴨替代(這個似乎比較適合薑母鴨,做白切口感就稍差,也沒有土鴨獨特的甜味)。原本經營不錯的麵店,因為教子有方,子孫都改習醫,獲利肯定遠大於賣麵,還好女兒接班,做的有聲有色,并堅持傳統做法,這也是她生意比別人好的理由。尤其每次看到她用雙手剝下熱騰騰的豬頭肉時,讓人佩服她的忍耐力(溫度非常高),他的豬頭肉口感就是比別人好吃,吃法沒什麼獨門或者祖傳配方,就是豬頭肉+薑絲+醬油,既簡單又傳統! 整隻豬頭熬湯后剝下的肉 鴨肉、薑絲、醬油,“美味”就那麼簡單! 能夠堅持傳統的已經不多了,加上70年代以後,中壢工業發達,巷子對面就是大家情侶、朋友相約見面的大時鐘(現在已經沒了),這個改變沒有讓這些商家生意更好,許多都撐不下去(漢堡取代傳統小吃,加上沒有冷氣,環境又髒。。。。)。在電視美食節目發達后,以“瞎子巷”為名的店家又紛紛開啟。哪個才是真正道地美食?哪種才是正確的美食吃法?是電視藝人介紹的真,還是在下這個在地人說的實在?就要看官自己決定了!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