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中農23球員恐出走事件看校園棒球運動
2009/11/20 11:56:07瀏覽1328|回應1|推薦6

引用文章高中棒球賽/面臨轉學潮 中農23球員恐出走

早期只有少數高中支持棒球運動,學校苦撐,好不容易發展至今有點基礎(當然與日本甲子園還有大段距離),至少也培育出不少好手。然而,大企業漠視,對于這類需要長時間培育的工作,興趣乏乏,大都依靠中小企業主支持。這類企業主不見得是為名(當然也無利),很多純就興趣,甚至熱情。然而終究不敵現實環境,很多企業連生存都很困難,更別提出錢贊助棒球運動。

當看到職棒運動不斷發生假球事件,這塊培育后進的凈土,怎容它日漸凋零?但是,住宿要錢、營養要錢、治裝要錢、球具要錢、交通要錢、比賽要錢。。。。。都是錢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提出有效解決辦法,始終困擾學校與球員。

目前大部分支持棒球運動的學校以私立的居多,當初政府大力推行所謂縣立高中,在這方面著力并不多。私立學校學費當然高昂許多,學校為了爭取更多經費,一味要求學生犧牲學業,以打球為主,力拼好成績。如此,雖然可以培養出不少半職業的學生球員,然而價值觀被扭曲,從小就培養出“向錢看”的觀念!而且,成績稍好或者稍有潛力的學生,或被球團吸引或是驕縱難管,這都已不是新聞了!這樣的學生到了職棒(尤其中職),能不被污染?如何要求他們只問球技不問利益?

當然學生球員不斷參加比賽,雖可增加閱歷、增強比賽經驗與個人球技,然而,犧牲受教權,卻是明顯的事實!甚至造成學生錯誤觀念,只要打好球就有前(錢)途,完全忽視自我要求的必要!如果國家夠狠點,就學中國訓練運動員般,從小就納入魔鬼般訓練體系,何愁沒有金牌入袋。然而臺灣并不是共產國家,這點就算國家想做,民意不同意,家長也舍不得!

再者,將各地表現好的球員集結在少數幾所高中,除了延續球技并提供更優良學習環境外,是否會產生“揠苗助長”的負面現象?這種集結精英的方式,與早期學校編列好壞班的模式有何差異?只不過一個升學為主,一個打球為主,都是一種病態的教育現象!更何況,這類學生大多從小學時代或者國中時代就一直被畫上“球員”的標記,自存生態,這樣難免會產生遺珠之憾,誰規定國中以后就不會有好的球員呢(國外已經有太多的例子)?為什麼臺灣的棒球要被這樣的環境所控制?

校園棒球“社團”化已經鼓吹許久,能不能落實就看當局。看看聯賽制度,讓球員疲于奔命,卻又只有少數人觀看與參與,為什麼不讓喜愛棒球的學子也有機會互相切磋,就算打得不好,也可以加大棒球人口與深化棒球運動!“大拜拜”式的比賽對于當前環境與改善球員素質是一點幫助都沒有!讓運動回歸運動,不要太早就讓孩子定型甚至遭受污染!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laluxi&aid=3514732

 回應文章

bu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擇手段追求成果
2009/11/21 08:42
台灣社會太過畸形了,不擇手段追求成果,
升學的缺乏運動,
打球的運動過度,
共同的:缺乏品德教育
河壩巡(lalaluxi) 於 2009-11-23 09:04 回覆:

話說得不錯

然而一個品德教育不能概栝一切

必須全體配套,包含教育單位,以及社會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