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vs.納許均衡
2005/10/21 14:18:46瀏覽3357|回應16|推薦4

兩岸關係之「那許均衡」

策略賽局理論的發展最近二十年以來可說是風起雲湧洛陽紙貴,對於原本就存在於生物自然界之競爭性互動的動態特徵,模擬出一個巧妙的數理解釋與預測工具架構,等到那許獲得諾貝爾經濟獎殊榮後,更是披上了一層令人不敢逼視的學術冠冕。

筆者提出一個大哉問:「那許均衡」理論證明了「冥冥中自有定數」乎?或者問中國歷史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的開場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以往被科學界嗤之以鼻玄之又玄的歷史命定論;似乎也已經因為「那許均衡」而發現科學根據了嗎?

智驢賽局均衡解---胡錦濤是隻聰明的驢子嗎?

兩隻驢子被主人用繩子栓在一起,假設這根繩子是十公尺長,然後主人在兩邊放了兩堆飼料,相距三十公尺,如果甲驢子要往東,乙驢子偏偏要往西,因為拴住牠們的繩子不夠長,兩隻驢子都將吃不到飼料,於是兩隻驢子經過坐下來協商後,決定一起先往東邊吃飼料,然後再一起前往西邊吃飼料,最後皆大歡喜收場。

以上寓言故事以賽局理論之那許均衡解表達的形式如下:

那許均衡解

乙驢子

往東

往西

甲驢子

往東

(1,1)

(0,0)

往西

(0,0)

(1,1)

「往東」與「往西」是兩隻驢子可以採取的策略,括弧內的數字都有兩個,前面一個數字表示甲驢子的報酬,後面一數字是乙驢子的報酬。例如甲乙驢子都決定往東,對應括弧裡面的數字都是1(1表示吃到飼料),如果一隻要往東另一隻卻偏要往西,對應括弧裡面的數字都是0(0表示沒有吃到飼料),情形就是這麼簡單。

真的這麼簡單嗎?我們將故事裡面的驢子換一下名稱看看!甲驢子叫中共,乙驢子叫台灣,拴住牠們的繩子是「九二共識」;或叫「特殊驢與驢的關係」也可以,兩堆飼料叫兩岸人民的幸福,大家是不是被兩隻笨驢的行為給煩死了?不過那許說:兩隻驢子目前是很笨,但是終將變成聰明驢,因為驢子是理性的,牠們會思考!

所以,重點來了,所謂的那許均衡解是說:如果思考的容許時間夠長,笨驢終將覺悟。如果上帝給的時間不夠長,那沒關係,笨蛋驢子餓死,聰明驢子存活,按照達爾文的演化論而言,笨蛋驢子終將演化成聰明驢子!

學術界有人強烈質疑這種理論推導,最常被攻擊的說法是:拴住驢子的繩子難道不會斷掉嗎?(策略賽局理論稱之為:變更遊戲規則)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就是反映這種想法。還有另外一種攻擊方式:甲驢子先將乙驢子殺死,然後獨享兩堆飼料!中共的絕對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宣示;就是這種策略(策略賽局理論稱之為:難以置信的威脅和承諾)。假設我是那許,我的解釋如下:如果乙驢子試圖切斷繩子,或是甲驢子企圖殺死乙驢子,那麼這個策略賽局的參賽者(局中人)就不僅僅是兩隻驢子了,還有另外兩位:「驢子的主人」與「上帝」(或稱美帝與老天爺也可以)。參賽者變成四方角力後,再複雜的賽局還是有可能存在那許均衡解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古人早就說過了,現在數學證明也有了。你以為決定頒發諾貝爾經濟獎給我的委員們都是笨驢嗎?聰明的中國驢子們,諾貝爾和平獎正等著你哩!哈哈哈…

如果乙驢子試圖切斷繩子,驢子的主人警告乙驢子說:繩子斷掉後,甲驢子要殺你,我就不幫你了!

補述李登輝策略的變化:明的策略是承認特殊驢與驢的關係,暗的策略是認為甲驢子衛生習慣不佳,遲早會「崩潰」而死,如此乙驢子可以愛吃那堆飼料就吃那堆飼料。這時候上帝說話了:除了我以外,沒人知道哪隻驢子會先死!

那許均衡解最大的缺點是他假設遊戲可以玩很多很多次,平均而言會有那許均衡解。問題是現實世界裡的遊戲只能玩少數幾次?例如美伊戰爭,1990年玩過一次,2003年再玩一次就宣佈Game is over!所以有人說那許均衡是學術象牙塔裡的遊戲罷了。

智驢賽局目前剩下的問題是兩支驢子所採取的混合策略之機率如何計算?就佛法而言,每個人的一生只不過是一次賽局的outcome。那許均衡解的意義是說經過很多很多次的比賽以後必然有均衡解。

非合作賽局的那許均衡解為現代經濟學家打開了一扇窗子。很多直觀認識;都可以藉由分析非合作賽局均衡解;而找到滿意的解釋,甚至可以預測將來情勢演變的結果,對於本來處於一預測就錯的經濟學家而言,無疑是找到了救星。個人的行為在傳統的經濟學裡是假設他是存然理性的「經濟人」,而事實上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動物,人是血肉之軀,有理性,也有潛意識,也受到文化、歷史、經驗的約制。更重要的是人有記憶,當他在做選擇或決定時,他會回顧,也會記仇。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這上面的特性用賽局理論幾乎全可以解釋得通。

那許均衡解受到很多質疑,假如某個特殊情勢的賽局有許均衡解的話,人的行為為甚麼一定會遵守那許均衡解?最簡單的回答是:他們為甚麼不?當然這種回答有點抬槓的味道,進一步的解釋如下:

1.            局中人在對局以前,可能有機會相互協商

2.            局中人可能有關於相應賽局過程的直接經驗或類似經驗

3.            局中人依照社會習俗選擇策略

4.            局中人依照焦點平衡選擇策略

5.            局中人透過演繹推理選擇策略

套用到筆者所提出的兩岸爭議「智驢賽局均衡局面解」情勢說明如下:

◆ 美國不是一直在呼籲請兩岸維持「對話」嗎?

◆ 歷史經驗不是一直告訴我們「戰亂絕對不利於經濟發展」嗎?

◆ 社會習俗不是強調「和為貴」嗎?

◆ 人民的幸福難道不是「焦點」嗎?

◆ 難道兩岸政治領導人永遠都那麼沒有「智慧」嗎?

還有人質疑:那許均衡並非精確解!筆者的回答是問題的焦點當然會受到局中人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影響,但是這些因素會逐漸收斂,學術上稱之為「精鍊」或「Bayesian perfect equilibrium」,長期而言,透過一連串策略的調整,系統會達到那許均衡!如果比賽規則改變、參賽者技巧改變,系統會短暫的失去平衡,即索羅斯所說的震盪現象,但是經過學習過程以後,又會趨近於新的平衡!所以我們應該寄望於有經驗的參賽者持續重複地比賽下去,由觀察實際過程而找出均衡點,而非純粹靠理論分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8585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情報總監布萊爾「為兩岸鼓掌」
2009/02/14 08:07
美情報總監布萊爾「為兩岸鼓掌」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十二日電】 2009.02.14 02:29 am


美國新任全國情報總監布萊爾十二日在國會表示,馬英九總統當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是美國近年所見「最正面的發展」;他同時頗耐人尋味地指出,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與中國達成某種安排,而非軍事防禦。

布萊爾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上,就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做報告時表示,讓美、中關係緊張的台灣問題已實質緩和;台灣總統馬英九去年五月就任後已與北京恢復對話,兩岸領導人對維持較不具衝突性的關係也審慎樂觀。

委員會主席范士丹問到兩岸關係現況時,布萊爾表示,馬總統當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是美國近年所見「最正面的發展」,馬政府和中國(在改善兩岸關係上)在一些實質問題上採取的作法,都令人鼓舞;為兩岸利益而發展出某些動能非常重要,「我也為兩岸採取的那些措施鼓掌」。

布萊爾說,美國在兩岸事務上的一大要務,就是確保兩岸不使用軍事手段,不起衝突;維持兩岸平衡也是台灣關係法的要求。因此,不能讓台灣毫無防禦能力,以致對中國唯命是從;也不能讓中國隨心所欲欺凌台灣。

布萊爾接著話鋒一轉,說道:「台灣必須了解,台灣的長期安全仰賴與中國達成某種安排,而非軍事防禦。」

美國對解決台灣問題的終極立場,就是必須得到兩岸人民的同意,和平解決,其間並無主從關係,因此布萊爾這項說法,頗耐人尋味。

布萊爾說,如果美國能正確維持兩岸這種「平衡」,接下來解決兩岸問題,都會是用政治和人民間互動的方式。

布萊爾表示,過段時間兩岸就會在給台灣國際空間的議題上做成安排,這也可給中國保證:「一中政策是實事求是的政策。」

但布萊爾也強調,為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做好準備,仍是解放軍現代化的動力,中國的安全利益,也擴展至台灣以外。

【2009/02/14 聯合報】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包道格:馬總統未來有可能出席APEC
2008/10/31 09:46
包道格:馬總統未來有可能出席APEC

【中央社╱華盛頓三十日專電】 2008.10.31 02:56 am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今天表示,他認為,未來兩、三年內,有可能實現馬總統以其他頭銜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的機會,這是兩岸與國際社會樂見的發展。

對前副總統連戰將代表馬總統出席APEC峰會,包道格今天向中央社表示,這是非常好的決定,將促進台灣海峽兩岸持續建立互信,也讓區域內國家對台灣領導人更具信心。

目前擔任華府重要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的包道格向中央社表示,連戰具卓越政治家能力,必能成功展現台灣的尊嚴並完成任務。

包道格說,兩岸重建互信需要一步一步穩健進行,雙方都需要善意,並妥善溝通,連戰與中國高層有良好友誼,在國際場合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見面,對提升兩岸對話具相當意涵。

他相信連戰出席APEC峰會,可以充分體現目前兩岸重建互信的成就、以及反映台灣的各項進程,相信亞太區域內國家對台灣領導人的信心會更為強化。

包道格在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期間曾應邀訪問台灣,並晉見馬總統與多位政府要員。

【2008/10/31 中央社】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名氏定理
2008/03/08 16:23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奧曼(Robert Auman)在賽局領域的貢獻,是他對重複賽局的研究。奧曼指出了重複賽局的豐富策略,參賽者可依過去行動,制定相應的獎勵或懲罰策略,從而在單次賽局中趨向合作,以換取對手的信任和未來的合作,雙方長期也可因而獲致較佳的報酬。此一「無名氏定理」(Folk Theorem),提供了跳脫「囚犯困境」的一個可能。
兩岸關係是個重複互動賽局,採取邊緣運用策略,或可得一時之利,但終究不是根本解決之道。長遠來看,雙方若能透過持續的良性互動,達到由衝突走向合作的「雙贏」結果,才是真正的得分。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民 曹興誠
2007/11/12 07:56
敬請 馬英九先生、謝長廷先生(以姓氏筆劃序)合作推動制定「兩岸和平共處法」,以徹底解決兩岸問題,終止國內之政治惡鬥。
straitpeace - 兩岸和平共處法 | 2007-11-12 04:00:00

馬、謝兩位先生身為總統候選人,應深知兩岸問題如果沒有解決方案,台灣一些政客可以利用統獨議題不停爭鬧互鬥,導致國家諸事蹉跎、百廢待舉。在此亂象中,任何人當選總統均難施展身手,遑論有所成就。但 兩位如能在選前合作,推動制定「兩岸和平共處法」,即可將統或獨之決定權力「還政於民」;而由台灣百姓的集體意志來決定維持獨立或與大陸統一。如此,不肖政治人物即無法再利用統獨議題搧風點火、假公濟私;台灣政治才有可能實事求是,未來的總統當選人也才有機會,領導國家邁向大幅進步。因此我們盼望 兩位能針對此案破格合作,展示國家領導人之氣魄與格局。選後 兩位即使分處朝野,仍可循此模式,在重要議題上推動朝野合作,建立「馬、謝共治時代」,為國家重建生機。

我們也期待兩位 總統候選人能共同宣佈停止舉辦「返聯公投」與「入聯公投」;因為「公投」是大事,不容兒戲。上次「軍購公投」,未通過而繼續軍購,等於「決而不行」,已經嚴重傷害台灣公投的公信力。此次返聯或入聯公投,是「決而不能行」,其意義不過等於宣呼口號而已。如此輕率地舉辦公投,可能導致台灣的公投效力在國際上受到輕視;甚至可能連「統一需經台灣住民公投」的權力,將來都不被國際尊重。因此,無謂操弄公投的後果極其嚴重,敬盼 兩位慎思而明斷之。

本人畢生從事科技產業之創設與發展,對參與政治全無興趣。惟感兩岸問題,已讓台灣陷入分裂混亂,相對於許多國家的進步神速,台灣正逐漸迷失於政治惡鬥之中。鑒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乃不得已野人獻曝,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敦請政治領袖們檢討以往行不通之堅持,改以彈性與創意,來消弭衝突對立。因本人無意涉足任何政治活動,故不會「推動」以上提出之構想,亦無意對任何人施加壓力。本人因此希望,凡反對本人意見者,敬請自提高見,交付公評,而毋須將本人視為敵對政客,加以批鬥攻擊。此點立場,尚祈尊重。

又贊成本人意見者,請鍵入以下 Blog:(http://blog.yam.com/straitpeace),以便彙總轉呈兩位 總統候選人參考。

關心國事的小民

曹興誠 敬上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kurich) 於 2007-11-12 07:58 回覆:

http://blog.yam.com/straitpeace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程協議
2006/01/04 15:21

馬英九接受《美國之音》電台採訪時表示,兩岸目前沒有達到商談統一的地步,但是解除台海戰事的潛在威脅,對兩岸以及整個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都至關重要。

他呼籲兩岸能夠簽署一個中程(過渡性)和平協議,這將有助於兩岸的和平以及經貿往來,對雙方都有利,並不排除今後兩年兩岸簽署中程(過渡性)和平協議的可能性。

他指出,台灣國內外很多人都主張維持現狀、不統不獨。 中國一直將台灣視為一個分離的省份,如果台灣獨立,中國不排除對台灣動武。

台灣的反對黨泛藍陣營一直主張維持台灣現狀,并積極與中國進行交流,但執政民進黨的泛綠陣營就對中國態度謹慎。中國方面則指責陳水扁總統進行“漸進式台獨”。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狗吠火車....畢竟只是徒勞無益的蠢事而已
2005/10/21 14:33

當火車已開.氣笛長鳴...
沒有上車的人只好詛咒...小心翻車
狗吠火車....畢竟只是徒勞無益的蠢事而已
互聯網正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未來(大約是十年左右)將巨幅改變「中國大陸的民主風貌」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