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人對股神巴菲特的曲解
2007/03/15 20:45:59瀏覽508|回應0|推薦2

世人對股神巴菲特的曲解 

毋庸置疑,巴菲特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股票投資者之一。儘管他的選股哲學整體而言並不難把握,也很容易投入實踐,但是至少有兩種被視為巴菲特式的理念是來自於大眾的誤解,而對這些誤讀堅信不疑顯然會讓投資者受到傷害。

買進持有?

巴菲特無疑是一位長期投資者。他尋找那些可以以合算價格買進的出色企業,「準備」長期持有。遺憾的是,巴菲特的哲學通常都會被庸俗化為尋找少數偉大的企業,買進並永遠持有其股票

當然從長期著眼進行規畫和研究發現高品質股票之類都是很好的理念,但是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問題是買進持有的投資策略究竟是否能夠成功地運用到個股--而非共同基金--的身上?毋庸贅言,總是可以找出一些股票,如果多年前買進了它們並一直持有到今天,會獲得非常可觀的利潤。不過應該記住,這一切其實都是「後見之明」,而且在眾多的股票當中,像這樣的其實只是極少數。

近期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較高的歷史回報率往往都難以持續到未來。比如,一家企業過去五年的每股盈餘成長速度要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則其未來五年每股盈餘成長速度超過業界平均水平的可能性往往要低於普通企業。何以見得?競爭、市場飽和度、運營複雜度和技術的進步等等還只是一小部分足以遏制成長率的因素。更為糟糕的是,由於投資者往往都傾向於相信成長勢頭能夠持續下去,那些高歷史成長率的股票一旦無法滿足人們的樂觀預期,其股價遭到的衝擊還將被放大。

換言之,買進和持有高品質股票的理念要實踐下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那麼,巴菲特是怎麼做的呢?儘管巴菲特在最初買進股票的時候,心裡也希望能夠永遠持有,但實際上他顯然不會那麼做。

和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巴菲特其實是在幾乎毫不停息地買賣股票。或者,他的投資理念應該更為精確地闡釋為以長期考慮為基礎買進,不顧市場和行業短期波動的影響而堅持持有,長期業務前景不再具有吸引力時賣出

巴菲特之所以持有某支股票很長時間,最重要的原因只能是這支股票仍然保持著最初吸引他的那些特質。不過,在過去十年當中,巴菲特其實也賣出了不少他覺得不值得繼續持有的股票。

集中投資?

巴菲特還宣稱,股票投資者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以找到真正偉大的企業,而且人們只應該買進自己能夠真正瞭解其生意的企業。在波克夏公司1993年的年度報告當中,他表示,如果你能夠找到五至十支在自己的行業中擁有長期競爭優勢而且價格非常值得考慮的股票,你就可以忘掉傳統的多元化理念。遺憾的是,巴菲特的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哲學卻總是被人們曲解為買進少數自己瞭解的股票,不必考慮多元化問題。對於巴菲特的這一觀點,我沒有質疑的打算,但是對於投資者扭曲的版本,我卻不得不指出,他們忘記了至關重要的前提。

要找到這樣難得的投資機會,同樣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必須明白,無論自己對一支股票進行了多麼充分的研究,也無論我們對一家企業有多麼充分的瞭解,我們都不能保證這支股票就一定能夠獲得超過平均水準的回報。股市的確能夠為投資者提供額外的回報,但是這額外的回報只屬於那些發現了某種尚未為他人所知的實質性因素的人。換言之,如果你知道的好消息是別人不知道的,市場會讓你得到更多的利潤,但是如果你知道的好消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你得到的利潤也不會比別人多。因此,儘管集中投資的確意味著提升整體回報的可能,但是同樣意味著投資組合會在市場波動面前變得更為脆弱。如果你的選股決定是正確的還好,如果是錯誤的,結果不堪設想。

投資者的教訓

將巴菲特的理念結合到我們的投資中,的確有可能提升投資組合的表現。始終保持長期眼光,堅持充分投資,研究機會時要耐心,不要被短期市場波動左右,買進持有股票直至前景不再可觀……這些都是很好的理念,不過前提是不能被曲解。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81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