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退休基金組合的管理要點
2006/09/13 11:49:40瀏覽374|回應0|推薦0

退休基金投資者自己找出能夠組成一個配合默契的投資組合,使其整體表現好於相應的指數基金,同時投資組合還要和我們的具體風險承受力、投資目標及稅務狀況等匹配,這工作實在是不容易。

整個投資組合的基礎,在建立投資組合之前,你必須明確自己希望如何分配投資,如何安排大型和小型股票、海外股票、債券及現金的比例。這一方案決定了你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情況是否與你的具體風險承受力契合,是多元化投資組合構築過程的第一步。多元化的原理在於將各種不同的資產組合在一起,以消除投資單一資產門類的風險,因為不同的資產門類的波動軌跡是不一致的。當多數人視為重點的大型股票下跌時,其他的資產門類價格卻可能在上漲。

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投資組合中的每一資產門類表現都能夠好過相應的基準(大致以指數為標準),同時還不必為此承擔過多的風險。這一原則之下,我們在作出投資決定時顯然不會採取過份保守的姿態,因為保守就意味著放棄超越指標的機會,那麼與其如此,我們還不如選擇指數基金來得方便。不過,我們也不會太過激進,不會以犧牲投資組合的資產門類多元化為代價來謀求成長。達成超越基準目標的關鍵就在於選擇正確的基金。

在為投資組合選擇基金時,我們會選擇那些我們預計在未來會有出色表現、而且彼此能夠協同工作的基金。這些基金未必一定要是各自業界過去的表現記錄絕對領先者。在對基金未來的表現進行預測時,我們會考量一系列的因素,包括扣除風險及投資風格的歷史表現--這是基金經理人選股本領的重要量度,還有基金的操作費用比率、旗下資產規模、現金流以及其他一些指標。

研究方法非常複雜,結合了各種定量和定性手段。以下就是這一方法的關鍵性特質:

l        區分表現背後的技術和運氣因素:一支基金之所以能夠獲得可觀的回報,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粗略而言大致可以分為運氣和技術兩個範疇。我們使用統計技術來評估基金的歷史回報有多少是具體選股(技術)使然,有多少是市場風險、市值和投資風格(運氣)使然。

以以兩支小型成長型基金為例進行說明。Morgan Stanley Special GrowthBjurman, Barry Micro-Cap Growth截至今年五月的三十六個月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相對而言,Bjurman的回報要更高一些。那麼,這一表現的差距是如何出現的呢?我們發現,Bjurman基金更為傾向於小型股票中的市值最小者,即所謂微型股票。在這段時間之內,微型股票的表現要好於小型和中型股票,這就是Bjurman出色表現的來源。不過,當我們將這些因素的幹擾都排除之後,我們就發現,原來Morgan Stanley Special Growth才真正應該獲得更高的評價,因為該基金的選股更為成功。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Morgan Stanley Special Growth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那也未必。我們還必須考量其他的重要因素,比如費率,比如基金的具體資產規模之類。

l        不拘泥歷史表現:其實,諸如費率、資產規模、投資現金流等一系列看似和表現無關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基金未來的回報。比如,投資行業的常識之一就是,小型股票經理人管理的資產規模不宜過大,因為小型股票通常都流動性較差,經理人用於實踐自己最佳理念的資金如果過多,就很難保證目標股票的行情不會因為自己的交易受到影響。

研究也證實了業界的這一常識。或者,更為細緻的描述應該是:在小型股票基金的領域內,那些費率較低、資產規模較小的產品,其表現往往要好於費率較高、資產規模較大的產品。我們的研究還發現,小型股票基金的投資愈是集中,這一情況就愈是明顯。不過,投資者必須明白,這一理論通常只對小型股票基金有效,而在大型股票基金身上就行不通了。

l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影響一支基金表現的因素有很多,究竟哪個更加值得我們看重,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基金所對應的資產門類。比如,無論對於什麼基金,操作費用比率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不過,相對而言,費率對於中期債券基金的重要性就要超過其對於海外股票基金的重要性,因為前者是基於一個效率極為充分的市場,而回報率較為有限,而後者是基於一個效率不盡充分的市場,而回報率卻相對較高。換言之,費率對債券基金回報率的相對影響要更大一些,債券基金的經理人想要利用其管理技巧彌補這一缺陷要相對困難一些。

l        全方位立體分析:數字的確重要,但是定性分析的重要性同樣不能忽略。嘉信的共同基金研究團隊會定期會見投資組合成份基金的經理人,以瞭解基金的策略、投資理念、關鍵人物、研究資源、風險控制及其他各種重要因素。

堅定的信念和嚴格的紀律永遠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在我們生活的眾多方面,它們都是成功的締造者。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鍛煉身體可以保證我們的健康,同樣,嚴格的重置策略也可以保證我們投資組合的健康。不幸的是,許多投資者都沒有養成定期重置的習慣,因為他們要麼就是過於忙碌而忽視了這一任務,要麼就是被感情控制了自己的理智--總是堅持持有那些上漲週期已至尾聲的資產。建立了嚴格的重置策略,我們才能夠真正作到賤買貴賣。

一旦你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投資組合,我們建議你至少每年重置一次,使其回歸最初的資產配置方案。當然,如果投資組合中某一資產門類的比重發生了急遽變化,我們也可以提前採取行動。

投資組合管理絕不是在投資組合建立之後就大功告成了。對基金的持續監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金出現了管理層的變更或者結構和策略的變化,或我們認為基金的前景有重大惡化的可能,我們都會及時賣出。多元化並不能完全消除市場虧損風險。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44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