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南京演講 連答三個不知道
2008/03/20 15:16:08瀏覽4088|回應3|推薦10

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南京演講 連答三個不知道

200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美籍華人、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南航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國際空間站上的AMS實驗》的學術報告。AMS實驗是由1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研究機構合作承擔的國際性大型科研專案,造價約7億美元,目的在於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它將是人類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測儀器和技術。按照慣例,一小時報告後,丁教授回答同學們提問。

    “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嗎?”

    “不知道。”

    “您覺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麼經濟價值嗎?”

    “不知道。”

    “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

    “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這的確讓在場的所有同學意外,但丁教授的簡短而樸實的解釋不久就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對於第一個問題,他補充說,在太空實驗找到反物質和暗物質之前,誰也無法確定能不能找到。對於第二個問題,他說了一段話:“科學很大一個作用是滿足人的好奇心,這是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1890年前後,物理學第一個和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是發現了電子和X光的科學家,那時候很多人問它有什麼用,有什麼經濟價值?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子和X光都很有用。三四十年代最先進的科學是量子力學,現在用在了超導、鐳射、通訊上比如微處理器等,到了四十年代最基本的科學是原子能物理,現在也被用在能源等方面,所以今天我們所用的東西都是以前被認為是‘花錢最多最沒有經濟效益的’。”後來他補充說,我所研究的東西確實是沒有什麼經濟價值,場內立即發出會意的笑聲。對於第三個問題,他沒有作過多的解釋。

    記者注意到,丁肇中回答“不知道”時,表情自然、誠懇,沒有明知不說的矯揉造作,沒有故弄玄虛,也絕沒有“賣關子”。據瞭解,這位在華人中享有盛譽的科學家,卻經常回答“不知道”。“知之為知之”。他常說:不知道的事情絕對不去主觀推斷,而最尖端的科學很難靠判斷來確定是怎麼回事。然而,正是“不知道”激起的強烈好奇心使他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這位僅用100美元學費念完6年大學的博士(當時美國密歇根大學每年學費1000美元,丁肇中因表現出色一直受到校方資助,成為該校百年間從學士到博士完成時間最短的學生)登上了諾貝爾領獎臺,在他的科學實驗歷程中,為人類解開了很多很多“不知道”。

    在對南航學生的簡短演講中,丁肇中特別強調,做科學的人最重要的是興趣,有了興趣,你可以為它放棄其他一切的事情,“為了名和利去做科學是很危險的”。講到這裡,丁肇中停下來沉思了一會,似乎想起了什麼,又說:“過去幾十年間的大部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我都認識,他們中很少考第一名的,絕大部分都在50%%以下,有的還是班上倒數第幾名。能考第一名當然好了,但考試是考以前的經驗和知識,而科學恰恰是質疑前人的知識,通過實驗創造新的知識。”

    去年,丁肇中教授曾說:亞洲有個學化學的,經常不務正業,在他不懂的領域臭屁,kurich昨晚看電視,又看到這位仁兄在大放厥辭了,唉~

吉戊己乙

時申丑亥

大運 8戊子 18丁亥 28丙戌 38乙酉 48甲申 58癸未 68壬午 78辛巳

最喜丙火、甲木透出天干,冬季戊土,非甲不靈,非丙不暖。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華人,祖籍山東省日照縣,著名物理學家,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獲得1976丙辰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丁肇中出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兩個月後隨父母回到中國。父親丁觀海是工程學教授,母親王雋英是心理學教授。由於中國那時兵荒馬亂,丁肇中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裡教育。丁肇中12歲去了臺灣,通過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成功中學。一年後轉學到建國中學讀書。1955年高中畢業後,丁肇中被保送進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1956丙申年,由於興趣使然,他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修習工程學、數學和物理學。1959年,獲得數學和物理學士學位。1962壬寅年(大運丙戌)獲得物理博士學位。

1974甲寅年,丁肇中與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教授伯頓·里克特幾乎同時各自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1976年,兩位教授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及美國政府的勞倫斯獎。他是第一位用中文在頒獎典禮發表自己演講的中國人。雖然以前有華人獲獎者(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沒有用中文作演講。在他的演講中,他強調了實驗工作和理論工作同樣重要。

丁肇中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凱伊·庫尼(Kay Kuhne)於1960庚子年(亥子丑)結婚,並有二個女兒:珍妮(Jeanne)和艾美(Amy)。1985乙丑年(大運甲申)他與蘇珊·卡洛·馬克思 (Susan Carol Marks)博士結婚,1986丙寅年(大運甲申)生下兒子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1711655

 回應文章

dolphin
自認知道的人,就不會有動機想去了解更多,也就不會去觀察。當然,就會做出許多愚蠢的決定。
2008/04/09 20:00


以下內容為轉貼, 值得深思:
==========================

教育專家L.羅恩 賀伯特先生提過,「認為自己都知道了」是阻礙學習的首要因素。

犯有這種毛病的人處處皆是。愚蠢的人往往並非笨,而是因為不再能學習了。

學習並非只是從書本,生活中的觀察也是種學習過程。但是自認知道的人,就不會有動機想去了解更多,也就不會去觀察。當然,就會做出許多愚蠢的決定。

我個人從事管理工作數年來,發現還有另一種類似情況常會發生在自己與許多主管身上:我們雖不太會「認為自己都知道了」,但是卻常常「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賀伯特先生有許多寶貴的管理技術與方法,可以輕易解決主管們所面臨的困境與工作過量。但是由於不知道這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主管們往往把這些工作困擾當作是「正常會有」的,然後用自己的「老方法」來處理,結果自陷泥沼,越做越累,最後的結論就是自己不是一塊當主管的料。

我往往在讀到這些資料後,才驚覺過去浪費太多時間去做無效的處理。可是在沒讀過前,甚至連這是個問題也沒有意識到。

由於我學習過這些知識,所以當下屬主管抱著頭在燒不知如何處理時,我可以較容易迅速地看出問題所在與解決方法。

當我積極地催促下屬主管們去學習這些管理資料時,儘管他們都同意也願意,卻發現他們的動力不強,因為「很忙」、「要先把事情解決」、「沒時間」、「要先把成績拉上來」等等理由。可是會發生這些「理由」,就是因為沒有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啊。但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毛病,不僅阻止了學習,也讓這些主管們注定過勞、心力交瘁與充滿挫折感。

因此,我想主管們該給自己一個座右銘「知道自己還有不知道的」。

說也奇怪,這樣子想,立刻就會讓人覺得有智慧多了,也開始較願意學習與觀察了,不是嗎?

其實,不僅在管理工作上如此,夫妻關係、親子教養、人際友誼、專業領域…等等生活各方面何嘗不是如此呢?

想要更好,我想就必須先「知道自己還有不知道的」。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08/03/21 11:15

謝謝提供這篇文章。

泥土敬白


dolphinx9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我沒有得過 諾貝爾獎, 也沒有當過 總統; 更不是 中研院的院士
2008/03/20 20:14

平心而論, 打選戰這對 DPP是得心應手的, 因為本來就是以群眾運動起家...

但這必竟是關係 2300萬人的未來, 誠如 DPP 在每年 228 前後,不斷訴說 KMT與 CKS 的歷史罪狀...
而今 DPP 也已執政了八年, 千錯萬錯不是謝長廷的錯, 但 陳水扁先生與DPP內閣領導的八年, 謝蘇也都擔任過行政院院長, 能不概括承受嗎 ???

謝先生今天好像又說<如果敗選要退出政壇>, 我覺得那就太輸不起了,
如果 KMT 執政, 正好可以請 謝長廷先生與李遠哲先生與對岸 胡錦濤等人來談,
一則可以讓 DPP免除 KMT會賣台或聯共之虞; 二來 李前院長對謝長廷先生的能力很有信心, 正可人盡其材, 發揮專長.

雖然  我沒有得過 諾貝爾獎, 也沒有當過 總統; 更不是 中研院的院士;
我只是一個生長在台灣 40年的平凡民眾,我不希望看到台灣 再向下沉淪了!!!
也希望 大家能夠想想 台灣的未來, 在我們的手上神聖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