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6 02:32:08瀏覽22343|回應1|推薦9 | |
〈短歌行〉 曹操 【題解】本篇選自《文選》。《短歌行》是樂府舊題,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名。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一首句為「對酒當歌」,其二首句是「周西伯昌」,這裡所選的第一首,是曹操詩中的名篇之一,借此抒發自己的懷抱。所謂短歌,和長歌相對而言(指歌聲的長短),是指高吭急促的歌唱,多用以表達慷慨激昂的感情。行,是樂曲的意思,一種樂府和古詩的體裁。 本詩中,作者抒發了對時代亂離的感慨,對時光消逝的憂傷和對輔助自己創業的賢才的渴望,反映出為統一全國的宏圖大業的急切心情。開頭一節對人生短促的感慨,調子比較低沈,這是當時動盪、亂離的社會現實在作者人生觀上打下的消極啟印。但總觀全詩,調子還是積極向上的,在和諧、自然的詩歌語言中,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感情。 轉載自: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2.asp?No=140438&Object=2000&TopNo=46683 【作者】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曹操於政治軍事上擁有極高成就外,文學創作上,亦綻放光芒。他繼承漢樂府詩之現實主義精神,以樂府舊題創寫新內容,以當時社會現況為寫作題材,此一作法不僅影響建安七子,亦間接影響唐新樂府運動。此外,曹操獎掖文學,鼓勵創作,極力招攬文人賢士,待之為上賓,使眾文人薈萃於鄴下,形成「鄴下集團」,其中又以「建安七子」為最著名,對建安文學之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 曹操詩歌以四言詩為最,「短歌行」為其代表作。其詩分為抒情詠懷詩、社會寫實詩、政治詩及遊仙詩四類。鍾嶸評之曰:「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說明其詩風格古樸直言、悲涼沉雄,豪邁之氣洋溢詩中,情感真切,積極進取,使曹操於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引述自:http://lcg.hkcampus.net/~lcg-chs8/1.htm)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ㄎㄤ),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ㄐㄧㄣ),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ㄧㄡ)呦鹿鳴,食野之苹(ㄆㄧㄥˊ)。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ㄉㄨㄛˊ)?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ㄑㄧㄝˋ)闊談讌(ㄧㄢˋ),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ㄗㄚ),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ㄅㄨˇ),天下歸心。 【注釋】 ○對酒當歌:面對著酒應當高歌。原用以感嘆人生苦短,要及時有所作為。後亦指應當及時行樂。對:朝著、向著。當:應當。 ○朝露:早晨的露水,見日即乾,形容人生的短促。人生短促。漢代人常用以比喻人的年命之短,可參看漢樂府《薤露》。 ○幾何:多少。能有多長? ○去日苦多:過去的日子苦於太多了。對過去了的時日太多而感到痛苦,亦即傷心人命短暫之意。去日:已逝去的歲月,過去了的日子。去:過去的。苦多:1.因某物繁多而憂心愁苦。2.苦於太多。苦:用作動詞,苦於,太過。 ○慨當以慷:感概人生的短促,應當用激昂的歌聲來表達。此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慨而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意思與「當以慷慨」相同,即指應盡情地慷慨高歌。當以,句中語氣助詞。以,同而。慷:慷慨。 ○憂思:憂愁的情緒。深藏著的心事,即「憂世不治」。感嘆人生的短促,引起憂思。 ○何以解憂:疑問句。「以何」倒作「何以」,拿什麼來排遣憂愁?何以:以何、如何;用什麼。解憂:紓解煩憂、解除憂愁。唯有:只有。杜康:《博物志》以為周代人,相傳是我國最早發明釀酒的人,善造酒,故作為酒的代稱。此為「借代」法。 ○青青子衿二句:語出《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原是一首寫男女戀情的詩,曹操引用此詩成句,把它加以變化,用以表示對賢才的思念。青青子衿:代指曹操所思慕的賢才。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你。衿:衣領。青衿:周朝時學子的服裝,衣領用青色緣飾,故後來用以代指學子,泛指賢才。指有智謀、有才幹的人。 ○悠悠:憂思的樣子。形容思念的(感情)深沉和久長。 ○但為君故二句:只是為了你的緣故,我低聲吟詠到現在。但,只是。君:你,指曹操思慕賢才。故,緣故。沉吟:低聲吟詠,默默探索思考。指深切懷念和吟味的樣子。 ○呦呦鹿鳴四句:語出《詩經.小雅.鹿鳴》。直接引用成句,原句是表示熱情接待賓客的,借用來表達詩人想招納賢才的強烈願望。「苹,萍也,鹿得萍呦呦然鳴而相呼。」呦呦:狀聲詞。形容鹿鳴聲(歡叫聲)。苹:藾蕭,一種古書上的植物,屬白蒿(ㄏㄠ)類,即艾蒿。 ○嘉賓:尊貴的客人。鼓:彈奏。瑟、笙,二者都是古代的樂器。瑟:古彈撥樂器名。笙:吹奏的竹管樂器名。《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是一篇誠懇熱情地歡宴賓客的詩。曹操在這裏取其成句,以表示自己期待賢才的熱誠。 ○明明如月二句:正如天上那皎皓的月亮,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有二義──1.同輟,ㄔㄨㄛˋ,停止,斷絕。月光不可阻塞斷絕,以比喻人的憂思不能抑止。2.掇,音ㄉㄨㄛˊ,一作拾取、捉取。採摘、拾取,拾獲得賢才。以月光不可捉取,比喻憂思不可排除。 ○憂從中來二句:言我那發自內心的思渴賢才的憂慮,無法斷絕。 ○越陌度阡二句:客人從遠道而來,有勞客人枉駕前來探望我。二句所說的情景,實際上是詩人的想像,是幻覺。越陌度阡:是說友朋之間互相過從的事;曹操這裏用其成句,以言賢士自遠道而來投。陌、阡:田間的道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古諺有所謂「越陌度阡,更為客主。」 ○枉用相存:如同說「屈尊賢士們來光顧我。」枉,謙詞,委曲、屈尊、屈就、屈駕、枉駕、勞駕的意思。用:以;來。存,存問、問候、探望。 ○契闊談讌二句:仍然是詩人的想像。句意:久別重逢在一塊飲酒談心,回憶敘述著舊日的友誼。契闊談讌:ㄑㄧㄝˋ ㄎㄨㄛˋ ㄊㄢˊ ㄧㄢˋ即宴談契闊。情意投合,在一起談心宴飲。在歡樂的宴會上暢敘離別懷念之情。宴,同讌。契闊,久別重逢。本義是兩件東西放在一起的相合(契)與不相合(闊),後來用以代指人的會合與離別。猶言「聚散」、「離合」,這裏是偏義複詞,單指離別。契,相會。闊,離別。談讌:宴飲談話。讌:宴飲,通「宴」。 ○心念:心中想念、思念,回想著。舊恩:往日的情誼。舊日的友好情誼。 ○月明星稀四句:用比興手法,以眼前烏鵲徘徊不定,無枝可依,比喻賢才在時代的亂離中都在尋找依託,但哪裡才是他們的託身之所呢?月明星稀:月色皎潔,星光稀疏不明。形容清朗幽靜的月夜。稀:疏、不密。烏鵲:背黑尾長,腹及翼下羽毛白色嘴腳皆黑,與全身黑羽的烏鴉不同,古人認為是吉鳥,故稱喜鵲,並非顯示凶兆的烏鴉。三匝:多圈。形容不斷繞樹而飛,遲疑不前,未能即時決定棲止。匝:ㄗㄚ,量詞,周、圈。計算環繞圈數的單位。依:倚靠、倚託,棲託。 ※烏鵲繞樹無枝可依,以喻亂世中人才的無處依託。當時中原地區戰亂頻仍,有許多人士南逃依附劉表或孫權。 ○山不厭高二句:山不嫌棄塵土的堆積所以成其高,海不嫌棄細流的匯集所以成其深。比喻招納賢才,越多越好。厭:滿足。《管子.形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曹操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就從這裏化來。 ○周公吐哺二句:以周公自比,表示要像周公那樣謙虛待賢,使天下人心歸附,從而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周公吐哺: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吃一頓飯時,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比喻求賢心切。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輔助執政。吐哺,本是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飯食。後指殷勤的求取賢士,中途停止吃飯。歸心:誠心的歸附。 ※《韓詩外傳》卷三記載周公曾說:「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據《史記.魯世家》載,也有與此大致相同的文字。周公戒伯禽曰:「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曹操在此顯然是以周公自命的。 【翻譯】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在世能有多久?好比早晨的露水,轉瞬即逝。逝去的歲月中,憂慮比歡樂還多呢! 應盡情地慷慨高歌,但內心的憂慮卻時刻難忘。用什麼來消解我的愁悶?唯有酒呀!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指孫權、劉琦等),你們使我長久地懷念。只因為思念你呀!我一直低聲吟詠《子衿》到如今。 原野上的小鹿,一邊鳴叫,一邊吃著艾蒿。我有貴賓,鼓瑟吹笙來相待。(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那皎潔的月亮,什麼時候才能把它掇取到?(指劉備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攬到手下。)我出自內心的憂慮,永遠也排解不開。 承蒙你們踏著田間小路,遠道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舊日的情誼。 月色皎潔,星光稀疏不明之夜,眼望烏鵲朝南飛去,繞著大樹飛了一圈又一圈,那一樹枝才是他們的棲息之所呢? 山不嫌棄土石的堆積所以成其高,海不嫌棄細流的匯集所以成其深。像周公一飯三吐哺那樣禮待賢士,天下人心就都歸附於我了。 【賞析】 《短歌行》原為清商曲辭平調中的一種,不過短歌行古辭已亡佚,此為魏武帝之擬作。這首詩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說:「此篇大意,似在延攬人才,曰但為君故,念人才也。曰何時可掇,言人才之不易得也。曰何枝可依,喻賢者之擇主而仕也。末以周公自比,始說出本意也。」對此詩內容分析真切。因為曹操身當擾攘之世,在其政治活動中,對人才之要求至為迫切,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求才不拘品行令的頒行。而《短歌行》最能表達出他這種心境,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能發揮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這首詩雖然充滿了人生如寄的慨歎,及時行樂的悲觀色彩。但流露出曹操的英雄氣魄,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所以此首詩套用成典,卻自然不黏滯,造境雄偉、音調壯闊而不覺做作,這恐怕就得利於詩境與作者心境的契合無間吧! 【補充】 清人陳沆《詩比興箋》對這首詩作了全面的解釋:「此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次引《青衿》、《鹿鳴》二詩,一則求之不得,而沈吟憂思;一則求之既得,而笙簧酒醴。雖然,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吳蜀,棲惶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這個理解還有不夠確切之處。劉邦的《大風歌》,在統一全國之後,思猛士來防守邊疆,所以有「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得意語。而曹操是面對天下三分,感到人生有如朝露,統一大業的無法完成,所以憂思難忘。他想像周公那樣招賢,要在孫權歸順、在完成統一後才行。否則三國皆裂,吳蜀的賢士各為其主,他即使招賢也招不來,不可能使「天下歸心」,與劉邦的「思猛士」來守邊疆的抱負有所不同。又這首詩裏寫他思念跟他有舊恩的子衿而不得,這跟他完成統一大業密切相關,跟他的憂思相關,更非「思猛士」的含意。人生如朝露的憂思,不在於「建聖哲以貽後嗣」,是憂統一大業之無法完成,所以懷念有舊恩的子衿。倘子衿來歸,即可念舊恩,完成統一,再吐哺折節以招賢,使天下歸心。倘子衿不來,則統一大業無法完成,憂思不可斷絕。因此,在這首《短歌行》裏,人生朝露的憂思,對子衿的懷念,都跟統一大業密切相關。統一大業的完成,才能結合招賢來使天下歸心。倘子衿不來,則統一無望,雖招賢也不能使天下歸心。曹操在建安十五年下的《招賢令》裏說:「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可見他心目中的賢士,不過能幫他建立霸業,使他成為齊桓公那樣的霸主,不能使他成為周公,掌握天下政權來招納賢士。因此在這首詩裏,思「子衿」的來歸與學周公的吐哺是密切結合的。 (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liken321&article_id=2105840)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