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資治通鑑故事選(一)
2008/08/30 19:45:08瀏覽3749|回應0|推薦1

資治通鑑故事選(一)

【題解】

    (一)癡聾家翁: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二二四˙唐紀四十˙代宗大曆二年。描寫唐代郭子儀功高封王,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許婚給郭的幼子郭曖。一日郭曖與昇平公主爭吵,怒責公主,公主便回宮向皇帝身邊哭訴。但皇帝聽了公主之言後,認為公主自身無理而予以教訓說服,不必用皇權干涉,赦郭曖無罪,又代他夫妻解和。故事曾被改編為戲劇。出於明人傳奇,原名「打昇平」,又名金枝」、「滿床笏」《大拜壽》、《金枝玉葉》、《歡喜冤家》,近年此戲在梆子、京戲、歌仔戲中都很流行。劇情增添了許多原文所沒有的細節,在此略過不提。

    (二)赦與不赦: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魏紀七。敘寫蜀漢費禕濫行特赦,竟自以為施惠於民,惜執法寬鬆,而法紀蕩然。而諸葛亮執法,有賞有罰,恩威並濟,獎懲分明,而不輕言大赦,故治蜀能立威立信。二者相較,優劣立判。

 

【作者簡介】

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光年幼時,持石擊破水缸救友的故事,廣為傳頌;其年甫冠,中進士甲科,聞喜宴上不願戴花,為當世所稱;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 水 先生」。著有稽古錄、涑水紀聞等。司馬光自少稱迂叟,另著迂書四十一篇。至其所編《資治通鑑》,則於史學影響深遠。 

《資治通鑒》是一部集體編寫、規模空前的歷史巨著,簡稱為「通鑑」。為編年史,宋司馬光主編,協修是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等人,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原欲定名為《通志》,神宗即位後,把《通志》改名為《資治通鑒》,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記史事,上起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終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計1362年,分為294,共計300多萬字;另外《目錄》30卷,《考異》30卷。有胡三省註。書中網羅宏富,舉凡國家興衰之跡,生民休戚之事,並寓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之意,欲資宋朝皇帝治理國事的借鑑。文繁義博,體大思精。編成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時間。

又畢沅沿其例作續資治通鑑三百二十二卷,記自宋迄元的史跡。《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歷史上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之比美。

(史書分類)

○正史:史記、漢書等紀傳體的史書,如二十四史。

○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中心而編輯的史書體裁。創始於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本紀記述帝王事蹟,兼以排比大事;列傳記錄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及四方諸夷。為歷代修撰正史所採用。 

○斷代史:專記某一朝代的歷史,相對於通史而言。如漢書。

○通史:貫通古今,連貫各朝代史實的史書。如史記。

編年史:一種我國史書的體裁。以史事繫於年、月之下,創始於春秋。

○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例。創始於宋代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將重要的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順序編寫,可補編年、紀傳體的不足。

史:僅記述一事的始末、一時的見聞,或傳鈔舊史自成一書及私家記載之遺文舊事,有掌故性質足資考證者,稱為「雜史」。

史:一種史書體裁。介於正史和雜史之間,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書。如唐高峻的高氏小史、宋呂祖謙的新唐書略等。=外史。 

國別史:以一個國家為對象及範圍而撰寫成的史書。 

○外史: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別史、野史。   

○野史:私家記載的歷史。相對於正史而言。=野乘、外史。 

 

(一)癡聾家翁

【原文】

    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諭令歸。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上曰:「鄙諺有之:『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曖數十。(出自「資治通鑑」)

【注釋】

○郭曖:名將郭子儀的幼子。

○昇平公主:昇平公主是唐代宗李豫與沈后的女兒。沈后堪稱絕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賢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寵。然而在唐代宗東征西討的時候,沈后卻失落民間,行蹤不明,唐代宗便把對沈后的寵愛轉移到昇平公主身上,使她養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嬌貴跋扈的公主脾氣,三不五時撒嬌發橫,宮中的人都得依她的性子。郭子儀平安史之亂,中興唐室有功,代宗便將女兒昇平公主許配郭曖。

○汝倚乃父:汝,指公主。倚,依仗、仗恃。乃父,你的父親。(通常為父親對子女的自稱。)亦作「乃公」、「乃翁」。

○我父薄天子不為:我的父親根本就看輕天子這個位子,所以不想做天子。我父,指郭子儀。薄,鄙視。

○恚:ㄏㄨㄟˋ怨恨、憤怒。

○慰諭:慰,安撫,用言行或物質等使人寬心。諭,告知、曉喻。

○待罪:待罰。古代官吏常恐失職獲罪,故以此為自謙之辭。

○鄙諺:ㄅㄧˇ ㄧㄢˋ俗語、諺語。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鄙語。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ㄅㄨˋ  ㄅㄨˋ ㄌㄨㄥˊ ㄅㄨˋ ㄗㄨㄛˋ ㄐㄧㄚ ㄨㄥ比喻作公婆的對於兒媳之間的爭吵,不必認真,偶然裝糊塗一下也不妨。痴,呆傻的。聾,1.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2.昏昧不明。家翁,又作「阿家翁」, ㄍㄨ ㄨㄥ,泛指家長。語出資治通鑑˙卷二二四˙唐紀四十˙代宗大曆二年。」

○兒女子:小孩子。此指子女。

○閨房:內室,女子居住的居室。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內室、閨閣、香閨。 

○杖:1.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2.拷打。

 

【翻譯】 

    郭曖與昇平公主婚後,有一次與昇平公主口角(發生言語爭吵)。郭曖因一時氣不過,竟對公主說:「你是仗著自己的父親是天子嗎?天子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根本就看輕天子這個位子,還不屑做天子呢!」昇平公主聞言,大為氣憤,馬上命人備車,趕回皇宮面奏皇上(向代宗告狀)。

    代宗明白事情原委後,說:「這一點不是妳所能懂的,郭曖說的話沒錯,他的父親確實是不想當天子。假使郭家人真的想取我們而代之(假如他父親想當天子),那麼天下怎可能歸妳家所有!(這天下哪裡還是我們家的啊!)」說完,皇上安慰她一番,希望公主明白事理,然後讓公主回家去。

    郭曖的父親郭子儀聽到這件事之後,就把郭曖囚禁起來,趕緊入宮向聖上請罪(入朝等待皇上治罪)。代宗明白郭子儀來意,便安慰郭子儀說:「民間有句俗話說:『不裝傻、不糊塗,是做不得家長的。』你我對於兒女小夫妻間閨房內吵嘴的話,哪能當真啊?(又何必太在意呢?)」於是擺擺手,命郭子儀回去。郭子儀回家後,便杖打郭曖數十大板做懲罰。

 

(二)赦與不赦

【原文】

  漢大赦,大司農河南孟光於眾中責費禕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窮極,必不得已,然後乃可權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何有旦夕之急,而數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乎!」禕但顧謝,踧踖而已。 

  初,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由是蜀人稱亮之賢,知禕不及焉。 

  陳壽評曰:諸葛亮為政,軍旅數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注釋】

○大赦:國家遇有特別情況時,由元首發布命令,赦免若干罪犯,或予以減刑。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為人博學,專門研究《史記》、《漢書》、《東觀看記》,受劉焉父子禮遇。蜀漢大司農,因時常直言指責同僚而被疏遠。靈帝末為講部吏。獻帝遷都長安,孟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家舊典。劉備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並掌制度。後主踐阼,為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後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餘卒。

○費禕:字文偉,素有才學,和沙南許叔龍、南郡董允齊名。劉禪即位後,任為黃門侍郎。費禕觀察力敏捷,長於說理,是非常傑出的外交幹才,因此深獲諸葛亮重用。費禕任後軍,不久便代替蔣琬出任尚書令。後繼蔣琬之後駐紮漢中前線,成為眾臣之首,不想費禕ㄧ竟在延熙十六年(253)遇刺身亡。 

○偏枯:1.中醫上指半身偏廢無用的病。亦稱為「半身不遂」。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調。此處應指「赦」法不合中道,有所偏頗。

○明世:政治清明的時代。

○衰敝窮極:沒落且敗壞到了極點。

○權而行之:權,衡量。

○百僚:百官。=百寮。稱職:ㄔㄥˋ ㄓˊ才能足夠勝任所擔負的職務。←→瀆職

○數施非常之恩:數,ㄕㄨㄛˋ頻頻、屢次。下文「軍旅數興」之「數」意同。非常之恩,不和常態的恩典,指大赦。

○奸宄: 1.犯法作亂。2.犯法作亂的人。=姦宄。宄,ㄍㄨㄟˇ,姦邪、作亂。說文解字:「宄,姦也。外為盜,內為宄。」段玉裁˙注:「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凡盜起外為姦,中出為宄。」泛指壞人、歹徒。 

○踧踖:ㄘㄨˋ ㄐㄧˊ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匡衡:西漢經學家。字稚圭,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人。生卒年不詳。少勤學,家貧,鑿通鄰家牆壁,引光讀書。能文,善說詩。元帝時為相,封安樂侯。後為司隸校尉王尊彈劾,遭免官,卒於家中。

○吳漢:東漢人。劉秀大將,曾任大司馬,多有屠城、暴掠之舉。影像畫在雲台閣,稱雲台二十八將。

○周旋:本為古代行禮時進退揖讓的動作,後引申為應酬、交際。

○陳元方:陳太丘之子。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 家 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 家 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鄭康成:即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 時稱鄭 君,又稱後鄭,以別於東漢初之鄭眾,弟子自遠方來者數千人。箋注毛詩、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曾:ㄗㄥ,乃、竟然。

○治亂:安定及動亂。

○劉景升:劉表。(西元142208)字景升,東漢山陽高平人。漢獻帝時為荊州刺史,士卒眾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不與他人爭雄。曹操帶兵來攻,兵尚未至,劉表疽發背而死,其子劉琮投降。

○季玉:即劉琮ㄘㄨㄥˊ,劉景升之子。及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劉備奔夏口。操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赦宥:赦免、寬恕。=赦免、宥免。

○卓:ㄓㄨㄛˊ,高超獨特。  

 

【翻譯】 

    蜀漢實行大赦。大司農、河南人孟光當眾責備費禕說:「實行大赦,就像樹木有一半茂盛而另一半卻枯槁一樣,是一種偏頗不當的政策,不該在清明時代實行的。只有到了社會極端衰敗,實在不得已的時候,才能權衡變通偶爾採行一次。如今主上仁德聖明,百官們也都盡職負責,哪有什麼迫在眉睫的危機?非得經常施行這種不平常的恩典,去加惠於那些.犯法作亂的歹徒不可嗎?」費禕聽了,只是一味地看著他道歉,謙恭地聽他責備而已。

  當初,諸葛亮當丞相的時候,有人認為他吝於實行大赦。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國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是靠小恩小惠。因此漢代的賢臣匡衡、吳漢都不主張實行大赦。先帝也曾說過:『我與陳元方、鄭康成在一起時,常常聽他們對我講述各項治國的理論,但是竟從沒提到過赦免的措施。像劉表、劉琮父子那樣,每年都實行赦免,對於治國又有多少幫助?』」因此蜀人極力稱讚諸葛亮的賢明,而知道費禕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陳壽評論說:諸葛亮治理國政,曾多次發兵征戰,但赦免令卻不輕易下達,難道不是他高超獨特,很有遠見卓識嗎?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217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