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8 08:56:33瀏覽161|回應0|推薦8 | |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政府確定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媒體紛紛針對十二年國教做系列專題報導,除了探討政策本身和問題外,也開始對十二年國教議題引發的周邊教育問題產生興趣。 前陣子大家關注明星高中如何免試入學?最近私立學校似乎成了焦點,有些媒體把私立學校當做家長解除對十二年國教憂慮的管道之一,刻意營造「只要有能力,最好就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的氛圍,甚至引起限制私校直升名額的想法,以私校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這不是我樂見的。 當年政府鼓勵民間興學,除了可以紓解政府辦教育的財力負擔,更大的意義在為台灣創造多元的教育環境。過去的社會價值觀和各種法規要求下,私校能營造的特色有限,加上少子化的壓力和景氣的影響,私校的生存並不容易。要能經營出口碑,更需要比公立學校多好幾倍的心力。 所幸近年來,不少私校已努力經營出品質與特色,不管是以升學績效為號召,或以各種特色課程為吸引力,這些私校都成為家長另一種放心的選擇。那是經過多年努力所累積的成果,如果被看待成「家長因不放心公立學校的品質只好選擇私校」,不僅對認真的公立學校老師不公平,也太輕視私校辦學的用心。 多元的社會也需要多元的教育選擇,公私立學校各有不同的優勢與限制,政府其實不必也不該擔心私校搶公立學校的學生。相反的,政府如果能營造更開放、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政策環境,鼓勵公立學校也能發展多元的課程特色,並勇於淘汰不適任教師,讓公私立學校有良性競爭,一起提昇辦學品質,這樣才是所有學生之福。。 文章出處: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