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1 08:14:50瀏覽3351|回應2|推薦29 | |
[本文刊登於2014年5月號 張老師月刊]
坎坷單爸的母親節告白
侯剛本
落筆此刻,戲劇性地,我收到了一封來自某醫院社工室的來信。信件的內容,如常地,恰似我始終如一的戲劇人生……. 社工信裡的意思,提到有一個「號稱我生母的人」在該院病危,臨死前說想見我最後一面……;那封信,我視而不見,喪禮也沒出席;隨著時間的時序,我依樣過著屬於我的人生劇本節奏,執行著我每天該認真面對的問題。至於那封期期艾艾動之以情莫名的來信,因為信中提到那人,與我40年生命的情境脈絡無關,所以也就無需懷以喪親之痛的高規格心情認真面對。 是的,我的原生家庭很糟,父親長年酗酒花天酒地處處留情,常常帶很多我不認識的女人回家睡覺,還常常半夜把我叫醒,強迫我要叫這些莫名奇妙的女人「媽媽」。至於我的媽媽(正確的說,他不是媽媽,只能算是我的生母),他是父親在外留情的眾多對象之一,只是因為這個女人替我父親生了孩子(正是在下我)。可圈可點的是,這女人在懷我之時因為賭博敗光了我父親的家產,於是家庭會議最終的結果,他被逐出我被留下(因為我是男丁)。想當然爾,活在那樣原生家庭裡的我,既不快樂也不幸福。最後,得知有個可以長年公費住校的復興劇校後,於是,就從十歲離家入學的那天起,我似乎便和這個本就(應該)不接納我的原生家庭漸行漸遠。順勢而為的,我這既是敗家不稱頭的二房之子,又是一個從小容易生病不易照顧的孩子,面對這個始終大家「各顧各的」「分崩離析」的原生家庭,家庭成員們自然也就可以因為我長年公費住校使然,曉得你在那兒有吃有住還可習得一技之長,從此對我完全不用付出任何關心理會,直到我父親去世那天,這群家庭成員們才又冒出來以喪父之名,要我出席父親的喪禮。自此之後,照常各奔東西各過各的(反正這麼多年,我也習慣了)。 出社會後,由於藝不輸人吃苦耐勞勤奮賺錢與人為善,於是,25歲的我曾經少年得志五子登科。可惜這段婚姻因著姻親種種複雜關係,辛苦維持七年終告破碎。出世的葳,父母的離異使他三歲時罹患重度失語症。種種命運的玩笑與交迫,醫生告訴我:「你女兒的失語症如果想要痊癒,就要看你打算付出多少代價怎麼照顧……」;為人父親,就算婚姻宣告失敗,終究不捨當時年幼失語時的孩子,溝通互動過程只會或點頭、或搖頭、或掩面、或不時莫名淚流;於是,為了不想讓葳重蹈我那不堪童年與原生家庭的覆轍,儘管只有父女二人相依為命,當時的我,做出了「以葳為最大利益」的極大風險決定,賭上「兒女會自己帶米糧」來的古諺,自斷風光事業任督二脈,靠著四方接濟教會救助,專心帶葳走出前後約莫將近四年,才算完全康復的重度失語症(詳見侯剛本《學會貧窮》一書;2009:大好書屋)。
那段和葳相依為命的七年日子(2006~2012)裡,除了設法顧全父女餐餐溫飽之外,正常親情應有的陪伴、照顧與教育,本人一肩扛起父兼母職毫無怨言。平均每個月趁葳去上幼稚園的時候,我會到王興民醫師的診所(木柵欣民診所)吊營養針,補充過勞過累卻又無路可走的虛弱體力。直到葳放學回家後,在他的世界裡,只要爸爸在,永遠都是快樂飽足安全幸福。至於其它午夜夢迴所有的恨與淚,就留給爸爸一個人靠著基督信仰自癒療傷無妨。 沒錯,誰規定一個大男人不能無微不至地照顧好一個孩子,尤其照顧的又是一個曾經重度失語極度沒有安全感的女孩?舉凡該讓一個女兒像個公主般的衣裝儀容三餐衣食,甚至梳頭綁髮靈巧手藝,那七年,我這坎坷單爸像隻認命認苦的蜂蟻候鳥,只要在女兒面前,沒有半句怨言,一切全力以赴。只因為當時的我心底深深相信:「健全的單親家庭未必輸給一個不健全的雙親家庭」。
從煮飯洗衣到曬被裁縫,從開車提重到床前故事……;生活中的一切,我像極了一個十項全能父兼母職兼兄兼友的萬能爸爸。那些年全力以赴的我常常在想:究竟親職要做到多少才叫夠?陪伴教養要做到那裡才叫稱職?當然,直到今天這樣的思索我仍舊沒有答案,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萬能爸爸的生命劇本中完美演出,直到上帝憐憫我的勞苦,終於讓我在2012年的教師節,賜給我另一段極好無比的婚姻與健全幸福的再生家庭。 某次吃飯聽到隔壁桌婦人向他友人抱怨:兒子明天要去當兵了,完全不理我,反而在從小照顧他長大的奶媽面前哭哭啼啼……;又某次,我聽了某位自以為很會帶孩子的職業婦女宣稱:教養教養,養的事情(比較辛苦也比較累),可以請人代勞;但教,得自己來…….;很抱歉,這論點我完完全全不能認同。以我和葳為例:「你不養他,你怎懂他?你不懂他,你怎教他?」正因為你生了他,就要好好地養他,養了他,更要好好地教他,這才對得起人類世代傳承代代相傳,一代勝過一代最好的力行實踐。是啊,儘管我有一個血肉模糊糟透了的原生家庭,但長大懂事以後的我,可以有選擇、有意識、有自覺地建立一個,曾經是健全的單親家庭,而今轉化為美滿幸福的再生家庭。 葳的失語症陪了四年總算好了,而今即將在今年暑假後升上小學六年級的他,是個文采過人、心思細膩、辯才無礙、孝順乖巧、表演天份青出於藍(比他爸爸當年還優秀)的可人女孩。至於我妻,則是個顧家體貼全然奉獻婚姻與家庭的賢德女子。相較於我的岳母,遠遠勝過我那40年鮮少聞問形同陌路的生母。至於我妻之於葳葳,這個稱職賢慧的繼母,自然又是遠遠勝過那生他卻未養他的生母。諷刺的是,我和葳都有個很不OK的生母;但慶幸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有選擇、有意識、有自覺地建立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理想期待的幸福家庭。只是我要說,幸福得來不易,愈是幸福的家庭,平常每個家庭成員愈是小心經營呵護著不易難得的幸福。 最後,儘管人死為大,但那場病危的見面與之後的喪禮我既沒參加,也不在乎事後各種輿論標籤人倫包袱,勸說也好謾罵也罷的隨意人言。因為在我心中深深信奉著:人,是活在情境脈絡裡具有理性、情感、意念的動物。尤其人的情感必須建立在(各種廣義定義的)「交情」;唯有交,才有情。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的情感相交,個個都要花時間心思代價,而非平日不聞不問,N年後見面裝熟哄言讒語。以前,說些哄我騙我的話我可能會心軟。但現在,我不吃這套。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面對我的妻兒,我願不計成本代價地極盡所能,付出我身為丈夫與做為父親,全力以赴期待換取彼此相感的「交情」。 有句聖經提醒為人父母的話這樣說:「你們雖然不好 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新約馬太福音7章11節;新約路加福音11章13節)。每個為人父母的,各自教育背景社經地位能力條件本就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你,貴為子女父母的你,到底有沒有拿出你最好的那一份,也許是時間、物質、教育、陪伴、照顧……(甚至全部),毫無保留地給予你的兒女?原因無他,只因為他的將來決定在他的現在,而現在的你如何待他,無疑正影響與決定著他(可能遭逢)的將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