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明节
2011/04/04 14:48:10瀏覽867|回應1|推薦2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清明节是华人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扫墓节)或者Pure Brightness

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

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日至6日之间,

今年是落在45日。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过去可能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狸兔子在穿穴打洞,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不少外地的亲朋戚友,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以表示不忘先人,不忘故乡之情。

此外,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因为那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

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又叫探春、寻春等。既是郊游

的好时候。

于是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例如:

1.踢蹴鞠 - 用足去踢球。

2.放风筝 - 晚唐,人们在风筝上加竹笛,风筝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改称  ‘风筝’。又说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 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 好运。

3.斗鸡 - 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4.荡秋千

5.打马球

6.植树 -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7.插柳 -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

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节。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资讯摘自网络)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okarwai&aid=5051001

 回應文章

wang00001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15 11:51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1]《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清明》,著名詩作,唐代詩人杜牧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