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大量地摘引中國古代傳奇故事、民俗信仰、奇門道術、神鬼勾當,在最表面的層次上看來的確是呼應著丹尼肯的宇宙史推理,不過,玄機還在底下……
上一回與倪匡面對面,他剛戒煙不久,說戒煙是上帝的意思,上帝親口對他說:「你可以不抽煙。」當時的台灣社會還沒有完全被集體長壽渴望所導致的焦慮盤踞,空氣即使惡濁,也還不會招致環保尖兵的道德譴責,陌生的人們彼此之間大體友善而能互相忍讓,所以在一間煙霧瀰漫的餐廳包廂裡聽倪匡說戒煙,居然是一件愉悅的事。
「你可以不抽煙。」相當寬慈的語氣,看起來不是《舊約》裡的上帝。上帝,在那個時候也是倪匡新巴結上的。說巴結倪匡不會怪我,因為這是除了戒煙之外,另一個倪匡讓我心眼兒一亮的說法。我記得當高信疆急切地詢問倪匡怎麼會「迅雷不及掩耳地」信了教的時候,倪匡的答覆是:「因為不費事。信別的教嘛,你要修行,要持齋,要守戒律,名堂多了。信基督教簡單,你祇要巴結祂就好了。」說到祂上帝的時候,倪匡伸出個手指頭來朝上指了指。
從天而降的高級文明生物,我們慣稱為上帝的,祂在衛斯理小說的世界裡,祂極可能是一個群體,一個種族,一個被我們簡化了的多數告訴倪匡說:「你可以不抽煙。」「你祇要侍奉我就可以了。」以及,倪匡舉起手中晃盪著晶瑩汁液的紅酒杯,繼續說:「祂還說:『你可以喝一點酒。』」
我一直沒有認真去翻找倪匡聲稱在《聖經》裡明文記載的那一句上帝親口說的話語:「你可以喝一點酒。」我相信那一句話是存在的,不論以任何形式的文字記載,關鍵都不是甚麼樣的酒、或者多麼少量算一點,而是「可以」。文明指數超越人類何止億萬倍的外太空高級生物以上帝的姿態降臨我們的世界,似乎容許我們以低能的生命形式存活了百萬年以上,而且進化緩慢,簡直稱得上是萬古長夜了。但是上帝看來並不著急,祂並沒有規定人們應該珍惜身體、維持健康、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禁絕罪行……關鍵詞是「可以」,不是「不可以」。
我一直隱隱然感覺到: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行當是在不斷地探勘著「可以」的邊界的。無論這行當能不能撐持起一個人或者一家子人的經濟生活,無論這行當是不是被人需要、重視乃至於推崇,無論這行當有沒有可以傳授的師法、技藝或道術,以及酖酖從發展的歷史上看去酖酖無論這行當會不會因為一個又一個孤零零加入的人彼此之間片語隻字的啟發而相互點亮了彼此眼中新穎、廣袤的星空。
我說的是小說罷?然而一時還不及於倪匡。
先說丹尼肯。今年我好容易還清了一筆積欠了四年的稿債:四篇很短小的「倪匡科幻小說獎」的評審意見酖酖其中有一篇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丹尼肯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年代之交編織了一整套堪稱史上最大謊言的論述:從『神祕的百慕達三角』到『上帝是外太空人』,一連串出人意表的奇想,卻彷彿從不缺少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甚至天文學上的證據。這套將神祕主義材料『科學化』的內容或許還是會被講究實證的專業人士視為『偽科學』,然而丹尼肯,以及一向對推廣神祕經驗的溫情闡釋不遺餘力的《讀者文摘》卻為當時的全球讀者提供了影響深遠的想像:在我們自覺並不再有處女地的這個藍色星球上,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入口』、『出口』、『通道』。」
這篇文字評的是一篇題為〈驚異點〉的小說,可是丹尼肯這個名字,以及他那幾本我現在連書名都記不清楚的著作卻令我沉思良久,我當時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倪匡,另一個人是印第安那.瓊斯。再把倪匡暫時擱一邊,單說印第安那.瓊斯。
在電影院裡初次見識到這個角色的魅力的人會不會想起丹尼肯來?我不知道。但是印第安那.瓊斯(一個虛構出來的考古學教授、冒險家)卻成功地將「失落的約櫃」和二戰時期帶有核彈隱喻的強力武器交織成一個嶄新的歷史解釋。儘管沒有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會認真以為印第安那.瓊斯果然拯救過這個世界,使之免於納粹或假基督的毀滅性浩劫,然而,一則關於戰爭、關於死亡、關於宗教、關於神啟和巨力的歷史,是「可以」這麼編織而訴說的。
我們可以說丹尼肯建構了一套又一套關於「神祕百慕達三角」和「上帝是外太空人」的論述,這些論述似乎祇能令存疑的事物仍舊存疑,祇不過換了一個疑點而已;所引來的撻伐、輕蔑和譏訕一定比正經八百的讚譽多得多。其中有一個環節甚至已經到了可笑都不足以形容的地步了,據丹尼肯的觀察研究,祇消把新鮮的食物放置在一個完全按照埃及金字塔比例複製的容器之中,就可以使之保鮮不腐。我可以岔出話去順便透露一點:我親手做過這個實驗,白爛了一根香蕉,可是我一直相信:是我自己製作那個硬紙板金字塔的手工藝水準出了問題,而非丹尼肯的理論有誤。十七歲的我,無論如何相信丹尼肯。
如今我四十七歲了,我想起(在我如今一半年紀的那時)遇見倪匡的那個晚上,他侍奉上帝的心情彷彿也是如此:無論如何,相信祂。
雖然我並不想繼續誇揚丹尼肯的論述地位,但是無庸置疑地,這個在科學史上幾乎已經被視為騙徒的傢伙,發明了文明進程差序之間一種宇宙史的推理方式。質言之:祇有相信高度發展、已臻於終極情境的文明人,會對現有人類的文明充滿高度的同情,我們才可能對於歷史和未來有一種超越現有宗教的期待和希望。那擁有理性、智性卓越之大能者,對吾儕竟有如此之大愛。一個看似偽科學的假說,悄悄打動全世界讀者的核心認知是:上帝是我們「未來的祖靈」。
倪匡本人究竟是在甚麼時候接觸了丹尼肯的「學說」?我很難考證,也一向沒有機會向他請教,但是每一回展讀他的小說的時候,我總會感覺到:化裝成衛斯理模樣的倪匡,正在以精密、細緻、有如毫芒雕刻的技法誇張地註解並發皇了丹尼肯的論述。
一旦走上這條道路,倪匡反而不是丹尼肯的追隨者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聯想起狂熱的信徒在實踐革命的手段上總是超越那些先行的啟蒙者?酖酖總之,倪匡大量地摘引中國古代傳奇故事、民俗信仰、奇門道術、神鬼勾當,在最表面的層次上看來的確是呼應著丹尼肯的宇宙史推理,不過,玄機還在底下。然而弱水三千,我也僅能取飲一瓢,舉一個例子:
有個關於明初巨富沈萬三的故事段子,說此人偶然情憫,在市集上看見一簍蝦蟆可憐,買了放生,蝦蟆報恩,送給沈萬三一個聚寶盆,沈萬三因而成為巨富。這一則在筆記小說上不過數百字精怪故事,對一位白手起家的大商人也許並不公平。
然而到了倪匡筆下,還可以翻敲另一拍;《活路》這部小說透過沈萬三積冤數百年的魂魄透露出的另一層祕密:聚寶盆不過是「太陽能金屬複製儀」,蝦蟆不過是蛙狀的落難外星生物,盛蝦蟆的金屬簍子自然是宇航器,真正的寶貝不是那聚寶盆,而是一塊托著盆兒的板子。
此板當然又是倪匡創造出來的無數個「機械降神」(dues ex machi-na)道具之一,功能在於簡化情節。為什麼要簡化情節?因為那好似如意金箍棒一般忽大忽小,往古來今、縱意變態、隨物賦形的板子是一個象徵,唯有小說讀者脫卸掉對於情節曲折變化的期待之時,倪匡才能以宣教一般直接言說的手段,讓那抽象的題旨像石板上的「十誡」似的明白彰顯,不煩卮言。
也就是說,一部情節三翻五起,千迴百折的小說,發展到解謎的關鍵,不過就是詢問人們能否棄聖絕智、太上忘情。換言之:宇宙間最高等的神明在展示一條超越生死的「活路」的時候,也就是在讓有緣人自行以一念決定其要不要進化成神,其間機栝竟然祇是簡單的「一念與否」而已。
「隨心所欲,永無死亡,完全解脫,徹底自在」這是屬神的「生命狀態」,你要嗎?倪匡藉著衛斯理的嘴問: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不知道有幾個人是走得進這十六個字所說的境界的。
我數不出。
你若知道,請告訴我。」
我取《活路》這一瓢,敬敬倪匡,身為同行晚輩,叨幸能有數面之緣,親沐其談笑,這是我的福氣。對於人們長年來多以「市場型通俗小說作家」目之,我有很大的不平,也藉著這一瓢,表一表我對前行者深摯的敬意。
順便,純粹是順便,我也要同那些個對小說之道一知半解乃至於無知而強解、吹毛求疵以至於皮亦不能存、毛亦不能附的論者說兩句:正是像倪匡這樣,在市場上寫著、兜售著的作家,勉勉強強還讓小說走在一條活路之上呢,他早已打造起一個明智與善意完足的宇宙,並經由故事宣講著「未來祖靈」的歷史課,這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文明人,差一點被人忘記的禮物!而你,是可以不忘記他的。
張大春 【2005/11/0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