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博多運河城水舞涼一夏
2016/04/30 23:47:56瀏覽2027|回應0|推薦34

【複合商城樂瞎拼】

博多運河城(キャナルシティ博多,Hakata Canal City)號稱「城中城」的複合商業設施,建於1996年,總占地面積347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3.45萬平方米,開業迄今20年,是一個結合了飯店,電影院,各式各樣的商店及餐廳的大型娛樂商場,從國際精品、服飾、生活雜貨、藥妝、電器、特產到各式服務一應俱全,擁有超過兩百多家商店,各種樂趣設施齊存共立,是博多市區最吸睛的購物城,瞎拼的好去處。

從博多站、天神站步行約15分鐘或搭地鐵至中洲川端站,5號出口出站,可以看到川端通(川端商店街)前。

沿著川端商店街走到底。

出了川端商店街,就可以看到博多運河城 Hakata Canal City的入口,搭乘右方自動扶梯上樓便是。

搭自動電扶梯走上連接空橋。

空橋下方車水馬龍的大馬路。

繼續走空橋往博多運河城前行。

由此進入博多運河城北側大樓二樓,向下眺望中庭美麗優雅的地磚圖案。

博多運河城以華盛頓飯店,福岡君悅大飯店爲首,這裏有四季劇團的常設劇場「福岡都市劇場」,有13個放映室的電影院「聯合影院運河城13」,購物街「運河城OPA」,娛樂公園「TAITO STATION」等設施,是全功能的HOPSCA(HOPSCA為HOTEL、OFFICE、PARK、SHOPPINGMALL、Convention、APARTMENT構成),分為南館South Bldg.、北館North Bldg.與中央棟Center Walk,另外還有East Bldg.、Grand Bldg.與商業中心棟。

博多運河城由美國捷德事務所(The Jerde Partner)設計,由於運河城周邊是曲線道路,設計師將所有沿街立面處理成與道路一致的弧線,在增加空間與面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與地塊周邊的和諧。這些弧線、鏤空、連廊的設計,使顧客即使身處建築高層,也能讓運河、噴泉時時出現在視野之內。

人工運河穿城而過,與整體建築結為一體,在適當的節點和高度設置了拱橋連接相鄰的建築物,遊客可以通過若干拱廊往返運河兩岸。

博多運河城建築整體呈峽谷狀,顯現出濃郁的西方建築色彩。在動線設計上,人流與水流緊密結合,建築物隨著運河的曲線相應彎曲,形成弧線。

將河流引入城區,蜿蜒有致的河道與建築曲線連成一體,建構人造空間與自然元素共存的景觀趣味。沿著運河的空間可分為5個區域,設計充分展示了從自然流水為主題的古樸到現代風格的逐漸變化。

建築線條曲直並用,讓建築物表情生動活潑。

博多運河城定位主要以年輕人和旅遊者取向,經營類別上以18-28歲年齡層的服飾類產品居多,上下延伸至親子、家居等。劇場、影院、遊戲城、美食街也是圍繞該年齡層打造。因此,建築色彩運用也鮮明大膽,營造年輕活力的形象,充滿歡樂氣息。

運河城的中央有一「太陽廣場舞臺」,不定期會有表演,是當地舉辦大型節日慶典、商品市場推廣及社區公益表演的最佳場所。

那珂川畔觀望博多運河城(圖引:維基百科)。博多運河城已經成了日本最成功的大型商業中心之一,是體現了日本策劃與美國設計完美結合的成功案例,它開創了日本綜合SHOPPING MALL的全新理念和業態,帶動了福岡以及整個日本的購物中心,對日本的大型綜合商業設施的開發提供了里程碑式的借鑒模版。

夜幕中從那珂川畔觀望博多運河城。

這時太陽廣場舞臺開始人聲鼎沸,原來在廣場每個整點皆會有水舞表演。

此時太陽廣場上聚滿小朋友。

原來是水舞表演開始,配合跳動的音響與燈光,相當有可看性。

小朋友不畏「濕身」,近距離接觸水舞表演,歡笑聲尖叫聲連連,響徹整個運河城!

很多遊客都一起趴在欄杆上欣賞水舞秀,感受夏夜歡樂氛圍。

博多運河城的服務台,美女與美燈相映成趣。由於主要是來看建築的,看過水舞表演之後,再去找運河城裡的藥妝店,發現沒有比較便宜,於是並沒有多逛其他商店就離開了。

夜幕中博多運河城位於那珂川方向出入口。

從博多運河城位於那珂川向的出入口過橋,可以看到著名的中洲屋台。屋台(Yatai),就是同臺灣路邊攤之意。福岡的屋台在日本極為有名,成為福岡觀光不可缺少的行程,其中博多地區著名的屋台多集中在中洲、天神一帶。

沿那珂川畔一路排開大約200多家屋台,各自的經營內容也不同,有拉麵店、串燒店、天婦羅店、餃子店、酒吧等等,種類繁多,在美食與歡笑中形成西日本最大的歡樂街之一。

入夜,倒映在那珂川河面上的霓虹燈繽紛染彩,河畔的中州屋台人聲鼎沸,交織出博多越夜越美的夏日夜曲。

博多運河城官網http://canalcity.co.jp.t.jx.hp.transer.co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5498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