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京都~庭園典範桂離宮(2)
2010/04/11 23:59:40瀏覽6654|回應0|推薦17

引用文章京都~庭園典範桂離宮(1)

【巧擬自然構園趣】

桂離宮的設計,融入了許多西洋的手法,建構出新的美感體驗,宮元健次稱之為「きれい」(漂亮)美學,而東京藝術大學教授佈施英利則有更淺顯的說法,他認為,桂離宮的美,即精心計算之美。

桂離宮的心字池中有大小島,島上分別有土橋、木橋和石橋通向岸邊。

賞花亭,建於園林最高小丘上,開放式的設計視野寬廣,顧名思義,用於品茶賞花。

匾額上以渾厚樸拙的隸書題字亭名。

賞花亭內竹格窗影映襯茶缽,逸趣妙生。

續行往賞花亭丘下的建築「園林堂」。

園林堂,為本瓦茅寶形結構屋頂的佛堂。建築形式則顯得莊重,正前以土橋為前景,建築屋頂全用瓦頂,梁架十分規矩。

園林堂裡面原是用以祭祀先師細川幽齋和供奉祖先牌位,如今已經全部移空。匾額是後水尾上皇御筆。

石板鋪路引向手水缽。

桂離宮大量運用飛石和延段、角飛石和自然石飛石等人工加工的材料,從這些方面可以體會到桂離宮是受遠州師匠古田織部影響的藝術造詣最高的作品。

笑意軒是棟外表看來是農舍風格的茶屋,前方是個泊舟場,故設有階梯通往池邊

笑意軒前面有三光燈籠,造型簡練,開了三個口,並命名為

笑意軒當中有扇格子窗,壁板以舶來品天鵝絨貼成格紋,還加上一道金箔裝飾(圖中最內側那扇窗),窗外看過去是閑靜的林野農田景觀~~從華貴中見野趣,果然是皇室貴族的品味。

笑意軒連題的字體都笑意盎然,是曼殊院良恕法親王御筆。廊上的「口之間」拉門上六個圓窗稱作「下地窗」。

桂離宮建築的主體部分——三座連為一體的宮殿式建築群「書院群」:古書院、中書院和新御殿。雁行排列的書院群,各間房屋都能保有最佳的通風與採光,各棟建築的雖皆為高架地板平房,但地板高度與屋頂各有些微的變化,使外觀具有同中帶異的趣味。

黑瓦白牆的書院建築,摒除多餘的裝飾,淡泊素樸卻耐人尋味,是現代和風建築的原點。

書院幽深的木架構與雪白明亮的紙拉門,形成的明暗對比,展現建築的層次感(圖為中書院)。

古書院(圖右方)和中書院的地基高度不同。

古書院二之間前設有以竹鋪架於木台上的「月見台」,觀月賞景之用。這一裝置在日本後續的許多園林建築中都可以見到,成為日本園林的典範。

月見台前的池景。桂離宮的佈局以泉源為中心,構築水池,池中佈置五個島嶼,島嶼之間用橋相連。這五個島嶼和水池即是日本國土的象徵。

位於古書院旁高地上的「月波樓」亦為茶室,其名稱取自白居易「西湖詩」中之「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月波樓正面為開放式的空間,柱子是彎曲的,還帶樹皮,屋頂是草頂,建築盡顯木與紙交織成的自然寫意的雅趣。

月波樓內部。

月波樓的小間。正好有位白衣飄然的阿桑臨坐,調性超麻吉滴!

框一方林岳,歌一彎明月。

繞過月波樓,來到「御興寄」,為書院之大門。階梯上最上方的石板為脫鞋處,就設定為六雙鞋,故稱為「六人脫鞋處」。石板路上置有一凸起石塊名為關守石」,意寓看到這種石頭,行人就該止步了,真是含蓄而優雅的提示。

「御輿寄」的前庭,設計者故意在前庭底部,偏右側的位置,安排了一座方柱形的石手水鉢,讓觀賞者的視線朝右方偏移,造成距離拉長的錯覺。

御輿寄的接雨管,木竹相嵌,方圓並蓄,古典的素材卻顯出現代的線條,相當有意思(CJ個人很是欣賞)。

出了御輿寄中門桂離宮之遊賞也到了尾聲。 

住吉の松,造園者為了不讓人一眼就看到整個池塘景觀,入口處臨池的面向就有了這麼一棵松樹,有若屏風之效。

此行桂離宮之解說員(左)與警衛之一。桂離宮堪稱「地靈人傑」,所以這裡的警衛先生超有禮貌與耐心,對CJ等狂拍落後者都很客氣的露出笑容一旁等待。

桂離宮外林木夾道。

桂川悠然常伴離宮名園。

來桂川釣魚的歐吉桑正在檢視收穫。

遠眺桂川與桂橋。

桂離宮這座三百 多年前的庭園建築,建築和庭園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日本古建築和諧的風格,可說是近代日本庭園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儘管不是一個設計者一次完成的作品,但是庭園整體上保持了高度的協調性,無論是建築還是庭園部分的細部處理都表現了設計和施工者的非凡才華;從造園風格上看,桂離宮是座多種風格的綜合體,桂離宮是多種風格的綜合體,既是池泉園,又是書院造庭園,也是池泉園、茶庭和文人園,處處滲透著禪意和詩意,它的古樸、優雅、清靜完美地呈現出日本文化的精神,傳達了日本民族內心對山石草木的感知方式,體現了清、靜、和、寂的日本園林意境。 

無怪乎德國的建築家布魯諾‧陶德(Bruno Taut)稱譽它為「日本建築的世界奇蹟」,甚至認為:桂離宮美到令人流淚!走一趟桂離宮,充分讓人體會了日本古典庭園天人合一的極致之美!

更多桂離宮庭園之美景見於相簿: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393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