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12 02:04:45瀏覽608|回應0|推薦18 | |
尚頓(Shandon),位於科克市北面的區,其名字來源於該地區一座愛爾蘭語為「sean dún」的古老堡壘;公元1200年左右,盎格魯諾曼人在科克建立了堅固的圍牆定居點和貿易中心,在1230年,尚頓自成一個行政區,是古代科克及其周邊地區的眾多定居點之一,直到16世紀才被併入鄰近的科克市。漫遊尚頓區歷史悠久的街道,走覽多棟不同風格的代表性建築,不僅反映街道的古老特質,亦呈現了科克城市發展之沿革。 離開Cork City Gaol,一路行往尚頓(Shandon)區,最後再返回St. Patricks Bridge附近巴士站。 自利河(River Lee)南岸眺望尚頓(Shandon)區的屋落,右方有尖塔的建築是聖文森特教堂(Saint Vincents Church)及其毗鄰的傳教士之家(Missionary House)。 聖文森特教堂(Saint Vincents Church),天主教堂和長老會,教堂的建築歷史悠久,主要由紅砂岩建造,為早期哥德式風格;建築為約翰·本森爵士 (Sir John Benson)於1851年設計建造,但因1853年的一場嚴重風暴造成部分建築損毀,延誤工程期,後於 1856 年開放時還未竣工,最終由 George Goldie 和 SF Hynes 完成。2016 年聖文森特教堂關閉至今。 停車場旁的聖文森特(St Vincent)雕像。 傳教士之家(Missionary House),這棟建築於 2000 年出售給科克大學學院。 尚頓尖塔(Shandon Steeple),為聖安妮教堂的鐘塔,是科克市的著名地標和象徵;塔高約40公尺,建於 1722 年,McOsterich 家族參與了這座塔的設計和建造;鐘塔由一座方塔組成,遠鏡形狀的主塔上升起另外三層,其末端是銅製圓頂,有一個鮭魚形狀的鍍金風向標,代表利河的捕魚情況,在當地被稱為「金魚」。 尚頓尖塔上的時鐘由科克鐘錶製造商詹姆斯·曼根 (James Mangan) 製造,科克公司於 1847 年安裝,這座鐘的機械裝置重2噸,錶盤直徑4公尺,但東面和西面的分針總是領先於其他二面,因而被稱為「四面騙子」,因為根據觀察者的角度以及風對特定面上的指針的影響。由於維護問題,時鐘於2013年停止運轉,後獲資助修復,於2014年9月重新啟用;去的當下顯示時間是一致的。 聖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與鐘塔都是早期英式風格(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PeterH),教堂建於 1722 年至 1726 年間,用兩種石頭建造的:紅砂岩取自附近原來的尚頓堡壘,石灰石取自北廣場廢棄的方濟會修道院,一些資料來源將紅色和白色材料與建築之間的聯繫起來,用於代表城市的顏色。 菲爾金克蘭藝術中心(Firkin Crane),由約翰·本森爵士 (Sir John Benson)設計,於 1855 年開放;建築是一座獨特的圓形大廳,原是科克奶油交易所的一部分。1980 年 大火將其燒毀,之後利用愛爾蘭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築獎的資金重建,1992年重新啟用,作為劇院和專用舞蹈表演場所。 尚頓奶油交易所(Shandon Butter Exchange),為尚頓地區受保護建築;這裡原為戶外奶油交易市場,自 1730 年代就開始營業。在接下來的 200 年裡,它成為科克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但奶油貿易開始下降,該建築最終於 1924 年關閉。此後,還曾被作為帽子工廠和手工藝中心,但自 2008 年以來一直完全關閉。 Shandon Butter Exchange入口處由約翰·本森爵士 (Sir John Benson) 於 1849 年設計,三開間雙層入口,中央圓頭開口組成,兩側是突出的成對多立克柱,設置在石灰岩底座上,中央拱門上雕刻有牛頭楔石,點出場所的主題。 從1770 ~1925 年間,科克奶油市場一直是科克市的重要貿易部分;1860 年代,科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奶油市場,18世紀和19世紀起源於科克市的奶油貿易延伸到英國、歐洲、北美、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島,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因此Shandon Butter Exchange這棟建築是街景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景觀,目前計畫整建後將用途從工藝中心轉變為技術和企業中心。 聖瑪利亞和聖安妮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t Mary and St Anne),也稱為聖瑪麗大教堂、北方大教堂或北禮拜堂,是尚頓區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為天主教科克暨羅斯教區的主教座堂。教堂竣工於1808年,但在1820年因火災嚴重受損,當時的主教委託建築師喬治·理查德·潘恩 (George Richard Pain)翻修,擴大了聖堂並建造了聖壇拱門 (Chancel Arch),於1828年重新開放。於1964年時教堂進行了擴建。 建築採用早期新哥德復興主義風格,將砂岩與石灰岩結合在一起。西立面主門上方的塔樓高度為152英尺,於 1869 年增建,由約翰·本森爵士 (Sir John Benson)設計。 教堂內精緻的哥德式天花板與束柱;前方為洗禮池,由塞繆爾·海因斯(Samuel Hynes) 建造。 現代內部由建築師理查德·赫爾利(Richard Hurley) 於1996 年重新設計,包括帶有尖拱廊的中殿、原始的扇形拱形天花板,天花板上有簇狀的柱廊,形成通向側過道的尖拱形開口,並採用白色石灰石裝飾。 祭壇與大理石講台,為博伊德·巴雷特(Boyd Barrett) 於1964 年重建。 聖瑪利亞和聖安妮主教座堂長老會(Cathedral of St Mary and St Anne Presbytery),建於1878 年,以紅磚及石灰岩為建材的精美建築,前立面五開間,中央山牆飾有經過修整的石灰石邊緣頂部和鑄鐵十字架尖頂。維護良好,屬於教會遺產重要的建物之一。 行往利河(River Lee)方向,右側為中世紀修築的石牆。 行經尚頓橋(Shandon Bridge),眺望利河(River Lee)上游方向。 河道盡頭隱約有座橋梁是北門橋(North Gate Bridge)。 北門橋(圖引Google map)原是座木結構吊橋,為中世紀尚頓區三個入口之一,另外兩個入口是南門和水門。現今重建的混凝土橋梁於1961 年 11 月啟用。 眺望利河(River Lee)下游方向,遠方是建於1987年的克里斯蒂環橋(Christy Ring Bridge)。 隔著利河(River Lee) 看向位於教皇碼頭的聖瑪麗多明尼加教堂(St Mary’s Dominican Church),為羅馬天主教建築,於 1832 年奠基,並於 1839 年開放。卡恩斯·迪恩 (Kearns Deane) 是教堂的建築師,於 1991 年進行了大規模整修。 教堂位於凸起的基座上,方石石灰岩立面門廊由迪恩(Deane)和伍德沃德(Woodward)在1861 年進行擴建,外部柱式為愛奧尼柱式,支撐雕刻的柱頂和山牆;山牆上的聖母雕像是詹姆斯·卡希爾(James Cahill)的作品。 返回St. Patricks Bridge,至此結束科克市區一日遊。 布萊恩博魯橋(Brian Boru Bridge),為Scherzer滾動升降吊橋,建於 1911 年;1987年重建,現已不再運作也不開放。 布萊恩博魯橋(Brian Boru Bridge)是座具有許多裝飾性鑄鐵特徵的橋梁。 來到利河(River Lee)畔的巴士站,搭乘駛往都柏林的車班。 依然乘坐「Gobus」的長途巴士。 還是上車跟司機買票。 途中風光──平疇綠林見牛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