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拉格老城廣場散策記
2022/05/17 02:00:21瀏覽4004|回應0|推薦27

布拉格(Pargue),捷克共和國首都,位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享有「歐洲之心」稱譽,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及波希米亞王國的都城,眾多的因素使得這座中歐古城造就了美麗的城市建築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則成為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老城廣場(Old Town Square)位於布拉格歷史中心區,是整座城市的心臟地帶,承載了布拉格幾百年歷史的美麗與哀愁,周邊有風格多樣多彩的建築令人目不暇給,是布拉格必到景點,吸引遊人如織。

參觀完卡爾什坦城堡下來,返回Park Karlštejn便驅車前往布拉格預訂的住宿處,實際車程約一小時。

因為自駕旅行有停車的需求,這趟在布拉格訂的住宿「Apartement Blanc de luxe」位在市中心外圍區域,路邊就有免費的公共停車位,公寓前與鄰近的道路都有路面電車或巴士通過,前往老城區中心的交通也很方便(公寓外觀圖組之橫圖截自Google map)。

「Apartement Blanc de luxe」是間廳室合一的嶄新公寓,附有小廚房和陽台,裝潢為簡潔清新的風格,非常舒適。

從公寓前往布拉格主要的觀光區,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約半小時車程。

老城區大多是彎曲狹小的石板街道,二度前來布拉格此地還是會迷失方向,如果不趕時間,漫步在建築形式風格多樣的巷弄間,轉個彎就能遇見美,也是驚艷!崇拜

色彩繽紛的建築,一樓有哥德式拱廊。

↑圖正對著天文鐘的三幢彩色的房子自右而左:藍色調的「藍星之屋 」現為星巴克所在;橘色調屋樓為「獨角獸之屋」,曾是卡夫卡學生時代參與哲學會討論的地方,學生們會在這裡討論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著作;黃色的為「紅狐狸之屋」。

舊市政廳塔樓南面牆上的布拉格天文鐘(Prague astronomical clock),為布拉格老城廣場中最經典的地標,每個整點都會進行報時活動,廣場上便會吸引許多人駐足聆聽、欣賞報時,是到布拉格旅遊時決不會錯過朝聖的景點。

舊市政廳塔樓可付費登覽,由天文鐘旁的門進入。二度前來,排隊攻頂的人實在太多,只能向隅。烏雲飄過

舊市政廳一樓的天花板與牆上繪有美麗精采的壁畫。

夕陽為舊市政廳塔樓鍍金。

一早的天文鐘前才有「清場」畫面。

機械鐘和天文錶盤是布拉格天文鐘最古老的部分,1410年由鐘錶師傅Mikuláš of Kadaň和Jan Šindel製作,後者是查理大學的數學和天文學教授。第一個提到布拉格天文鐘的記載是在1410年10月9日。大約在1490年,天文鐘加了日曆錶盤,外觀上加了歌德式的雕塑。1629或1659年增加木雕像,1787-1791年大修後加使徒畫像,1865-1866年的大整修時加上金製鳴叫公雞。1945年5月,布拉格暴動時,德國一些裝甲車及防空砲向西南方的老城廣場開砲,嚴重損毀了天文鐘。大廳和附近的建築及天文鐘的木雕和由約瑟夫(Josef Mánes)製做的日曆錶盤都被燒毀。經重大努力後,機械部份修好。Vojtěch Sucharda修復木製使徒,天文鐘於1948年再次運轉(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布拉格天文鐘包括三個主要部分由上至下分別為:1、十二使徒的移動雕像;2、天文鐘面:顯示太陽與月亮的方位與天文資訊;3、月曆盤:代表一年的十二月份與星座。

天文鐘的背景顯示出地球和天空,圍繞著它有4個主要的移動元件:黃道環、一個旋轉的外環、代表太陽標幟的圖示、代表月球標幟的圖示。

二側4座雕像各有不同象徵:右側內的骷髏右手拉著繩索,左手拿著沙漏,象徵的是「死亡」;彈著琴的土耳其人則象徵「慾望」。左側內拿著錢袋、拄著拐杖的是放高利貸的猶太人,象徵「貪婪」;另一個攬鏡自照的人偶則象徵「虛榮」。

1870年的時候增加了月曆鐘,金色盤面上最外圈以波西米亞人四季工作生活的圖案來表示12個月份;中間層是黃道12宮圖,以圖案表示12個星座;最裡面則是布拉格的舊城紋徽。

月曆鐘兩側4個雕塑原本都是突厥人,但後來換成:哲學家、米迦勒(天使長)、天文學家、和歷史學者(自左而右)。

最上層二扇藍色圖紋的方窗中即為12門徒走秀表演之處。

整點報時開始之前,在骷顱的右手持續搖動的鈴聲中,鐘上方兩側的窗口打開,耶穌的12門徒在耶穌門徒聖保羅帶領之下,(左右各6位)分別在窗內由左自右的走過,並在經過窗口時將正面朝向窗外,使徒走完後在一聲雞鳴聲中關起窗門,骷顱左手平舉的沙漏垂下,然後響起報時的鐘聲(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舊市政廳 (Old Town Hall) 塔樓側面。盧森堡的約翰給予布拉格自治權後,1338年建立的波西米亞第一座市政廳;凸窗是禮拜堂所在,也是建築最古老的部分。

老城廣場上因立有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Jan Hus,1371~1415年)雕像,亦被稱為「胡斯廣場」。

胡斯紀念碑(Jan Hus Monument)立於1915年,該年為胡斯500年的冥誕,以紀念這個宗教改革的先驅。當年胡斯反對教廷出售贖罪券,胡斯學派的信徒引發了胡斯戰爭,也深深的影響了馬丁路德。胡斯受到教會審判囚禁,於1415年7 月6日被處以火刑,被視為是民族英雄,而現今7月6日已是捷克國定假日「胡斯神父紀念日」。

泰恩教堂是老城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物,也可説是布拉格的地標,午后時分在夕陽映照下染上明亮溫暖的金光,閃閃耀人。

15世紀至17世紀初期,泰恩教堂扮演布拉格宗教改革的重要角色,胡斯派的主要聚集場所即為此地。時值2019年7月,一群來自香港的學子聚集在泰恩教堂前為「反送中」發聲,別具意義。

只有呼吸過自由的空氣又失去之後,才能深刻瞭解自由的可貴,香港的悲情正是如此。

一群或坐或躺、悠閒的西方青年學生,與為香港發聲靜坐的學生成截然對比,極權與自由的價值差異可見一斑!

泰恩教堂,全名為「Our Lady Before Tyn」(泰恩面前的聖母瑪利亞)或簡稱 Tyn,是布拉格老城區的代表建築,自14世紀起就是該區的主要教堂。教堂的鐘樓高達80公尺,塔頂是四個小尖頂。11世紀,此處是一座羅曼式教堂,1256年,改建為早期哥德式泰恩教堂。現存的後期哥德式教堂始建於14世紀,1876~1895年進行了一次改建,1973~1995年進行了漫長的外部復原,此後又開始內部復原,工程仍在進行之中。

雙塔間的山牆上有金色的聖母聖子像,最早曾是伊日的雕像和代表胡斯派的金色聖餐杯,在白山戰爭後的1626年把聖杯溶掉所做。

泰恩教堂尖塔頂端,都裝飾著純金圓球。前方擋住教堂的建築則是泰恩學院,學院當初承襲巴黎的學校制度,是一所非常國際化的學校,據說是當初泰恩教堂變成天主教堂時,憤怒的新教徒蓋來擋住它,現已作為餐廳與紀念品店。建築一樓的拱形迴廊是典型哥德式建築,而房屋正面的裝飾、屋頂前階梯狀的山牆又充分表現波西米亞文藝復興式的特色。如今泰恩教堂就由餐廳當中進入。

穿過餐廳才能見到泰恩教堂入口之門。

泰恩教堂正殿,哥德式的建築結構與空間內,陳列了多座金碧輝煌的巴洛克風格拜龕。

主祭壇,上有早期巴洛克祭壇繪畫,由 Karel Škréta 完成於1649年;泰恩教堂有布拉格最古老的管風琴,由Heinrich Mundt製造於1673年,是17世紀歐洲管風琴的傑出代表。

泰恩教堂北面入口位在一條窄巷內,門拱上有彼得·帕爾萊勒(Petr Parléř)所做哥德式浮雕的精彩典範,內容為耶穌受難的三個場景:左邊為耶穌被鞭笞、中間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右邊為耶穌被戴荊冠。

位於廣場西北角與舊市政廳相對的是的聖尼古拉斯教堂(Church of St Nichalas),為布拉格內最重要也最經典的巴洛克式建築代表作。波希米亞風格的巴洛克式教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白牆搭配著蔥形的青銅塔頂。

聖尼古拉斯教堂的正門入口。教堂由巴洛克大師K.I.Dientzenhofer於1732年至1737年所建。

教堂內值得觀覽的有華美的管風琴、天花板上1735年至1736年由巴伐利亞畫家Kosmas 達米安阿薩姆創作描繪聖尼古拉、聖本篤生平和舊約故事的濕壁畫,和建於1737年大理石的主祭壇。可惜去的當時教堂有活動無法進入,只能在門口向內拍到巴洛克風格的內部一隅及一盞華麗的吊燈。

泰恩教堂左側有多棟知名建築。

位在泰恩教堂左側斑駁的哥德式建築是石鐘之家,建於14世紀,因在一樓上緣的屋角有一枚小小的石鐘而得名。

胡斯雕像後座落於廣場的東北角的一幢美麗的洛可可式建築是葛茲金斯基宮(Kinsky Palace),原本基座是哥德式的規模,而後改建成文藝復興的建築,經多次的修建後,成為巴洛克晚期的洛可可式的建築,正面外牆留有色彩鮮豔石灰粉飾,18世紀原是葛茲伯爵的豪宅,後被外交官金斯基收購,而稱為葛茲金斯基宮,1949年成為布拉格國立美術館的分館。

舊城廣場北邊,兩棟顯眼建築是的金榔頭飯店商務部(有懸掛捷克國旗與歐盟旗幟)。金榔頭飯店為卡夫卡的父親在1882年所經營的第一家商店。

商務部原為19世紀時消防局所在地,是座新巴洛克風格和新藝術風格綜合體的黃色牆面建築,建築師 Osvald Polivka 於 1899 年至 1901 年間建造。

商務部拱形山牆上安裝有 Bohuslav Schnirch所做的名為「警報和消防」的雕塑,中間有一座純金鋼盔裝飾。

廣場南邊是一整排具有波西米亞特色的文藝復興式立面的建築,在夕陽照射下發散明亮的色調,自右而左:金麒麟之屋、拉撒路之家、石板之屋 、石羔羊之屋 、石聖母之屋。

石聖母之屋,哥德式的凸窗是特色之一,因右側門邊有一尊石雕聖母像而得名。牆面上繪滿了精緻的溼壁畫,捷克畫家Mikoláš Aleš繪製的大幅壁畫,為波希米亞首任國王聖瓦次拉夫帶領宗教軍團出征的騎馬圖。

位於舊市政廳旁的克里茲之屋,現為旅遊服務中心,窗上金字的標語是「Praga Caput Regni」,為中世紀時曾一直使用的「布拉格,王國的首都」之意。

一分鐘之屋,文藝復興式建築,因距離舊市政廳走一分鐘而得名。牆壁上擁有著精美的黑白刮畫,刮畫製作於1615年左右,敘述了《聖經》和古典神話故事。牆角有一個伸展前爪的獅像稱為白獅像 (At the White Lion),是1712年住進這棟建築的藥劑師請人加上去的,白獅藥局營業了130年才結束,屋主換成一位煙草商;然後在1889~1896年之間是卡夫卡一家人的住所。

從一分鐘之屋斜對面的小巷進去,會看到這個超有話題性的「性機器博物館」,裡面展示許多中古歐洲的性事相關器具。

兩隻金熊之屋,因拱門上的兩隻金熊而得名。這扇門上的石雕號稱有「布拉格最美的文藝復興式裝飾」。

位於泰恩教堂後方的「泰恩中庭」上的這家「菠丹妮(Botanicus)」,因為多年前曾經來過,所以再來就不難找。

菠丹妮(Botanicus)店內。這個是道地捷克的芳療品牌,創辦人之一是知名的藥草學博士,訴求以平易近人價格提供最天然、高級的品質,菠丹妮創始總店位於布拉格,店裡面不論是精油、手工皂、肌膚保養、沐浴洗髮通通都有,貨色最新鮮且齊全。

因為產品價格在捷克和台灣頗有價差,所以還滿多台灣旅客前來購買,現在店內也有專門服務台灣旅客的店員。

夜晚燈火輝煌的老城廣場更是人潮洶湧。

天文鐘前擠得水泄不通的人群等著12門徒機械動偶登場。

夜幕中,泰恩教堂慘白的色調添上一份鬼魅氣氛,難怪被人稱為「魔鬼教堂」,與民宅一片金黃璀璨形成截然對比。

火藥塔(圖引https://reurl.cc/M0yKVW),除了是現今布拉格老城的地標與路標之外,也是目前13作布拉格城門中僅存的一座,是一座哥德式的城門。火藥塔建於1475年,也是過去國王加冕的皇家之路起點。17世紀之後作為火藥儲存使用,因而得名,可付費上塔俯瞰布拉格城景。

俯瞰老城廣場(圖文引自https://reurl.cc/M0yKVW),查詢資料時發現廣場上竟然多了瑪利安柱。原來1650 年,揚‧吉日‧本德爾 (Jan Jiří Bendl)所做的瑪利安柱曾在這裡豎立,感謝布拉格從瑞典人手中解放出來的象徵,以紀念聖母瑪利亞。這是繼慕尼黑之後歐洲第二古老的柱子,直到 1918 年被拆除。如今由雕塑家 Petr Váňa 創作的複製品於 2020 年 6 月 4 日安裝在原址上。難怪CJ於2019年去時僅見到圍籬。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421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