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25 00:43:00瀏覽3873|回應0|推薦0 | |
密宗修行的觀想能力之自我突破 文/buddha_wood February 16, 2008 這幾天來,有幾位師兄在部落格提起關於密宗觀想的修持等問題,回憶起過去與其他師兄交流過的結果,都可以總歸一個大概的疑難之處,諸如『觀想很難!』、『觀想不清晰。』、『如何觀想?』...等等。 『密宗觀想很難嗎?』 觀想本尊形象很難嗎?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的人很容易就達成,有的人卻覺得非常困難,先不論要去觀想本尊形象,仔細想想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那一種人你可以觀想的很清晰?那一種事你可以想(精算)的很仔細?那一種物品你可以觀想的很清晰? 是不是愛人、親人、喜愛之物,我們很容易觀想的出來? 末學的兩位上師曾開玩笑的說到類似的話語,眾生對於錢、愛人、喜愛之物總是精算得特別清楚,對於愛人的臉孔日日不忘,對喜愛的物品連作夢都會夢到,卻對密宗佛菩薩、護法等本尊形象觀想不清楚,就像人沈迷於世俗,自然對修行產生困難、沒興趣。 如果眾生對於錢、愛人、喜愛之物總是精算得特別清楚,對於愛人的臉孔日日不忘,代表對佛菩薩、護法本尊形象,同樣也有能力觀想清晰,這都是可以訓練、磨練的,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密宗觀想能力與業障深淺有關』、『體會空性越多,越容易觀想清晰』 一個人越執著、沈迷於世俗,當然是業障越深重,自然就不會想到修行之事和更進一步思維如何去修行等問題。當有人進入密宗的修持後,難免會在紅塵世俗中翻滾,這時的觀想就可能受到平時生活的影響,導致觀想不清楚。 觀想能力程度,有的人能毫不費力一下子觀想湧現本尊和壇城眷屬,有的人就要費非常多的腦力,才勉強觀想出一個模糊的影像,這跟前面所講業障深淺有關,也是代表跟個人修持境地有關,體會空性越多,越容易觀想清晰;體會空性越多,亦代表業障減輕許多。 『若覺觀想困難,可先轉換修行方式』 如果真的是需要花費很多腦力來觀想,又觀想不清晰,因此產生煩惱,不如先不要觀想,先轉變修行方式,而不是停止修持。例如:四加行可以多補強,大禮拜可消業障,多唸高王觀世音真經、百字明咒,或只持咒不觀想(專注在咒聲之中)、去佛學中心作義工、打掃壇城...等等。等修持一段時間過後,又回頭過來試看看 『觀想前基本上還是要學會觀空』 觀想之前要學會觀空,像儀軌中到了正行部分,要觀想本尊出現時,都要先唸「觀空咒」,但是唸「觀空咒」不代表自己真正能化為空境,要靠平常自己修禪定所培養出來的定境程度。 因為有的定境,思緒穩定下來,不受任何情緒影響,比較能在空境之中觀想出本尊形象與壇城眷屬,也比較容易清晰。當然定境不容易培養,要靠長期的禪定修持,末學過去亦有每日禪定之習慣,雖然現在當兵期間比較少在靜坐,不過末學仍堅持固定一段時間要修禪定的功夫,因為這樣的每日禪定累積下來約兩年的時光,使自己的定境程度增進不少,觀想能力進步許多。 『密宗觀想決不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執著』 有的佛教徒可能會批評密宗觀想是不是一種執著? 說執著,不如說是一種轉化的方法。在上師的教導下,希望弟子能把本尊觀想越清晰越好,但前提是要有正確的發心(利益眾生的心)來訓練觀想,並且有一種[連觀想也是虛幻]的體認,它的目的是在觀想清淨本尊身、周遭環境變成本尊壇城淨土和周圍的人都想成空行護法時,進而轉化對自身的執著,這是生起次第所必須要順練的,之後到了圓滿次地,因為這些基礎,可以證入真正的無二空性法身智慧的境地,所以我們這些生起次地的觀想,都是為了修持圓滿次地前所做的前行準備功夫。 密宗的大圓滿亦是強調不觀修本尊、不持咒語,類似禪宗一樣直接頓入佛性,但沒有前行基礎,要直接修大圓滿成就,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批評密宗觀想是一種執著,是有點偏頗,這都是根器與修行次地上的差別,不能只看到密宗的部分修法就以偏概全。 密宗觀想正是一種【以幻止幻】的修行方式,如果行者不知連觀想本尊身亦是虛幻,把本尊身當作是實有、真實存在的,是不如法的修持心態,恐會墮入歧途。 『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來訓練觀想能力』 自己對於常接觸的環境和事物,一定會比較熟悉,但不要以想會讓自己引發欲望的目標物。 試著去想像那個物品或環境,例如家裡環境,在腦海中回憶想像自己走訪家中情景,如果遇有不確定之處,再真正實際去確認。 『常去看、常去接觸,來訓練觀想能力』 末學則是拿佛像小卡隨身攜帶,一有空閒就拿來看,從局部的細部看或從概觀整體形狀看。 古人有迷馬而去畫馬,連眼睛看著畫中的馬都好像要動起來,或是連夢中都會夢到。因此自己去畫佛像也是一種方法,末學以前買一尊未彩繪尊勝佛母的佛像,眼睛專注在佛像上,把佛像彩繪了三小時,結果晚上入睡時,不用刻意去觀想,腦海中自然浮出尊勝佛母,連細節部分都很清楚。 『觀想是需要有點想像能力』 有人觀想本尊在頭頂,會擔心入門時本尊被牆壁撞到或本尊的手會被夾到,這都是無須擔心,因為觀想本尊只是虛幻,就算是真的本尊,本尊也是意生身,不會受物理現象所困住,自然可穿牆。 另外,觀想本尊無限擴大,比地球還大、比宇宙還大,或是觀想只有一顆米的大小,不論大或小,本尊身的觀想都維持清晰狀態。密宗的須彌山的宇宙觀,在自己身體安本尊壇城等等,這些都讓人感覺,密宗觀想是需要有一點想像能力,我們不能用世間的物理現象來衡量,這樣才不會限制自己的觀想能力。 『觀想不是單純觀想形象,最重要是心念的導向』 觀想可以訓練我們的專注,由於專注就產生定境,但是觀想不只是注重在形象的清晰上,要去思維觀想此本尊身形的用意,思維本尊的功德,契入本尊的心,在許多仁波切教示中提到,觀想本尊身,思維本尊的大願悲心,心中去讚嘆本尊,這樣就會產生功德。 如果發心錯誤,就算把本尊觀想得非常清晰,也是很容易入了魔道,就像觀想普巴金剛,如不思維普巴金剛身上種種憤怒裝飾的意義,只單純觀想普巴金剛身形,只是製造出一個如札的魔鬼(如札就是毀壞密乘三昧耶所產生的魔鬼,諸佛菩薩為降伏如札,而變化出跟如札一樣的身形來降伏他)。 除了本尊對生(把本尊觀想再行者前方虛空之中)觀想,密宗的本尊修法,就是要做自生(自己變化本尊)觀想,要有種【自己就是本尊】的本尊佛慢那種堅固信心,要有種自己本具有純淨法身智慧的體認。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