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甚深禪定與五戒
2008/11/28 08:58:23瀏覽937|回應0|推薦0

甚深禪定與五戒

轉載自白目ㄚ笨部落格網誌 2008/11/27

文章來源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cm61420/article?mid=1240

行者必須要入『甚深的禪定』之中才能夠有辦法『見道』,見到自己的佛性。

行者已經見道了,就開始修道,修道就是在消除你過去世種種的習性。

只要在這一生當中,把你的煩惱業障習氣全部消除,乾淨了─ 就是『即身成佛』。

由守戒產生定

(無妄想à進而進入『甚深的禪定』)

由『定』中產生『大智慧』。

道在紅塵鬧市修 全憑五戒作根由

恭錄自蓮生活佛文集第28冊【泉聲幽記-(從天人到彼岸)】

佛法以人為根本,人道則是因持守五戒而來。

受持五戒將來就可以獲得人身。

人有貧窮、富貴、壽夭、智愚、美醜、高矮,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淨程度不同而造成,五戒雖然簡單,但要把五戒持的清淨,也是非常不容易。

五戒戒條如下:

不殺生(具任慈之心):
對於一切眾生應一視同仁,勿殘加殺害、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人、動物、小昆蟲及墮胎。

因佛教主張『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釋尊提以『平等慈悲』教義,指出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殺。

孔子有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此即成道的第一根基『仁慈』。

故「仁慈的修行者」,能慈心於仁,不殺害生靈,不造冤業,生命界則可盡其天然,爭鬥仇恨之事可消除,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可實現。

不偷盜(守正不茍):

修行人『守住一片真心』,對一切的功名利祿看似浮雲,當然就不會因物質的引誘而有詐騙、潛盜,強劫、豪奪的惡行發生。

所以,修行人非分不取。

因此,不與取而取、非分取而取、無功而取、都算是偷盜的行為。

對於一切財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論用任何手段,如騙取、強奪、霸佔等,皆算是偷盜。

觀天下眾生,不知此戒,失去『正義之心』比比皆是,每日報上所記載,皆是巧取豪奪之事,而社會的安寧,唯有人人守此戒,便可了之。

不邪淫(守身如玉):
指與正式結合夫妻以外的人淫亂。

我們修道人:【見色如猛虎、應懼而遠之才對,夫妻相敬如賓、視年長者為母、視年幼者為姐妹、心理上不生邪淫的妄念】。

要知道:「美女佳人體自酥,腰間利劍斬凡夫,雖不見人頭落,暗裡催君骨髓枯。」

益壽俚言有句話:

「凡人自問先天果能足乎?幼年能勿傷乎?成婚能保守乎?於元配之外,能無婢女?婢女之外,能無押妓優玩畜欒童等事乎? 且無論其姦淫邪僻也,本係元氣大損之身加以滔滔剝削,旦旦鑾伐、人非金石之躯 、何以當此?更無論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竭其精。」

所以,『守身如玉』不但能益壽,且能因之心靈不涉邪僻、德成道之果。

不妄語(誠實踏實):

『誠』為天地之初基。

人的心要合「天心」,最主要是『誠實』。

『無誠』就是『不敬』、妄談修道,則是「緣木求魚」。以術愚人、以言詐人、喜說謊話、是說不足、不是說是、這些都是妄言。

不說謊、搬弄是非、惡口罵人,危害到他人。

虛偽狂騙之話不得妄說,否則就造了口業也。

不飲酒(意念不亂):

不喝酒,乃至於不勸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飲酒。(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來世感愚癡的果報)。

飲酒一事,有先人勸曰:

『休言人是酒中仙、酒醉之時凡事顛,

惹禍招非全失信、醒來懊悔亦徒然。』

修行人要意志不亂、還是不要輕易去接觸酒,酒若迷幻藥一般,祇要醉過一次,人格上就彷彿有了裂痕。

很多不正常的事,大半是醉酒之後所鬧出來的,

修道之人要保持內心的平靜,靈台的清朗、飲酒之戒宜守之。

發心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男眾稱為優婆塞,女眾稱為優婆夷。

受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謢持,持滿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護持。

持戒嚴謹的人,就成為世間的人上人,感獲大富大貴的果報;持中品戒的人,感得一般的富貴;持下品戒則可保人身。若是持下下品戒,雖得人身,六根卻不能具全。

所以想要修行及提昇,

必須從清淨身口意做起。

我們佛法講五戒,儒家則講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

五常與五戒差不多,不過五戒非常顯明,有條有理,一說出來馬上就知道。

儒家的五常,

仁就是要有慈悲心,做仁人君子,不要殘害眾生;

義就是義氣,不要人家的東西,仗義施財;

禮即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禮貌,男與女之間也要有一種禮節;

智就是要有智慧,不飲酒使心智不昏昧,就是有智慧;信就是信用,不妄語就是有信用。

所以五常與五戒也是相通的。

現代有些人雖然不信佛教,但是也知道要做好事,不做壞事,同樣是不殺生、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將來的果報亦都屬於人道的果報。

古德有言:

「道在紅塵鬧市修,全憑五戒作根由,殺生戒除慈心大,不貪財物廉潔優,見色不貪性清淨,葷酒永斷性長流,欲學長舌莫妄語,成佛不須出世求。」

希望大眾把握今生,持守五戒,切勿空過,枉受輪迴之苦。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42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