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0 13:13:02瀏覽466|回應0|推薦2 | |
捨己為眾生.修出慈悲心 開示/蓮世上師 這一次跟隨蓮火上師弘法,跑了幾個地方,奇蹟很多,因為說到龍袍,我順便跟大家報告,這一次在印尼弘法,所得到真實的感應。 我有六年沒有去印尼,這一次去,聽他們講,印尼前一陣子的暴亂,一些大樓,你要什麼,你去拿什麼。 但印尼的同門跟我講,他們下輩子還是希望出生在印尼。他們在那裡有他們的好處,一家人可以請五六個佣人,連內褲都用熨斗燙過。我去住那裡的時候,看到招待這麼好,一進門如王爺一樣,西瓜汁拿來就喝,所以難怪他們說出生還要在印尼。 不過這一次聽他們講到暴動,使我深深體會到,一切實在無常。不過呢!只要是我們真佛弟子,我感覺這一世大家都很圓滿,其中有一位同門師兄,他是滿發心的,每一次我們的法會,或者我們做善事,他都很發心,他也常到我們西雅圖雷藏寺來。他們兄弟的名字,一個叫耀乾,一個叫耀權。 鄭耀權師兄跟我一起吃飯時說,上師啊!這一次我差一點點無法見你,差一點點翹掉。他是地主,果園很多,他請了很多土族的工人,所以一暴動起來,不得了,那些土族把他們兄弟關在冰庫裡面,還好他是很虔誠的同門,而且他標了很多龍袍。這一次他有先見之明,他曉得暴動要來的時候,本來龍袍是供奉的,這一次生命要緊,祈求師尊加持,龍袍一穿起來,十幾天也不敢洗,不敢洗身,當那一天被那些土族關在冰庫的時候,奇蹟出現,要不是有軍人去救他的話,他就成了冰枝了。 我們的信物都是有龍天護法在加持的,有福報請回去當然很圓滿,最起碼要往生的時候,祈求師尊不要忘記我,有師尊的信物。 這一次跟蓮火上師在好幾個地方做法會,都很圓滿,得到根本傳承上師的加持,有很多的感應。像法師所講的,聖尊的法身無所不在,我們有祈求一定會來幫忙。 聖尊傳給我們這麼珍貴的真佛密法,我們當然要實修,實修大家都想得到感應,得到一些真正的明瞭。當我們在修法的時候,大家都會說要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是我們達到圓滿境界的一條路。菩提心要怎麼來作,剛好我看到有關的文章,我就跟大家結緣。 我們每次修法的時候,都要修四無量心,做四無量心觀想。「捨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這是一般修學順序。在藏文的儀軌中寫的四無量心,跟法本出現的順序不同。在法本四無量心的祈禱文是:「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是慈無量。願一切眾生脫離苦及苦因是悲無量。願一切眾生永住無苦安樂是喜無量。願一切眾生棄愛憎平等是捨無量。」所以祈禱文最後提到「捨」,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平等毫無偏心,因此,最後才把捨提出來作迴向。 在我們學道之初,必須先以「捨心」作基礎,否則其心不能到達無量的境界。 先修捨無量心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先了解,不僅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有眾生,即使在遙遠的其他世界也有眾生。這些世界不只限於太陽系,而是遍虛空中的一切世界,故說「無盡」。 此無量世界中的眾生都和我們一樣,要樂不要苦。有了這項基本理念,而能以不偏的態度、不偏的動機,平等的為一切有情眾生謀求快樂、平安、和諧,這樣做就是修捨無量心。 我們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在法界中輪迴不止,若非證得究竟道,決不會終止輪迴。因此,在輪迴中的每一位眾生,過去都有可能做過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我們就應以平等之心去對待一切眾生,並施予慈悲。 我們若對他們施食,可使他們一天不餓。我們若對他們施財,可幫助他們得到一點比較長久的利益。我們若對他們施教,可幫助他們一生快樂。我們若對他們施予智慧,就可以使他們生生世世永遠受益。因此,我們要以平等心將智慧獻給他們。這就是修四無量心的第一步。 而在這相對的世間,我們總是喜歡與自己的親屬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而不喜歡與陌生人或討厭的人接近。這種心態是很不圓滿的。只要我們仔細地想一想,就知道此生中的友情和敵意都沒有意義。譬如從前的好友,現在有的卻成為敵人,昔日的敵人也有的成了今日談心的好友。這種情勢每一天,每一秒,都在不斷的改變。 這裡有一個實例,顯示友情恩愛是多麼靠不住。過去印度有一位尊者,名叫迦旃延,他是得到漏盡通的阿羅漢,能觀過去及未來。有一天他到城市去化緣,看到有一個年輕人正坐在椅子上在吃飯,他在吃一條魚,並把吃剩的骨頭丟棄在地上。結果有一隻狗走過來,想吃地上的魚骨,不料卻被他一腳踢開,那隻狗就汪汪汪叫的跑開了。迦旃延尊者看到這一幕,這個年輕人並不知道,口裡所吃那一條魚是他前世的生父,他腳踢的那一隻狗是他前世的生母,他本身大啃生父的肉,而踢走生母。業的運作和世間的虛幻性,實在令他吃驚。 修捨的真正目的,是要邀請一切眾生為我們的無上賓客,讓一切眾生分享我們從修行中所獲得的相對與究竟的利益。正如寂天菩薩所說: 「我今邀眾生,悉為賓客,分享我目前,及究竟安樂。慧眼觀三世,諸佛菩薩前,我願從天人、至地獄眾生,皆想我所獻、相對、究竟樂。」 四無量心的第二個是「慈」。慈是願一切眾生具足安樂及安樂因。為什麼呢?因為在一切曾經做過我們父母兄弟姊妹的眾生中,幾乎沒有一個不想得到快樂的,即使那些自討苦吃的人,其動機無不想得到快樂,只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乃是痛苦的種子,以致非但得不到快樂,反而增加了苦。這種所求與所得完全背道而馳的現象,就是所謂的「輪迴之苦」。 每一位眾生過去世中,都曾以慈母疼惜獨子般的愛善待我們,所以現在我們也應以慈母般的愛去對待所有眾生,把一切眾生看成我們的獨子。 縱然在最無知的眾生界裡,也沒有一個母親不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他的孩子,可是卻常受無知的誤導,而使慈愛產生了害多於益的結果。至今為止,我們一直都是如此。 如今已經不同了,因為我們已經得根本傳承上師、佛陀諸佛菩薩所教導覺悟的基礎,以及聖尊所傳授一切法門。在不對自己感到驕傲之下,我們可以有信心的發展這種慈心,以之對待如母的眾生,直到我們把一切眾生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時為止。 修慈心,最重要的是不能期望報答。 而四無量心的第三個是「悲」。悲是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眾生想要受苦,即使只受一剎那。但問題是出在眾生對避苦之道毫無所悉,所以我們先要讓他們了解什麼是苦。了解苦的人,無論遭受何種痛苦,其痛苦的程度會大大地減少。不知苦之真諦的人,其所受的痛苦,就是百分之百的承受,甚至還會提高痛苦的程度。 譬如如果有這樣想:「為什麼受苦是我而不是別人?為什麼別人快樂而我要受苦?為什麼別人不必受苦呢?」一般會有這種想法。所以我們要知道,受苦不是毫無來由的,受苦乃是自己過去所種苦因所得的結果。但是很不幸的,人們不肯相信這是業。其實我們能靜下心來追究痛苦的產生,我們就會發現無論在心理上、心智上,任何眾生都不可能徒有遭遇而沒有業的存在。業就是我們一切身口意行為所造的,如果大家能講求實際而不迷信,我們就不能不相信一切事物皆與業有關。因此眾生應該先知道為什麼會有苦。 知此之後,或許還有人會產生誤解,譬如有人在遭遇困境時說:「這是我的業,我改變不了了。我沒有希望了。」事實上這是誤會業的意義了。因為善惡業都是由積聚而來的。所以眾生也可以用積善業的方法,來去除不善業。例如我們冷了就會穿衣,熱了就會用扇,這些都是自然的道理。現在我們有了不善之業而受苦,就應該積聚善業以去之。這就是我們為何修行要發願積聚善業的道理。只要積聚善業我們就能除苦。 眾生往往為了避免小苦,卻在不知不覺中造了未來大苦的因,例如很多人為了肚子餓而造了很多的殺業。所以苦因就是這樣不斷造出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只要我們與他人相處時,就很容易看得出,在相對的層次上該做些什麼,藉著逐漸發展這種覺知,我們更高層的解悟就會出現。所以佛經中所說:「若欲證佛國,如實究竟道,所修不應多,唯應修一法,即無量大悲。」 再來四無量心的第四個是「喜」。是隨喜他人的善和正的品行。我們身為大乘佛教徒,在修法,如果還有忌妒之心,則我們的言行將會和當初所發的願背道而馳,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積善,而不是為幻所困。佛說我們人所做的行為,善、惡、好、壞全依內心的想法而不依表面的行為。如果我們的想法與發心是不清淨的,則我們所行之道及所獲之成就也將是不清淨的。所以有人寫一首詩說:「凡人喜歡世間財物,猴子喜歡水果滋味,菩薩則喜歡他人快樂。」 若能隨喜他人的快樂,欣賞他人的善行,你就會永遠快樂。因此我們往往要看同門、眾生的好處,再深一層的我們希望他們永不受苦。這是喜無量心。不管我對敵人、對友人,對所有的一切,我們可以懷著四無量心,在我們修法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最起碼我們本身不會受到阻礙。我們要心胸廣闊,每一件事就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以他的地位、以他的立場來想,感覺一切都會很圓滿。 這一次從台灣回來時,發覺有一個現象,跟大家談一談。每次回去台灣,習慣上會走到附近一家麵店去吃比較道地的炒麵,口味不錯。過去很多人都到那裡吃,麵店生意很好。一般人想生意很好老闆會很快樂,結果每次去店裡客人多時,他就罵大罵小,大小聲的吆喝。為什麼?每天客人很多,他忙不過來,就會喊孩子幫忙,做得很不情願的樣子。手拿鈔票往口袋裝,口一直沒有停過的,不喊這個就是罵那個,所以去吃一頓麵很辛苦,像要看他的臉色一樣,給人家賺錢,還給他喊。其實他喊他的孩子,喊他的家人,我們只要吃麵就好,但我感覺比較不圓滿,他煮的不錯還是要去看他的臉色。最近這一次回去,結果看他就比較不一樣了。因為經濟不好,吃麵的人少,這一次回去感覺很舒服,遠遠的看到老闆笑咪咪的說,進來坐啊!欸!現在怎麼不一樣了,生意很差,喔,生意不好換來你的笑容。 佛家常常講得失是相對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去朋友家拜訪,見到小孩子,問他現在讀書讀的好不好,讀書還好啦。那你現在高不高興,他說,現在最高興。為什麼?爸爸現在有回來吃飯,以前都說要應酬。這又是一個經濟不好,景氣低迷的因緣。 這一次剛好兩樣事情,讓我遇到,我們常常說有得有失,若以這個做借鏡,更加使我們警惕。晚上有這個機緣跟大家聊聊。謝謝各位。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