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車禍中連救27人的熊文清
2007/09/29 12:21:28瀏覽728|回應0|推薦3

2006-10-17 15:50:00 中青网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14年前,9岁的他因好奇跟着一辆自行车奔跑,被骑车的体育老师一眼看中,开始接受体育训练;

  11年前,12岁的他被选入南昌市体校,接受专业举重训练,当世界冠军便成了他心中最美好的理想;

  8年前,15岁的他就站在了省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作为举重运动员,他夺得了金牌,却并未得到媒体的青睐;

  4年前,他因伤退役,成了高速公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他一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再做那一“举”成名的冠军梦;

  3个月前,路遇一场车祸,奋力救出27位伤者又悄然离去的他,一下子成了各级各类媒体追踪的名人……

  他,就是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梨温高速公路公司玉山管理处玉山收费站的司机熊文清。

  2006年10月12日,这位非举重成名的举重冠军,在梨温高速从玉山开往南昌的车上,接受了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的专访。

  “我以前的梦想是当世界冠军”

  前一天,熊文清接受了江西日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和中国江西新闻网的联合采访,从他救人的车祸现场到他的工作单位,来回奔波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坐在车上,熊文清有些着急,一是10月18日他将要在“熊文清事迹报告会”上作演讲,而经过领导和同事修改润色的演讲稿他背得还不熟练;二是10月28日开幕的第十二届省运会有他的赛事,而因为连续接受采访和准备几次演讲,这位前两届省运会的举重冠军已经没有赛前训练的时间了。

  说到举重,熊文清仍然两眼放光。“退役是退役了,但毕竟我以前的梦想是当世界冠军。”

  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梨温高速公路公司玉山管理处玉山收费站的司机熊文清,曾获得两次省运会冠军和一次省锦标赛冠军。2006年7月9日,他冒着客车将有爆炸的危险,从一场车祸中只身救出了27人。图为熊文清在车上准备演讲。(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摄)

  熊文清退役之后,仍未放弃训练。2006年10月28日,他将代表省交通厅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的举重比赛。(王志华 程国强 曾伟 摄)

  今年23岁的熊文清出生在南昌市五星垦殖场的一户农家,父母承包了50多亩田和40多亩鱼塘,熊文清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家人住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上,离最近的邻居家也有一里多远。熊文清从小就很懂事,总是帮着父母和姐姐干农活,从不偷懒。

  熊文清家离他就读的小学有14里地,熊文清从小就每天走去上学。1992年,他上三年级了,有几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垦殖场子弟学校(总校)的张长根老师骑着自行车而过,不常见到自行车的熊文清,每次都要追着自行车跑上一程。教体育课的张老师因此注意上了小文清,有一天专门来到熊家,跟文清的父母商量,要把小文清朝运动员的方向培养。

  此后,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熊文清一直坚持按张老师的要求,每天跑步上学,每天跑步回家。

  1995年,12岁的熊文清被选入南昌市体校。“进城了,而且学费、食宿费全免,当时真让很多人羡慕!”

  熊文清跟着董军教练主修举重专业,曾获第三届东亚运动会举重冠军并平世界纪录的熊美英是他的师姐,曾获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举重冠军并破全国纪录的阮俊发是他的师兄。在熊文清的心里,能当上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为此,他勤学苦练,总是把举重高手的成绩作为自己的训练标杆。刚进15岁时,他的挺举成绩达到了132.5公斤,但他的目标是超过140公斤,那是福建名将万建辉(曾获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15岁时的成绩,经过大半年的苦练,熊文清的挺举成绩最高曾达到165公斤。

  1998年第十届江西省运动会上,熊文清轻松夺得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但此后不久,在一次训练时因杠铃失手,熊文清的左膝盖半月板受伤,休养了近半年。到2002年,在备战第十一届省运会时,熊文清的右膝盖半月板又受伤了,这无异于宣告了熊文清世界冠军梦想的破灭。他带伤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夺得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冠军之后,不得不退出了运动生涯。

  熊文清先后两次获得省运会冠军,一次获得省锦标赛冠军,除了在成绩榜上出现过他的名字外,他并没有接受过记者的专访,因而知名度仅在圈内。

  “从农村出来的人,吃什么苦都不算苦。”

  梨温高速公路公司推行一种“快乐”理念,提倡员工“快乐管理、快乐工作、快乐奉献”,而熊文清正是一个以忘我工作为乐、以助人为乐的人。

  他在体校的小师弟郑乐阳记得,在他腰部受伤的日子里,是熊文清每天训练结束后背他去康复中心治疗,并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举重心得技巧;队友吴小海更是记得,有一次他和另一位队友外出在回校的路上遇上4个持刀歹徒抢劫时,是路过的熊文清二话没说冲了过去,奋不顾身地夺下尖刀并抓住了一个歹徒……

  2002年退役之前,熊文清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过一阵茫然。毕竟不是世界冠军,连全国冠军都不是,退出运动生涯之后能干什么?做举重教练,经验不够,做其它工作更没有经验。“当时我觉得自己也许就能做一个体育老师,给中小学生上体育课。”但要做体育老师的机会也不多。

  对于自己能分配到梨温高速公路公司工作,熊文清感到很庆幸。

  起初也曾有过不适应的日子。从12岁进体校起就严格遵守每晚9点熄灯睡觉的制度,当了高速公路收费员要按“四班三运转”的方式倒班的时候,熊文清每到夜班就有点“扛不住”的感觉。但他最终是挺了过来。“像我们这种从农村出来的人,做自己份内的工作,吃什么苦都不算苦。”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种理念,熊文清无论是做收费员还是做驾驶员,都能做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2003年1月,熊文清被调往广丰收费站工作。当时广丰站尚未开通,先前驻站的4个人没开伙做饭,每天都叫附近的村民送饭上门。熊文清到来后,为了开伙做饭,让同事们吃上新鲜的饭菜,他往往要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步行到4公里之外的镇上去买菜,遇上下雨天道路泥泞他也不放弃。当同事提出轮流买菜时,熊文清说:“我在农村的时候经常走这样的路,我比你们习惯多了,还是我去买吧。”

  熊文清的同事邓丽告诉记者,爱帮助人是熊文清的个性。在收费站,每当熊文清看到同事从一楼提开水到三楼时,就主动会过去帮着提;在车道,每当他看到系统管理员在拧螺丝时,就主动会过去帮着拧;在收费广场,每当他看到司机车的坏了,就会主动过去帮着修;在宿舍,如果发现同事生病发烧,他就会不顾自己刚刚下班,马上把同事送到医院。因为倒班,有的收费员上完零点班回到住所之后,往往是倒头便睡,就是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愿起来。这时,熊文清常常为没有起床的同事打好饭,默默无声地放到他们的床头……

  干一行爱一行,熊文清担任司机两年来,一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图为他在擦拭自己所开的车辆。(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摄)

  熊文清不但对同事、对工作满腔热忱,就是对待过路的司机,也总是热心帮助。

  去年的一个傍晚,有位货车司机因为钱物掉了没钱交费,一直把车停在玉山收费站收费车道上,向岗亭收费人员反复解释原委并请求放行。刚好到岗亭为同事送饭的熊文清,在问明了这个情况之后,便从口袋里拿出200元借给那位司机,让他交了通行费赶路回家。在场的同事感到十分惊讶,问他:“这位司机与你非亲非故,为什么要帮他?而且这钱人家还不一定会还给你呢?”熊文清却笑了笑,淡淡地说:“出门在外,每个人都有碰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就等于是帮助自己,没关系的。” 

  “如果我见死不救的话,可能会一辈子睡不好觉。”

  熊文清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勤劳善良的父母一直教导他:“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要图个心安理得。不管遇到别人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帮得上的,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所以从小到大,熊文清都愿意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2006年7月9日,星期天,熊文清在家休息。母亲一早就到南昌城里的姐姐家去了,午后还没回来。见“从没跟母亲分开过一整天”的父亲有些着急。熊文清就骑了摩托车进城,要把母亲接回家去。

  下午4点半左右,熊文清骑车行驶在昌万公路麻丘镇路段时,突然看到前方约50米处,一辆旅游大客车撞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撞碎电线杆后又一头栽进了路旁2米多深的水沟里。

  “不好,车祸!”熊文清快速赶到出事地点,停下摩托车就冲下坡去。大客车挡风玻璃已被撞得粉碎,车头也已经严重变形。熊文清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向在附近田间劳动的村民呼救。在事发现场,熊文清透过车窗玻璃,隐约看见车厢后半截空空的,人和座椅都被挤到了车厢的前半部分。车厢前部的车门因变形被紧紧地卡死了,而两侧的玻璃窗却又都密封着,用拳头敲击竟毫无反应。熊文清来到车尾,使劲推开最后排的活动玻璃窗,伸进身子一看,眼前的惨状把他惊呆了:车厢内座椅都被连“根”拔起,乘客和座椅严严实实地挤成了一堆,许多乘客已经晕了过去,还有几个在痛苦地呻吟,一股浓烈的混合着血腥和汽油的怪味扑鼻而来。

  这就是那辆栽进水沟的大客车,车祸发生时,车上的座椅都拔地而起,与乘客一起在车厢前部挤成一堆。(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摄)

  作为司机,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样的惨状,熊文清当时非常紧张,也非常害怕。当听到车内痛苦的呼救声,熊文清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全力以赴地营救受伤乘客!于是他猛地钻进了车内,搬开座椅,往车窗外抱人……太阳热得烫人,油箱当时已经往外漏油,现场的温度越来越高。旁边有人大叫:“小伙子,别进去了,车子会爆炸的!”熊文清也知道情况非常危急,但他想,如果自己不进去,车里受伤的乘客就会多一份危险,如果油箱真的爆炸了,后果就更不堪设想!

  “时间就是生命,要快!”一个伤势较轻的乘客在熊文清的帮助下挣脱了卡压后,开始在车内帮助熊文清扳撬椅子;村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纷纷加入了救援队伍……他们帮忙抬受伤乘客,或拿着草帽给抢救出来的受伤乘客遮荫扇风。

  作为一名退役后一直没停止过训练的举重运动员,熊文清此时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刚开始往外抱受伤乘客时并不吃力,但到了后来也就有点儿抱不动了。“我感到这次救人比过去任何一次举重训练都要吃力,训练的时候,累了就可以歇一歇,可是在这救人的紧要关头,怎能停下来休息呢?”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被救出的受伤乘客在路边躺成了一排,车里只剩下被凹陷的车头和座椅牢牢卡住的驾驶员和导游。熊文清几乎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硬是把夹住导游上半身的座椅给扳断了,并协助消防队员把卡住导游腿脚的钢管割断……

  据事后统计,当时大客车上的39人全部受伤,其中27人是被熊文清抱出车厢外的。因为救护及时,39位伤员全部获救,包括腿被压断的司机和头部、腿部均受重伤的导游。

  导游龚海燕受伤的时候没有哭,但在医院昏迷几天之后,醒来想起救自己的恩人时,忍不住哭了。(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摄)

  当“120”急救车将最后一名伤员送往医院时,熊文清在路边没人注意的地方躺下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就悄悄离开,继续去南昌姐姐家接母亲。

  路上他怕母亲等得着急,曾想过要给母亲打个电话,可一摸发现手机没了,这才想起自己的手机被一位轻伤乘客借去用了,救人救到最后,也把手机给忘了。

  当满身血迹、一脸疲惫的熊文清赶到姐姐家时,母亲和姐姐被吓坏了,再三追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熊文清只说了一句:“放心吧,儿子今天替您积德了。”直到晚上回到家里,那位借手机的轻伤乘客凌女士按号码打来电话时,熊文清才把救人的经过简单告诉了母亲。

  7月12日,熊文清按照凌女士提供的地址,前往她家中取手机时,被她的父母和亲友团团围住。他们激动地拉着他的手,再三表示谢意,并拿出一叠钞票要他收下。原本打算问问其他伤员情况的熊文清,慌忙拿过自己的手机,夺门而“逃”。

  两个月后,10月11日,熊文清再次来到出事地点,站在那残留着碎玻璃和断电线杆的水沟旁,向记者们讲述当时的情景时,他仍然觉得那是一幅恐怖的画面。“当时我真的什么也没想,就想到要救人。如果我那天见死不救的话,可能会一辈子睡不好觉,一辈子内疚。”

  “出名了,我现在心理压力挺大的。

  尽管熊文清救人之后悄然离开现场,被救的乘客们还是想方设法找到了他们的救命恩人。

  电视里最早出现熊文清的镜头是车祸发生的当天,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在救助接近尾声时赶到了现场,并且拍摄到了消防员为救出受伤导游龚海燕而切割钢管的画面,当时熊文清正拿着消防雨衣为龚海燕挡住火星。

  但被救的伤员们并不知道这位黑黑的、壮实的小伙子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于是又有报纸出面帮他们寻找救命恩人。几天之后,人们终于得知,那位在烈日下从漏油的大客车上冒着生命危险救出27人的英雄,就是梨温高速玉山收费站的熊文清。

  熊文清一下子成了媒体追踪的名人,百姓心中的英雄。

  南昌的记者来了,上饶的记者来了,省外的记者也来了;报纸记者来了,电台记者来了,电视记者来了,网络记者也来了……

  7月22日,《江西日报》刊发的消息《举重冠军熊文清只身救出27人》经新华网转载后,立即被120余家知名网站转载;7月25日,《人民日报》以“举重冠军连救27人不留名”为主标题、“孔令辉酒后驾车被罚”作副标题的形式,将熊文清救人与孔令辉被罚的消息编发在一块,形成鲜明对照;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中国骄傲》专栏播出了熊文清事迹专题片,熊文清因此成为2006年度“中国骄傲”候选人……据梨温高速玉山管理处统计,两个多月来,先后报道或转载熊文清勇救27人先进事迹的各级各类媒体已超过2000家。

  《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熊文清救人事迹的:将熊文清救人与孔令辉受罚的消息排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王光忠 摄)

  与此同时,各种荣誉也纷纷向熊文清飞来——“江西十佳青年道德楷模”入闱名单中,有熊文清;“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入闱名单中,也有熊文清;8月18日,江西省交通厅党委作出在全省交通战线开展向熊文清同志学习的决定;10月18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交通厅将联合召开表彰会,授予熊文清“模范青年职工”荣誉称号。

  记者在采访时,从江西省交通厅到江西省公路开发总公司,从梨温高速公路公司到玉山管理处,所到之处,无不挂着向熊文清同志学习的横幅标语,熊文清的彩色照片也一再被复制到宣传栏里,昔日被同事们亲热地称呼为“黑子”的熊文清,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代表,在一级又一级不同规模的报告会上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出名了,我现在的心理压力挺大的。”熊文清说,“我也存在许多小缺点,也经常出些小差错。”7月20日,当玉山管理处处长李国辉收到感谢信要找他了解情况时,熊文清的第一反应竟是:“好像我最近没出什么差错吧。”最初接受记者采访时,熊文清许多话都不敢说,紧张得似乎有些话都说不出来。

  “我只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值得宣传报道的。”熊文清说,“宣传我,就说明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别人。想通了这一点,我面对你们记者才不那么紧张了。”

  在“成名”之前,熊文清不敢去医院看望那些受伤的乘客,虽然他的心里非常挂念,但“成名”之后,他就没了这份顾忌。10月6日中秋节,他买了月饼到医院去,看望尚未出院的导游龚海燕。10月10日,龚海燕出院,意味着在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中受伤的人们已基本恢复了健康,这让熊文清倍感心安。

  熊文清获得万元奖金之后,自己分文不花,而是要把这奖金捐给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图为9月初,他与受捐助的学生在一起的合影。(王志华 程国强 曾伟 摄)

  “成名”后熊文清又多了两位让他牵挂的人,那是他用奖金资助的两位贫困学生。9月初,他得到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颁发的10000元见义勇为奖金后,连忙赶到玉山县六都乡官仓边村村民徐水林家里,给这个左眼受伤失明、儿子又患脑瘤、女儿即将辍学、家庭负债累累的家长送去了1000元现金及书包等学习用品,并承诺资助徐水林的女儿徐丽娟直到中学毕业。不久,熊文清又从这笔奖金中拿出1000元,资助了另一名贫困生。

  剩余的8000元奖金熊文清也分文未动,他心里有一个更长远的设想:“一个人的奖金毕竟有限,只能帮助几个人,如果成立基金会,把这笔奖金作为基金会的第一笔基金,集大家的力量,就能够帮助更多贫苦学生。”

责任编辑:王兴芳  编辑: 王颖文 来源: 中国江西新闻网

------------------------------------------------------------------------------------------------------------

英雄本色是凡人:记梨温高速公路收费员熊文清 
     2007-08-24  来源: 人民日报 

图为在收费岗位上的熊文清。新华社记者 胡锦武摄

    江西省梨温高速公路玉山收费站内,一位年轻的收费员微笑着迎接每一辆过往车辆。他叫熊文清,今年24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6年7月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熊文清骑摩托车行驶在昌万公路麻丘镇路段,突然看到前方约50米处,一辆旅游大客车撞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撞碎电线杆后又一头栽进了路旁2米多深的水沟里。

    熊文清冲上前去,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向在田间劳动的农民呼救。他敲碎一扇车窗玻璃,一头钻进车厢。巨大的冲撞惯性将车上39人连同座椅层层叠叠地挤压到驾驶室。熊文清扒开座椅、行李,将受伤旅客一个一个抱出来。救护车赶到时,曾多次获得过江西省举重冠军的熊文清,竟一口气“抱”出了27名受伤者。把被椅子牢牢卡住的最后一名伤员龚海燕解救出来后,浑身血痕的熊文清悄然离开现场。

    急人之所急,帮己所能帮,是熊文清的生活态度。在玉山收费站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文明服务,扑救大火”几个大字。这是上饶市出租车司机熊文茂送来的。2006年2月22日晚,熊文茂开车送几位客人到玉山,车子行至梨温高速玉山下匝道处时,底部突然起火并越烧越大,他和乘客一时间手足无措。熊文清见状二话没说,提着岗亭里的灭火器冲向汽车,用完3瓶灭火器才把火扑灭。

    熊文清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去年以来,熊文清荣获“全国交通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江西省交通厅将他所在的收费班命名为“熊文清班”。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被救人员的感激,熊文清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不仅拒绝了被救人员送来的酬金,还把获得的奖金都捐献给玉山县的贫困学生。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仍是他想得最多的。“我现在琢磨的是如何将车来伸手的收费站,变成为司乘人员排忧解难的‘服务站’。”熊文清说。
 
(责任编辑: 张东红 )

------------------------------------------------------------------------------------------------------------

 熊文清在辅导他资助的贫困女孩

( 2006-10-18 09:06:50) 稿件来源:江南都市报

记者感言:未见熊文清,我们被他的英雄事迹所鼓舞;初见熊文清,我们被他的质朴本色所感染。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被他由里向外散发的精神风貌深深打动。

    作为当代青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楷模,熊文清是一名富有鲜明社会特征和独特个性的时代英雄。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他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不懈追求;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他始终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始终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不论在什么岗位,熊文清总是对工作充满热情、任劳任怨;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别人有困难,他总是给予慷慨无私的援助,不图回报;不论在什么荣誉面前,他都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谦逊的姿态、淡泊的心境。在他的身上,时时处处闪烁着当代青年职工崇高的时代精神。

    向熊文清学习,像熊文清那样学习、工作和生活!

    回溯:英雄出手救危难

    今年7月9日,骄阳似火,正值休假的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梨温高速公路公司玉山管理处职工熊文清,骑着摩托车前往南昌市区姐姐家接母亲。下午4时30分许,在南昌县塘南镇渡口村路段,一辆旅游大巴突然栽入了路边两米多深的水沟。“不好,车祸!”行至附近的熊文清一惊,加大油门飞驶赶到出事地点。

    现场一片狼藉,客车车头已挤压变形,挡风玻璃被撞得粉碎。熊文清一边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一边用力推开车尾一扇窗子钻进车厢,迅速展开施救。一个、两个、三个……他快速地将伤员一个个从后窗抱了出去。

    盛夏的骄阳把旅游车晒成了一个烤箱。有人喊:“别进去了,车会爆炸的!”可是,几十个面临死亡威胁的生命容不得熊文清有丝毫的犹豫,个人的安危被他抛在脑后。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所有的伤者都被他救出。精疲力竭的熊文清躺在地上恢复了一下体力后,骑上摩托车悄然离去……

    事后,面对家人和同事的询问,熊文清只是笑笑,什么也不肯说。最后,是他借给旅客报平安的手机,“泄露”了他的身份;是27名获救受伤旅客联合署名的感谢信揭开了“谜底”。面对获救者感恩的话语和同事们敬佩的目光,在来自全国各级新闻单位的话筒和摄像机前,熊文清憨厚地摸着后脑勺,连声说:“没什么,没什么呀,我只是做了件我应该做的事。

  回眸:英雄本自平凡来

    1983年1月,熊文清出生在南昌市五星垦殖场一个普通农民的家中。从小,他就常常帮着父母干农活。

    12岁时,熊文清进入南昌市体校,14岁进了江西省体校。他主修举重专业,曾经是1998年和2002年两届省运会举重77公斤级的冠军。在体校期间,熊文清训练非常刻苦,比赛成绩优异,是队友们的标杆、崇拜的榜样。

    郑乐阳是熊文清的小师弟,训练时不小心腰部严重受伤。熊文清每天都背他去康复中心治疗,并毫无保留地传授举重的心得技巧。

    一次,队友吴小海和同学外出,在回校的路上碰到4个歹徒持刀抢劫。正巧路过的熊文清二话没说就冲了过去,奋不顾身地夺下歹徒的刀,还抓住了一个歹徒。

    2003年12月,熊文清从省体校退役分到江西公路开发总公司梨温高速公路公司玉山管理处工作。从收费班长到驾驶员,熊文清都虚心好学,不仅很快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业务娴熟的能手,而且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因此,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3年4月的一天,同事柳森突发高烧,熊文清第一时间把他送进医院,挂号、付钱、拿药,各种手续办得妥妥当当。“医生都以为他是我兄弟。”至今回想起来,柳森心中都有一种温暖在涌动。

    当了收费班长,熊文清对班员的生活更加关心、体贴。每逢下零点班后,他会帮没起床的班员打好饭放在床头,让他们醒来就可以吃饭。

    2003年3月,有名司机因为钱包掉了交不了规费,在广丰收费站里急得团团转。熊文清知道后,立即帮司机垫付了规费。有人好心提醒:“他走了不一定会还你钱呢!”熊文清回以淡然一笑。

    今年2月22日晚,上饶市一辆出租车行至梨温高速玉山匝道处时,车子底部突然起火并越烧越大。司机和乘客一时间手足无措,便将汽车开至玉山收费站求救。熊文清冒着汽车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危险,提着灭火器冲向汽车,喷完3瓶才扑灭了汽车的大火……

    像这样的事多得不胜枚举。主动帮助他人,真情关心他人,对熊文清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幸福。英雄熊文清正是这样,从平凡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用平日热爱集体、乐于助人、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熔铸出了关键时刻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壮举。

    回荡:英雄情怀撼人心

    熊文清的英雄事迹传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省交通厅8月18日做出了向“熊文清同志学习的决定”,授予熊文清“劳动模范”、“雷锋式的好青年”、“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并给他颁发了1万元奖金。9月11日,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交通厅共同做出“关于授予熊文清同志‘模范青年职工’荣誉称号的决定”。

    面对荣誉,憨厚质朴的熊文清显得格外清醒。他深深懂得,“英雄”只是人们对自己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和称赞,并不是可以终身罩在头上的“光环”。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干工作争创一流,帮同志真心实意,爱集体不计得失,见困难勇往直前。

    当熊文清得知玉山县六都乡官仓边村村民徐水林家庭困难时,他给徐水林的女儿徐丽娟送去了1000元钱和书包等学习用品,并承诺要一直资助她到中学毕业。同时,熊文清还拿出1000元奖金资助了南昌的一名贫困生。剩下的8000元,熊文清一分也舍不得花,他计划把它们用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熊文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壮丽诗篇,它将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下去。

    文/图记者智峰 严若虚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10:21 央视《中国骄傲》

熊文清

熊文清
大巴车里的背影

  阅读提示:

       2006年7月16日,江西《南昌晚报》社会新闻部接到了一个叫龚海燕的导游打来的电话,电话称一个星期前,龚海燕带了一个旅游团经过江西省昌万公路麻丘镇路段时突然遭遇车祸,旅游大巴车一头栽进了两米多深的水沟里,车上39名乘客均不同程度受伤。事故发生后,一个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接连救出了20多名乘客后悄然离开,龚海燕是否能够找到这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年轻人呢?

  旅行团路遇车祸

  为了解事情的真相,记者来到了龚海燕和部分乘客接受治疗的南昌市第二医院。在那里,卧病在床的龚海燕向记者详细回忆起事故发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车子翻下去,后面的人就全部往前扑,我感觉到好像有很多人压在了我们前面的人身上。……我听到很多的呻吟声,估计很多人都伤的很重……”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大巴车撞向了路边的电线杆后栽进了两米多深的水沟里,剧烈的撞击把车厢内的座椅连“根”拔起,惯性使得后排的座位和乘客都压到了前排,乘客和座椅间相互卡住挤成了一堆,不能动弹。

  巨大的冲击使得车上的乘客均不同程度受伤,尚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还不知道,更大的威胁正悄悄地逼近他们。“车子掉下去的时候,车子还在发动着,后来听司机说车子还在漏油。”

  大巴车经过剧烈的撞击后油箱竟然漏油了,这对于被困在车内无法动弹的乘客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车祸发生时正值高温,地面温度高达40度。在这种情况下,正在漏油的油箱随时都会有爆炸的危险,车上39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此时受到了严重威胁。人们都在期盼,谁能来救救大家?导游龚海燕更是担心,在漏油,汽车有爆炸危险的情况下,谁还敢进来救人。

  他只留下了一个背影

  而这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一些乘客由于失血过多,伤势也越来越严重了。龚海燕当时头部受到了撞击,在大量出血后,一点点失去了意识。人们心中几近绝望。突然,让大家一直期待的一幕发生了——“车上感觉没那么吵杂了,安静了很多,我觉得肯定有人在救我们。”

  另一位受伤的侯师傅则回忆说,“在我转身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看到有一位同志在救身边的乘客。”龚海燕也隐隐感觉到这个人好像一直不断在救人,他一个人救了很多人。

  在这个好心人的不断努力下,乘客从漏油的大巴车里被陆续救了出来,闻讯赶到的医护人员随即把受伤的乘客送往医院急救。车上的乘客终于得救了,然而,让他们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这个好心人救完人之后就悄然离开了,以至于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谁?“我很想很看一看,当时能够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这样一个人,很想见见他。”龚海燕迫切地和记者说。

  辗转反侧寻找恩人

  通过对一些受伤乘客的走访,《南昌晚报》社决定接受龚海燕等人的委托寻找这名不肯留下名字的英雄。

  由于事发当天消防和交警接警后都曾到过现场,记者决定立即前往消防和交警部门了解相关情况,然而,消防和交警的回答却让记者感到有些失望。因为在他们赶到时,被困的乘客几乎已被全部救了出来。

  面对着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大巴,到底是谁冒着生命危险把乘客一个个从大巴车里解救出来呢?

  在车祸现场附近,记者走访了一些村民,然而结果再次让记者感到失望。无奈之下,记者只能通过报纸来寻找这个无名英雄。

  报道刊出后在市民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报社又陆陆续续接到了不少市民打来的电话,大家不约而同地对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表示赞赏,在真正有价值的线索却几乎没有,寻找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然而,令人激动的是,寻找终于在第六天出现了新的转机。记者突然接到了一个姓凌的受伤乘客打来的电话。“她说知道这个小伙子在哪儿,这个小伙子姓熊,他家是南昌县的,他应该在上饶玉山收费站工作。”

  这位姓凌的乘客是怎么知道救人者的相关情况?她提供的信息又是否属实呢?

  原来,凌女士从大巴车内被解救出来后,想打个电话给家里报平安,却发现慌乱中自己的手机早已不知去向了。“当时我说要打电话,旁边有个人听到了,他说你打电话,我借手机给你。当我抬起头来找那个人的时候,他又跳到车子里面去了。”

  这个人把手机借给凌女士后,又钻进了车厢里去救人,直到消防官兵到达现场才悄然离开,走的时候匆忙的他都忘了把自己的手机要回来。

  后来凌女士通过查询手机里储存的信息得知这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名叫熊文清,是梨温高速公路公司玉山管理处的一名司机。根据凌女士提供的这一线索,记者决定立即驱车前往玉山管理处寻找熊文清。

  在玉山管理处的员工宿舍内,记者终于见到了苦寻许久的无名英雄。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老实憨厚的熊文清向记者讲述了那天在大巴车上发生的故事。

  大巴车发生车祸时,熊文清正好骑着摩托车路过车祸现场。看到大巴车内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的场面,熊文清立刻扔掉摩托冲向大巴车。“我一看这个样子,当时说实话没什么想的,就想第一时间先救人。”

  大巴车受到剧烈撞击后油箱开始漏油,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大巴车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面对大巴车内乘客发出的阵阵呻吟声,23岁的熊文清早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受伤的人过多,而他只有一个人,爆炸的危险如影随形,但耿直的熊文清却始终抱着一个念头:“我就这么一个,救得了一个赚一个,救得两个赚一个,已经救了那么多我还怕什么?”

  练举重的大力士英雄

  熊文清以前是江西省举重队队员,曾两获江西省运动会举重冠军,退役后熊文清干上了司机这一行,接触举重的机会少了很多,然而让熊文清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举重队练就的扎实功底竟然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当时一手抓一个,就这样一个人从那个车子里面一个个往外抱,幸好自己是练过体育的,幸好是练举重的,我说练田径的可能都不行。”乐观的小伙子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救了多少人,他只记得自己在不停地重复同样一件事情,就是从车里往外抱人,在熊文清无私行为的感召下,附近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救援的行列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熊文清的体力也渐渐降低。“到后面抱人就没劲了,明显一只手托不住,后面救的人就只能扛出来。”

  当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车内只剩下3名被座椅卡住无法动弹的乘客,看到消防官兵用破拆工具对他们实施紧急救援时,连救了20多名受伤乘客的熊文清带着一脸的疲惫悄然离开了。

  熊文清伸手去拧摩托车的钥匙时,这双抱出了20多人的双手却怎么也使不上劲了。“摩托车一发动,我就想如果不用双手开车那有多好啊。”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2:29 CCTV《中国骄傲》

 熊文清

尹继民:当时我在新浪网上看到熊文清一人救27个,我觉得令人肃然起敬。

  主持人:在我们这样一个和平年代,而且熊文清就坐在我们身边,我们请熊文清说说当时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熊文清:当时我正好跟在大巴车后面,大巴车大概从我身边超过去了,因为我开的是助力摩托车,大概在我前方可能有一百米的地方,我就看着它突然一下,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我在后面,就一头拐下来,农用车就到旁边去了,一头就栽到沟里去了。我就马上冲过去,我看到当时的情况,我就想一定要让这些人活下来。

  主持人: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熊文清:当时沟米多深,车撞下去以后,因为当时室外温度将近40多,地表温度有将近40多度,当时有人观看,但是没有人上去救,因为当时油也在漏。

  主持人:就是很危险,车翻了以后在漏油,大家还是很害怕,那时候你怎么那么大胆上去了?

  熊文清:因为我想要让这些人活下来,我不能看着活生生的人在我身边挣扎这样死去,当时我就想一定要把他们救下来,让他们活下去。

  主持人:当时车翻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熊文清:当时车头直接往往沟壁上撞的,没有缓冲的。

  主持人:当时乘客的情况呢?

  熊文清:所有的人像叠罗汉一样的,一个人夹着椅子,再一个人夹着椅子,所有的椅子全部断掉了,除了最后一排没有冲击力的,最后一排贴到车窗的没动,其余的全部断掉。

  主持人:就是你要把椅子掰开了,把他们搬出来。

  熊文清:对,当时又找不到硬的东西,用新鲜的木头根本敲不破,当时用手锤也锤不破,正好旁边有农民正好从哪儿路过,正好过来的时候,他一把镰刀在手上,我把拿过镰刀就把玻璃砸掉了。

  主持人:先把车窗的玻璃砸开以后再把他们从车窗里一个一个背出来。

  熊文清:对。

  主持人:你当时有没有想有多少人、大概救了多长时间?

  熊文清:我看人都挤成了一堆,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不可能算那些

  人,就是一堆,你也算不清。

  主持人:当时营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熊文清:第一,心理压力比较大,因为我自己也是司机,也知道这方面的常识,当时车上的温度很高,加上油箱在漏。再一个,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卡着的,都是似断非断的,车的座椅翻过来,底下也连着一点,左翼也确实很重,都是两个两个连在一起的,又搬座椅又搬人,困难也非常大。

  主持人:我听那天来到我们现场的被救的人说,说你后来才知道你累的鞋里边的汗站都站不住。

  熊文清:那时候我穿的是皮鞋,从腿上流下去的汗,脚在里边都打滑。

  主持人:自己都站不住。

  熊文清:对。

  我的皮鞋都全部变了形,因为牛皮的,里边是湿的。

  主持人:后来你救完以后就走了,也没跟任何人打招呼。

  熊文清: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第一个,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这也是我们该做的事。再说,碰到这种事情,正好我以前练过体育的正好派得上用场。

  主持人:大家看他很健硕,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健硕的身体救那么多人肯定难度很大。

  熊文清:对。

  张宁:因为当时救援车来了,他也派不上用场了,后来他开摩托车的钥匙都拧不动了。

  熊文清:当时救人不觉得好累,一救完人就觉得好累,就好象人瘫掉了,没力了,开始救人哪里都不痛,救完哪里都痛。

  主持人:因为开始的时候一看那么多人要救就想不到自己了。

  熊文清:我当时想就是让这些人全部活下来。

  主持人:的确通过他的努力有27个人终于脱险了,后来大家突然想起来救人的人是谁,全城发动来找他,终于找到了他,他终于在我们演播室跟大家聊天。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126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