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960229金門要當活棋不願意被夾殺
2012/11/02 15:31:29瀏覽65|回應0|推薦0

隨著首屆民選總統選舉日期逼近,中共將於金馬海面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傳聞也甚囂塵上。回顧金門在變遷的兩岸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禁讓人百感交集。

由於特殊的時空背景,金門毫無選擇地成為兩岸交手時一個不得不接觸的點。有趣的是,立場迥異的「兩個政治實體」,看待金門的態度竟然如出一轍。從北京看來,在1950年代,兩岸各自高喊「反攻大陸」、「解放台灣」時,再也找不到一個比金門更適合發動戰爭,藉以警告「美蔣集團」,以宣達其「誓死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決心的地點;在島內台獨勢力逐日高張的現在,北京對金門則是大送順水人情,意圖藉由建橋、供水、送電來牽制台灣。

看看這頭同為命運共同體的台灣,對待金門的態度竟然也「兩國一制」,曾經,金門義無反顧地擔起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屏障,而今,享受著經濟成長果實的台灣人,卻忽略了金門居民四十多年來的犧牲,金門不但未能因為階段性任務的完成而受惠,尤有進者,在兩岸緊張局面一觸即發的情勢下,金門再度成為與中共周旋的工具,對犧牲已經四十年的金門人而言,這毋寧是極其悲哀的。

事實上,在充滿變數的兩岸關係中,金門所扮演的角色是極為矛盾的。首先,金門的矛盾性格肇因於政治與經濟的認同錯亂,政治上,台澎金馬可說是休戚與共,可是在地理上與經濟上,金門又與對岸閩南地區難割難捨。其次,金門的矛盾來自於追求和平與國防安全的兩難,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小島,像金門一樣,長期在砲火洗禮中成長,如今的形勢雖已不若當年,然而,只要兩岸的大環境一日不變,渴望和平的金門終究難以真正走出戰爭的陰影。最後,金門的矛盾源於追求主體性與客體屬性的衝突,長期以來,金門一直是兩岸當局表達政治立場的最佳舞台,鮮少有過主體性的思考,一直到今天,金門的在地思考仍然敵不過「大台灣主義」,另一方面,中共為恐嚇台獨所舉行的軍事演習,目標仍然瞄準主流民意反對台獨的金馬,金門人的工具宿命,可見一斑。

雖然短期之內,金門的矛盾性格難有根本改變,但是,只要能妥善規劃、靈活運用,以金門獨一無二的地緣優勢與高度的政治象徵意義,金門有絕對的條件為兩岸和平做出貢獻。

在兩岸緊張情勢一時難以解套的態勢下,金門的矛盾性格,不但可以為自己開創出主體性,更可為兩岸創造出雙贏的局面,既然大兩岸(台灣與大陸)的互動已面臨難以突破的瓶頸,何不著手進行小兩岸(金門與廈門)的交流。對亟思拉攏金門以牽制台灣的中共而言,金廈共同體的成形,勢必減少中共對台灣走向的疑慮;對於陷入三通兩難的台灣來說,更可藉此獲取經驗、建立信心,真正走出對立,共創合作互利的兩岸新格局。

兩岸如果兵戎相向,將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金門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金門人何其悲哀,又何其偉大,成為兩岸競逐的舞台,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的今天,請朝野善用金門這顆活棋,將惡戰的戰場變成溝通的橋樑。(19960229中國時報11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menpub&aid=700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