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03 11:54:57瀏覽690|回應0|推薦8 | |
6/6呂世浩老師在師大的講座:「歷史該怎麼讀?」呂老師舉了「秦穆公與百里傒」的故事。
晉獻公滅了虞國,虞國的大夫百里傒成了奴隸,被當作秦穆公夫人的陪嫁送到秦國,百里傒不願意當奴隸,從秦國逃走,結果被楚國的鄙人(百姓)抓起來。秦穆公聽說百里傒有賢才,就用五張黑羊皮把百里傒贖回來,封為大夫,秦國人稱他為「五羖大夫」。在這一段敘述中,看出了那些「疑點」呢? 疑點一:百里傒既然很賢能,為什麼秦穆公「只」肯出價「五張黑羊皮」呢?五張黑羊皮在當時是很低廉的價錢啊! 一般人對於「反常」都會心生警惕,如果秦穆公用太高的價錢要贖回百里傒,反而會讓楚鄙人察覺「反常」,甚至發現百里傒的「非凡價值」而產生「奇貨可居」的心理。說穿了,秦穆公用的是菜市場歐巴桑買菜時常用的「殺價」的智慧,對於想要的東西表現出一副可有可無的樣子,讓楚鄙人誤以為百里傒是個無關緊要的人,就這樣贖回百里傒。 菜市場歐巴桑殺價的伎倆誰不會呢?智慧不在新舊、大小,有用就好。 疑點二:既然百里傒是個賢才,為什麼當時的晉獻公、楚王不用他呢?秦穆公為什麼要搶百里傒呢? 因為百里傒當時「年已七十餘」。晉國、楚國這種大國,人才濟濟,不會稀罕一個七十幾歲的老頭子。但是秦穆公在位時期的秦國,是一個西陲弱國,根本沒有人才會去,因此秦穆公求才若渴,即使老人也不放過。 秦穆公迎回了百里傒,百里傒會如何回報秦穆公的「知遇之恩」呢?應該是竭盡所能來輔佐秦穆公吧? 但是,當秦穆公封百里傒為大夫,想要把整個國政交給百里傒,百里傒卻推辭了,反而向秦穆公推薦了比自己更優秀的秦國籍人才:蹇叔。 蹇叔是百里傒的好友,曾經在百里傒窮困潦倒的時候收留他。百里傒本來要向齊國國君求官,蹇叔阻止他,讓百里傒得以逃脫齊國的動亂;接著百里傒想投靠周王子穨,蹇叔又阻止他,讓百里傒免受王子穨的牽連;百里傒又想去虞國,蹇叔又阻止他,但是這一次百里傒沒有聽蹇叔的話,執意擔任虞國的大夫,結果虞國果然被滅,自己也差一點遭到大難。由此可知,蹇叔是一個可以預見國家局勢的人才,特別是國家有危機的時候,他的預言特別準,用現代的話來說,蹇叔根本是個十足十的「烏鴉嘴」。 從上面關於蹇叔和百里傒的敘述,看出什麼疑點呢? 疑點一:蹇叔三次阻止百里傒出仕,前兩次百里傒都聽從蹇叔的勸告,為什麼第三次百里傒不聽了?雖然百里傒自己說是因為「私利祿爵」,但是前兩次百里傒不愛祿爵嗎?為什麼前兩次都聽蹇叔的話,第三次卻不肯聽了呢? 從百里傒的仕途之路,可以看到一位有「大才」的賢士,在求「有用於世」的過程中,他的心路歷程。百里傒是有大才的人,一個有大才的人最怕的就是懷才不遇。百里傒的才能如此傑出,屢屢有機會,卻屢屢不被見用,比他差的人卻都平步青雲。他心中的憤懣,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所以百里傒知道王子穨喜歡牛,他就用養牛來投王子穨所好;明知虞國國君不會真心重用,他還是執意要到虞國出仕。這種懷才不遇、急於找到可以展現自己才華的舞台,那種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宋濂《鄧弼傳》就是為天下「懷才不遇」者立傳)。因此,前兩次蹇叔阻止百里傒出仕,百里傒願意聽,但是到了第三次,百里傒已經是七十歲的垂垂老者了,虞國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這時候最容易被情緒蓋過理智,因為實在忍不下去了,聽到蹇叔再出言阻止他,百里傒可能就會生出怨心:蹇叔是不是妒忌他的才華,所以才三番兩次阻撓他? 疑點二:百里傒為什麼要推薦蹇叔? 報答秦穆公的知遇之恩?報答蹇叔的扶持之恩?這都是展現百里傒進賢的度量、謙讓的美德、以及為國得人之忠心-如果百里傒是從道德層面來分析,他定會得到「推薦百里傒」這個結果。 從利害層面來分析,百里傒是一個外國人,到秦國出仕,秦國政壇的本土勢力虎視眈眈(從秦國人為百里傒取一個「五羖大夫」的稱號,取笑百里傒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買來的「廉價大夫」,可以看出秦國人對於百里傒是不大友善的),百里傒在這種情勢之下舉薦自己秦國籍的好朋友蹇叔,在朝廷中的關鍵位置安排自己人,互為臂助,壯大自己在秦國的力量-此為舉薦蹇叔的「利益」之一。而且「百里傒進賢」這個舉動,讓秦穆公覺得:百里傒不但是個有才能的賢者,更是個能夠「為國舉才」、有容人之量的「難得之賢」!所謂「進賢者受上賞」,對於一國之君而言-特別是像求才若渴的秦穆公這種國君,人才當然是越多越好,「百里傒進賢」,不但不會影響百里傒的地位,反而更受到秦穆公的讚賞-此為舉薦蹇叔的「利益」之二。 呂世浩老師再三強調:最高的智慧和最高的道德,往往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不管是從道德層面出發,或是從利害層面分析,百里傒都應該舉薦蹇叔,才是明智之舉。 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慧必然是合一的,如果你的「利害分析」和最高的道德標準相違背,那就是你被眼前的「慾望」、「近利」所迷惑,而無法超脫個人情感來進行理智思考。要達到真正的成功,永遠記得:要把理智放在情感之前。--※轉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