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又來的週誌日誌
2010/04/10 15:14:24瀏覽862|回應0|推薦4
 我開始工作了! 前天接到每位新人工作前三個月要撰寫"每日工作日誌"的消息後,唉~ 好像回到大學實習一樣,要我每天紀錄下我做了什麼、學了什麼、反省了什麼,有一點壓力。
我想我是個習慣做但不習慣"說"的人,偏偏在這個講求績效管理的時代,就是要拿出證據及數量才叫做"有認真"。帶著不情願的心情動筆寫了週誌,我想這個不情願很大一部份來自大學實習時對實習經驗的不好感受,也間接地影響到我對"正式督導"制度的反感,所幸在這裡的督導及同事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專業的熱忱及開放態度,或許這是個契機引導我能更細緻地思考成長與改變這件事也不一定。我相信"述說"這件事具有某種程度的治療功能,透過述說的時候也把自己的記憶重新地整理反思一番......,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如果可以~我會把我的日誌po上來(當然會善盡保密之責做該有的處理),算是一種對自我誠實的儀式,也算是書寫這份特別的工作歷程吧!   所以,我又要感謝主管逼我寫日誌這回事了。 : )

第一週 


來到花蓮的第一週,沒想到一轉眼就7個工作天過去了,我還在思索這週以來我學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我的過去與現在互相激盪著?
帶著勇氣和衝動,在與家人不捨的離別後坐著火車來到這個安靜卻美麗的小鎮。一直以來我對精神疾病很有興趣,卻也始終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成為一位「精神社工」,在這麼一個專業競合的關係中,在精神社工越趨專精發展下,我想我現在再不行動,未來可能就更沒勇氣駐足了。



這週跟著督導在急性病房見習,參與morning
meeting時,總不免會讓我與大學時在高雄某醫院一般科參與醫療團隊會議相比,不知道是精神團隊的特質或是○○本身的環境使然,在這裡的morning
meeting急促依舊,但不同的是能感受的到這裡是個「包容」與「合作」的團體,五大專業各自有各自的角色位置,並能適時以各自的專業開放地分享討論病患的情形,社工在團隊內扮演的角色能恰如其分地作為病患、家屬及團隊間的溝通者,而當醫護人員對某些特定病患的行為有情緒時,社工的角色此時也更顯的重要。



與A急性病房相比,B慢性病房之工作型態則有很大的不同。A著重在精神疾病所導致之症狀的改善與緩解,例如調藥、穩定急性症狀等,我想A病房的存在是不是也隱約地提醒著慢性病友「穩定」及「康復」的重要性,不知道慢性病友會不會將被送入急性病房視為是一種懲罰,一種被更嚴格監控失去自由的環境? 同時醫院裡康復之家及社區復健中心的存在,讓功能穩定的病友回歸社區之鼓勵,提供病友一個可預期的目標及正向期待,或許也是某部分的行為治療吧。



B病房為慢性病人提供一個規律且制度化的生活場域,透過病友之復健表現與病友討論回歸社區的復健計劃。然而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病房,兩者皆相同的是,在醫院裡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部分病友面臨被家屬「丟」在醫院的處境,我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別陷入「責備家屬」的反應中,這些病患被送來醫院之前,必定是在家裡與家庭環境相處了許久,這些家屬長久累積的精神壓力、照顧發病的病友、擔憂病友自傷傷人的舉動……等,在不知如何與病友應對互動的難題之下,選擇逃避的家屬或許只是正常的防衛機轉所致。我所思考的是,或許家屬需要的不是醫療團隊善意地提醒「你應該來探視、你們應該多關心病友……」,而是如何表達出與家屬站在同一陣線,共同為病友權益關心而努力,傳達「我可以帶給這個家庭什麼」將能增加家屬支持病友甚至充權家庭有能力接病友回家之契機。



otr是醫院與社區宗教團體共同組織的社區復健中心,這裡彷彿是病友在社區的一個小小休息站,在小鎮上,這棟美麗的建築物彷彿也給我某種安心的力量,當嘗試回歸社區工作的病友感覺壓力時,這裡提供了他們一個疏壓及互相鼓勵進步的開放空間。這週見習了兩次otr團體,聽著工作人員與病友的互動、了解病友一週來的生活適應、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及生活安排等,尤其見到病友熱切地表達希望工作、與OT老師學習如何讓工作場合的老闆信任等職業能力時,我的內心是感動的。就算病友所從事的工作薪資並不高,但工作的正向價值及成就感亦是使病友康復的絕佳動力;相較於居住在慢性病房的病友,如何能在不同場域創造類似的正向經驗,我想這或許也提供了另一部份的思考及未來可以嘗試的工作空間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nayjtia&aid=39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