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2 16:17:50瀏覽409|回應0|推薦1 | |
第一次看到《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時候,立即被書名給吸引了,因為我從沒仔細想過運動與大腦有什麼關係,只覺得運動完後心情較愉悅,且精神也比較好,除此之外,就無法解釋運動帶給身體的實質影響了。 這本書講求科學數據與例子(美國內帕維市二零三學區裡的學生,其中中央高級中學為例最多),讓我從神經學角度重新認識運動,也知道方法訓練自己的大腦,受益良多啊! 書中的剛開始提及一個重要的概念是,讓孩子們運動目的並不是加強運動的技巧,而是在教體適能(finess),希望孩子能夠透過體育課能夠監測及維持自己的健康,或許能享有更長、更美好的人生。他們推動「零時體育計劃」,意思是讓學生在上第一節課前,透過運動達到自己的最大心跳率,因為科學上發現身體活動能觸發一系列促使腦細胞產生連繫的生物變化,大腦要學習,這些連繫就必須存在,它們反映了大腦適應挑戰的基本能力。因此,參加「零時體育計劃」的學生們,經過嚴密的測驗過後發現,他們的專注力以前提升許多,記憶力也進步了。 看到這裡,我有了一些感觸,從上學讀書開始,雖然喜歡上體育,可每次想到考試難免產上抵觸的情緒,在學科需要成績,為什麼體育課也要呢?如果像書中所說的,體育課讓我們自動自發喜歡上運動,還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那不是最好的事情嗎?在這裡再呼應一下運動生理學家Craig Broeder說的,「很多人都忘記一點,那就是你必須提供一些能讓學生做的有成就感的選擇,這樣他們在做的時候才會覺得像自己。」 想到學校那群學生,爬山、游泳、騎單車、球賽等許多活動讓他們參與,是件幸福的事,大量運動讓他們身體健康,成就感也十足,當然對心理有幫助,雖然學科可能不盡自己的理想,但康橋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大大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正好印證這本書的傳達的理念嗎?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