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散文〃【生活】愛的語言
2011/10/25 22:32:18瀏覽237|回應0|推薦8
本文刊登於《文創副刊》2012.09.13
《大紀元時報》2012.10.15

    愛的語言

  從小孩子、小女孩、少女到成年,隨著幾段戀情的來去,開始去思考「情感」這一方面的事。對自己越來越瞭解,感情方面的需求亦是。在人際關係上,家人、情人、友人,隨交際經驗的累積,漸漸建立起自己的感情觀。

  「有沒有和誰吵架過的經驗呢?」我想每個人都有吧。試想,是否很多時候,和你吵架的人,是你在乎他、而他也在乎你的?既然在乎對方、喜歡對方,又怎麼會一直吵架呢?我曾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回想自己過往的經驗,以及觀察週遭環境的人們,我的心中有了結論--「因為我們彼此的需求並不相同。」不僅是不相同,而是不懂。不是不在乎,只是給的不是你在乎的;不是不愛,只是愛的方式錯了。

  我們為愛而努力地多嘗試了幾遍,仍找不到彼此的相愛方式、調不到正確的相愛頻率,就以為自己愛錯了、錯愛了。於是選擇放棄,最後錯過了、遺憾了。

  愛應該是讓人與人的關係更靠近、更親密。因為在乎、因為愛,所以我們付出;但因為不了解、因為錯誤的方式,所以愛「失誤」了。

  我在愛的失誤中反省、在觀察的片刻中尋找,發現原來我們並不難去知道對方在情感上的需求是什麼--「就去看他怎麼付出愛、如何表達愛!」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其實那就是他自己所需要的愛的方式。

  後來,我在安迪.安德魯斯的「種子」一書中、以及課外演講中接觸到了婚姻諮商師蓋瑞巧門的理論--「愛的語言」,讓我更加認同自己的想法。而他更明確且具體地分類了人在情感上需要被愛的五種方式,分別是「讚許的話」、「肢體接觸」、「行動服務」、「相處時間」、「收到禮物」。大致地概括了所有、定義了「愛的方式」的類別。

  關於被愛的感覺,每個人的觸動機制有所不同。有人需要透過讚美、赤裸的告白,需要「我愛你」三個字明白地提醒著他--「你是正被愛著的!」。有人則是在肢體的接觸中感受被愛,牽手、擁抱或性行為,透過溫度感受被愛。也有人是在看著對方為自己服務、付出勞動的當下,深刻感覺到自己是被呵護、被愛著的。也有人重視的是一起相處的時刻,不是一方敷衍地回應,也不需要滿嘴說「愛你」,而是彼此用心地互動--言語交談、活動參與…‥等,美好的當下累積成共同的回憶。有人則是在接受禮物的喜悅中最能感受到被愛。

  想一想,你屬於哪一類?你在乎的他--家人、友人、戀人又分別是屬於哪一種?抓住愛的語言,讓愛不失誤。愛是讓人與人的關係更靠近、更親密;必須發揮愛的意義--「因為愛而幸福。」


( 創作散文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5558888&aid=577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