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散文〃【論藝術】情進一扇窗
2011/10/03 02:35:55瀏覽282|回應1|推薦8

 指定題:形式與內涵間的交響與變奏) 

   情進一扇窗

形式與內涵
  「形式」與「內涵」有著很微妙的關係。大部分的人認為,形式與內涵是不同的兩個詞,卻也有人主張,它們倆中間應該畫上等於符號。而當我們用「形式」跟「內涵」兩個詞去分別定義時,似乎是認同了前者的說法。 

萬物靜觀之得來自於?
  古人說:「萬物靜觀皆自得」--若僅僅用我們的「眼睛」去看世上的萬物,只能看見物的表象、物的形態、物的樣貌。但若我們打開心,用「心」去感受萬物,就能夠感覺萬物的美、以及樂趣。
  但我認為,這種用心感受而後自得的感動,並不是「物」本身所給予觀者的。而是我們在觀物時,以人類的思維投射自我情感,或是發揮了想像力,將物套用人類的行為模式,甚至為物編造一段前因後果,才有所共鳴。是一種「自得其樂」。
  花凋了,人們一股哀傷自心頭油然而生。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生命的盡頭是悲淒的、感傷的。而花本身並沒有思想或情感,只是靜靜地成長,花開而後凋零,走過一遍那屬於它必須經過的生命歷程。
  此時論物的形式與內涵,是相異的。就人的角度來說,那「內涵」--物之表象以外所蹦出的感動及意義,是我們自己創造給自己的。而「物」便僅是牽引觀者情感、思維或想像的「形式」,我想這裡該用「媒介」一詞來形容會更為貼切。

藝術作品
 
  不同於上述所說的「物」,「藝術作品」在萬物中獨樹一幟。我心中所定義的「藝術作品」並非只指那些得到世界肯定、獲得大多數人讚賞與認同的知名藝術,而是由一個(或一群)人,投入心思與勞力所完成、並具有創作者的巧思或情感的產出物,就稱得上「藝術作品」。創作者透過設計,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同時賦予藝術作品內涵。
  藝術作品的內涵可能是一種思想或情感。創作者想宣揚的觀念、意念,或者單純描述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現。創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透過不同的外在形式,物質媒介,帶領觀者進入創作者所創造的那抽象的世界,那是個肉眼看不到的空間,當觀者的頻率對了,便進入了。

情進一扇窗
  就藝術作品而言,「形式」與「內涵」的微妙關係,有簡單的五個字能夠概括我的淺見--「情進一扇窗」。
  「窗」是形式、是外在,是我們第一眼所看見的。我們往往不會在第一時間看透一份藝術作品,而是先看見它的外在形式,就像有扇窗。第一秒鐘我們只看見窗。窗是媒介,打開之後,透過它,我們進入藝術作品的內涵--創作者所創造的世界。
  為什麼我說那是「窗」而不是「門」呢?因為窗帶有透明的成分。有所差異的是全透明或是朦朧的程度差異。因此用「窗」比喻的用意,是為了強調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跟內涵意義並非完全無關係。
  透明的窗,是能看見裡頭的,只是那所見並不完全。隔著一道窗時,關於那窗裡的天地,無法再靠近、無法觸碰,更遑論融入在其中。
  至於「情進一扇窗」的「情」指的自然就是「內涵」。這「情」字不只表示創作者的情感,乃泛指一切創作者投入在作品之中、需要觀者用心開啟那扇窗才感應得到的那抽象的世界,也許是某種情感、某個觀念、某個意義,或是一個事件的描述。
  創作者造了一扇窗,也同時將欲傳達的心思化作世上獨一無二的「情」。於是「情進一扇窗」--有了情境、富涵生命的藝術作品就誕生了。

識人     
  關於形式與內涵,再舉一個例子能夠充分詮釋我的觀點。觀賞藝術作品有如認識新的人。
  與人初次見面,第一秒看見的是外表,但除了肉眼所見的外貌,每個人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氣質」,觀察對方的舉止與談吐,便能感受到屬於對方的那氣質。氣質是來自於那人本身的人格特質、學術涵養。
  但即使每個人的「氣質」差異來自於本人的內涵,「氣質」並不是「內涵」本身,只是受「內涵」所影響。氣質和外貌一樣,都只能算是「形式」。換句話說,光是瞭解一個人的外貌與氣質,並不能說是「瞭解」這個人的。
  瞭解一個人必須先建立起兩個人的互動,這互動可能是言語交談或共事的相處過程……等,經過一段時間,觸及了對方的思想、見解,情感,甚至是略知他的過去,才算瞭解,即是接觸了那人的「內涵」。

藝術作品與觀者
  前面探討藝術本身形式與內涵的關係,那藝術作品的內涵與觀者本身的關係呢?
  相同的一件藝術作品呈現在不同的觀者面前,觀者所能感受到創作者所欲表達的意涵深度、層次並不相同。
  例如有些藝術作品所含的情感,若觀者本身有過相似的心路歷程,甚至勾起了當時的回憶、湧現了當時的情感,將與藝術作品產生深刻的共鳴。有些藝術作品的內涵帶有歷史淵源、文化意義或是某種學術領域的相關知識,如果觀者本身不具備相關認知,也就無法瞭解創作者賦予藝術作品的內涵為何。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充實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個人思考能力的原因之一。
  藝術作品是不停地累積著的,每一個「現在」,於不同的地方,有人在此時此刻完成了藝術作品。身處資訊化的現代,我們能夠接觸藝術的機會比以前多更多。若我們有幸觀賞到各式藝術作品,卻因自己內在涵養不夠而錯失了體會各式不同的藝術內涵,豈不太可惜?

結語
   
「形式」是否等於「內涵」?世人各有其說。
將「藝術作品」特別拉出來討論,我認為藝術作品在「形式」與「內涵」間仍有分野。但在「形式」中絕對能嗅到一部分的「內涵」,因為「內涵」會影響著「形式」,如窗與人。
  情進一扇窗,來到窗前的你,必須開啟這扇窗,進入這情境,接著用更多的感官,包括心,置身於創作者所營造出來的世界,融入「它」。

 

(2011.10.03)

 

( 創作散文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5558888&aid=569722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讚的論述
2011/10/05 22:09

讀著讀著…心中也邊想著…妳會不會進步太神速了…還是說妳「深藏不露」的地方還多的很,我敢給妳保證,妳這篇的論述寫的非常的好喔,真的很難和妳現在的學經歷連結在一起,這篇寫得好有深度好有內涵,真的是非常讚喔,此刻想想,妳未來也會是一顆耀眼的星星喔,真的,妳寫得好棒!

〃花令澄〃(kc5558888) 於 2011-10-08 10:12 回覆:
哎呀,每次你都給我太大的稱讚啦!!
今年上大學~念文化創意事業,
我從資處咖變身為文創咖啦~呵!
開學快一個月了,也有被塞了一些相關的東西哩~
我會努力走文創之路的!謝謝~